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81402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检查验收标准企业法人部分:条款 考评项目及内容 审查方法 满分1 人员 70 分1.1 企业应具有充分的人力资源。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对医疗器械管理的法规、规章、政策。(1)查企业组织机构图。 (2)查企业在册人员名单。 (3)答卷或现场问答。10 分1.2 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企业的法人或负责人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的法人或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企业负责人不得兼职。(1) 、查任命文件。(2)查学历职称证明。(3)查劳动用工合同20 分1.3 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

2、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不得兼职。(1)查任命文件。(2)查学历职称证明。(3)查劳动用工合同否决项1.4 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各部门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所经营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至少查问 2 人以上,其中应包括质量管理负责人。10 分1.5 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验收等工作的人员数量,不得少于企业职工总数的 4%,并保持相对稳定。 企业的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应不少于二名。(1)查任命文件。 (2)查花名册。(3)计算比例。10 分1.6 从事验收、养护以及经营、

3、保管等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以上人员须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岗位合格证后方可上岗。(1)查文件及花名册。 (2)查学历证明。(3)劳动用工合同。 (4)查培训合格证明。20 分1.7 经营设备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应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熟悉产品性能的售后服务人员;经营需要验配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应配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符合验配要求能力的专业验配人员。(1)查相关专业证明材料(2)查劳动用工合同否决项2 机构设置 20 分2.1 企业应设置与经营规模和产品品种相适应组织机构;应设置质量检验机构和验收、养护、售后服务等组织机构或人员。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

4、主要负责人对企业经营质量负领导责任。企业应设置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具有裁决权。查机构设置文件及机构职责。 20 分2.2 企业质量检验部门应配置与经营产品相适应的检验机构;应配备相应的仪器和设备;不具备检验能力的,提供由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质量技术保证)的证明。 (1)查现场及仪器设备(2)查质量保证协议(3)查产品检测报告否决项2.3 经营需要验配的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验配能力;设置适合的验配机构;具有适合的设备、仪器。(1)机构设置文件(2)查现场设备、仪器状态(3)查设备、仪器发票否决项3 场地设施 70 分3.1

5、 企业应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场所,: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企业应不小于 50 平方米;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大、中型设备的企业应不小于 100 平方米。注册经营场地不得设置在住宅内,不得在商住楼的住宅部分,不得作生活用。(1)查现场 (2)查房证明(包括租房合同、房产证)否决项3.2 企业应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相对独立的符合标准规定条件的仓库:经营耗材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仓库不得小于 100 平方米;经营一次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第三类注射穿刺器械、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产品的企业,仓库不得小于 200 平方米;经营一般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仓库不得小于50 平方米(另有规定的除外

6、) 。具有符合产品特性的设备、设施。仓库场地不得设置在住宅内,不得在商住楼的住宅部分,不得作生活用。(1)查现场(2)查房产证明(包括租房合同、房产证)(3)查设备、设施否决项3.3 企业经营场地应明亮、整洁,零售企业应有医疗器械产品陈列专柜(橱) 。 查现场 10 分3.4 仓库应划线分区,实行色标管理,统一规定为(三色五区):待验库(区) 黄色;合格品库(区)绿色;发货库(区绿色;不合格品库 (区)红色;退货库( 区)黄色等专用场所,以上各库(区)均应设有明显标志。 查现场 20 分3.5 仓库应符合产品储存要求,应做到: 1)场地及产品清洁、卫生。 2) 保持产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

7、备(低垫) 。3) 避光、通风和排水,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4) 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设备。 5)效期商品应按批号分类集中堆放,按批号及效期远进依次堆码,并有明显标志。 6) 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 查现场,查设施、设备状态及(购买)凭证20 分3.6 按毒性物品和危险品管理的特殊医疗器械的储存专用仓库或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记录,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卫措施。 查现场,查记录10 分3.7 经营、仓库场地均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查现场 10 分4 管理文件 150 分4.1 企业应收集并保存与经营有关的法规、规章。 查现场文档资料 20 分4.2 收集

8、并保存与所经营产品相关的产品技术标准和资料。 查现场标准、资料 否决项4.3 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规章,结合企业实际和所经营医疗器械产品特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重点环节的程序文件) ,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执行情况。查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可操作性。20 分4.4 企业应定期检查和考核质量制度执行情况,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1)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2)质量体系审核;(3)各级质量责任制;(4)质量否决制度;(5)经营质量管理制度;(6)首次经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7)质量验收、保管及出库复核制度;(8)不合格商品管理及退货商品管理制度;(9)质量事故报告、质量查询和

9、投诉管理制度;(10)售后服务管理及用户访问制度;(11)质量信息管理制度;(12)有关质量记录管理制度;(13)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14)人员教育培训制度;(15)有关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制度;(16)特殊产品专项管理制度。(1)查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至少查 3 项制度)(2)查制度执行情况。 (至少查 3项制度)40 分一、 说明:(一)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二)本标准适用于对新开办企业申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换证的现场审查。医疗器械经营

10、企业日常监督管理以可参照执行本标准。(三)本标准企业法人部分为 4 章 23 项,各章分值为:1.人员 :共 7 项,否决项 2 项,其他项 70 分; 2.机构设置:共 3 项,否决项 2 项,其他项 20 分; 3.场地设施:共 7 项,否决项 2 项,其他项 70 分; 4.管理文件:共 6 项,否决项 1 项,其他项 150 分 (四)本标准企业分支部分为 4 章 18 项,各章分值为:1.人员 :共 6 项,否决项 2 项,其他项 50 分; 2.机构设置:共 2 项,否决项 1 项,其他项 20 分; 3.场地设施:共 5 项,否决项 1 项,其他项 60 分; 4.管理文件:共

11、5 项,否决项 1 项,其他项 100 分;(五)总分达到 70%(含 70%)为合格,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1)标准有一章达不到章总分的 70%; 2)凡属否决项项目达不到要求的。(六)对考核项目逐项评定,评审采用系数评定法,共分五个档次:1)满意 标准分系数 1.0; 2)执行情况较好,尚需改进 标准分系数 0.8;3)基本达到要求 标准分系数 0.7; 4)部分达到要求 标准分系数 0.4;5)尚未执行 标准分系数 0;(七)检查中不涉及的条款,计算得分率时应扣除基本分。(八)审查结论现场审查后,应及时填写现场审查记录。按审查标准判定,现场审查结论为合格或不合格的,审查人员应在现场

12、审查记录的“审查结论表” (见符表)栏中填写审查意见,审查人员、企业负责人均应在现场审查记录上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九)现场审查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审查人员必须遵守医疗器械审批工作纪律。4.5 企业应按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记录,质量管理记录(表格)至少应包括:(1).医疗器械购进记录、 (2)验收、检验记录;(3)养护检查记录;(4)出库复核记录;(5)销售记录;(6)质量查询、投诉记录;(7)不合格品报废、销毁记录;(8)退货记录;(9)销后退回验收记录(10)仓库温、湿度记录;(11)仪器、设备使用、检定记录;(12)质量事故处理、报告记录;(13)不良事件报告记录;(14)人员教育

13、培训记录;(15)管理制度执行和考核记录等。(1) 查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2) 至少抽查 5 项记录40 分4.6 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档案(表格)至少应包括:(1)供货方档案;(2)首营企业、品种审批档案;(3)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档案;(4)销售人员档案;(5)用户档案;(6)产品售后服务及维修档案;(7)产品技术资料档案;(8)产品质量问题跟踪档案;(9)产品质量信息档案;(10)设施、设备检查维护档案;(11)人员培训档案;(12)员工健康档案;(13)不合格品报损表;(14)近效期商品催销表;(15)不良事件报告表等。(1)查档案(表)的完整性、真实性(2)至少抽查 5 项档案(表格)3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