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11055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标内容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学习要求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习要求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感受文艺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说明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

2、中的“文学艺术作品” 、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知道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摧残;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说明 学习本课内容,可联系本册书后面的“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 ,开展学习与探究活动。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要求知道“两弹一星”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神舟”号飞船等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

3、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说明可采用表格法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的第一自然段和“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中的“信息技术成就、生物工程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知识与能力 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艺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教学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成就

4、。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心 爱心 专心 2一、百花千卉共芬芳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五六十年代)1、表现类别 作品名称文学创作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电影 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剧目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 关汉卿文成公主艺术精品 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2、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经济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2)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3)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必要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解决意识形态中矛盾的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的需要。可能性: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内涵: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遭遇曲折的原因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二、风刀霜剑严相逼“”与文化凋零(东风无力百花残)1、表现国家文物遭摧残(清华园、故宫血泪宫、佛像破坏、家具是的帝王将相扣)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田汉批斗和国歌改词,老舍,傅雷,吴晗)优秀

6、文化典籍遭破坏;(佛教经典,什么佛经,尽放狗屁)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样板戏流行。2、原因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三、飞香走红满天春新中国文化的第二高峰(大地春回百花放)用心 爱心 专心 31、表现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名称 类别鲁迅文学奖 优秀文艺创作茅盾文学奖 优秀长篇小说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 电影荣誉奖金鹰奖飞天奖 电视艺术大奖体育成就举世瞩目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20

7、世纪 80年代,中国女排赢得“五连冠” ;1984 年第 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奥运会第一金;1992 年和 1996年,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中国均夺得了 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四位;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 年成功举办奥运会,金牌数居第一。2、原因二为方向的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它概括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

8、主义文化艺术工作的繁荣。新中国文学艺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等,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这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广大文学艺术、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新思想;要勇于艺术创新。

9、作业:随堂练习教后记:用心 爱心 专心 4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知道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摧残;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教学重点: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背景新中国成立,政府重视;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国内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人

10、民内部矛盾突出,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2、具体措施及作用(1)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表现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收回教育主权。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作用:教育领域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制度,实现了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2)制定人民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提出: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1957 年 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用:这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

11、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措施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半工半读)。多种形式办学3、结果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表现(1)“文革”对教育冲击各地大中学校停课,教学秩序混乱,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教育革命”领导体制: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教学体制:“开门办校”,缩短学制高校招生: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用心 爱心 专心 52、“文革”对教育的影响文革中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12、长时期“停课闹革命”和所谓“教育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大批知识分子下放农村,经受劳动锻炼,被迫中止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接受再教育,失去了文化深造的机会。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教育拨乱反正:1977 年恢复高考2、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 ,深化教育改革3、 “科教兴国”战略含义: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是指

13、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 4、成就

14、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各类各级教育跨上了新台阶5、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政府对教育界进行了拨乱反正,尊师重教的风气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 ,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国家把教育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的推动。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分析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

15、代化建设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作业:随堂练习教后记:用心 爱心 专心 6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弹一星”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神舟”号飞船等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

16、的作用。时间 成就 地位1958年 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跨入核国家行列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首次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 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首次1980年 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标志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 平1983年 银河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 1亿次的计算机1984年 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20012002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2003年 神州 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 神州 6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科研起步:文革前(20 世纪五、六十年代)1、科技落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