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08828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讲 人际吸引(上)第 1 节 个人吸引力个人吸引力包括长相、性格和能力诸因素第二讲 人际吸引(下)第 2 节 相互吸引力人际间相互吸引受相近、相似、相(互)补、相悦四大因素制约第三讲 人际交往品质第 1 节 成功交往的心里品质:诚信、宽容、节制、热情、现代感第 2 节 交往十大障碍及克服:不知人,黯知己、害羞、孤僻、自卑、角色固著、 过虑、封闭、干涉癖、强迫癖、嫉妒第四讲 在交往中认识自我自我认识训练第五讲 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第 1 节 人际关系的三阶段:觉察阶段、表面接触阶段、亲密互惠阶段第 2 节 大学生的友谊第 3 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人际关系构成的三种成分:

2、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第六讲 爱情心理第七讲 人际知觉第八讲 人际知觉人际知觉内在心理因素: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人际知觉外部线索:外貌与性格、表情语言语速等人际知觉的偏见:最初印象、晕轮效应、心理定式、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在对人的知觉时,判断者常从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而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第九讲 群体动力学第 1 节 社会助长作用:竞赛效应、共做效应、观众效应第 2 节 群体中的个人行为:责任分散、非个性化、彼此相依第 3 节 从众现象1、 评价你的人际吸引

3、力,你将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1、服饰整洁美观。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同时要照顾你所在班级的群体习惯。2、习惯面含微笑。笑脸迎人就会给人以一种温暖亲切之感。笑也是一种交际手段,笑能讨人喜欢。3.注意言谈举止。比如,别的同学谈兴正浓时,你却硬插进去打断人家的谈话;听同学谈话时,二郎腿跷跷,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初到同学家就随便翻人家东西,等等。都会引起同学对你的反感。 4.不要卖弄自己。在同学面前切勿夸夸其谈,卖弄自己懂得多、懂得早。须知:过于倨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开口便是“我如何如何” ,只顾自吹自擂的人,下次将没有人再愿意与他交谈。5.善于赞美别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的词语也是

4、人所最易入耳的话语。赞美别人通常不是太难的事,因为每个人多少总有一些值得赞美的地方。通常我们可能由于太注意自己,因而不常能发现别人的可称赞之处。当然,这里所说的赞美,是指诚心诚意、真真实实的赞美,而不是虚伪的应酬话,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谀之辞。6.多多帮助别人。同学学习有困难,你主动去帮助他,他一定很感激;你有热门的好书,不妨主动拿出来给同学看看,也一定很高兴;同学要托你办事,即使你一时办不成,如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他也会对你有好感。总之,经常帮助别人将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作为投桃报李的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 。换言之,要想使同学喜欢你,必须记住助人为乐是处世之要。2

5、、 影响人际间相互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外貌: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情感上起很大作用。人们喜欢美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然倾向。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人们很容易“以貌取人”。(二)相似性: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包括:(1)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会地位的相似性;(4)年龄的相似性。(三)需要互补:人们有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者的一面,也有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者的一面。这样双方不同的心理品质,可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补偿。也就是说,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于对方的期望正好呈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四)好的个性

6、品质:美貌固然能起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人的能力、才智、品德归根到底是更加重要的。(五)相互性:相互性指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六)熟悉性: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七)邻近性:邻近性指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人们喜欢邻近的人。住得很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谊。3、 根据友谊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如何维持和深化友谊的认识两个字“真诚”。真诚的面对,真诚的付出,朋友间的友谊就会得到维持和深化。朋友是用心来交换的,偶尔打一通电话或者写一封书信谈谈生活、聊聊情趣,一直用心为对方着想。最知心的朋友不是无话不谈,而是见了面什么都不用说,因为彼此心心相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友谊靠的不是疏远

7、时维护,而是一开始就真诚、将心比心地对待。用心去交友,你会有更多的收获。4、 影响交往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哪些影响人际交往的个性品质有以下几点:(1)虚伪人们在人际交往的时,时常会担心上当受骗,失去安全感。因此,虚伪者难以与人交往。(2)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者处处只为自己考虑,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及其满足,而全然不 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有时甚至还损人利己,这种人自然缺乏吸引力,更谈不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常常会挫伤别人的自尊心,从而破坏了他人的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人当然不愿与此人交往。(4)报复心理报复心理强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常会使人担心万一有不慎,就会遭到报复,

8、感到心理紧张,因此自然而然地会疏远他。(5)嫉妒心强嫉妒心强的人,实质上就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一旦表现出来,就会引起与其交往的人的反感。(6)猜疑心重人们在与猜疑心重的人交往时,常会感到很难真诚坦率,并时常会感到委屈冤枉,因此尽管在外表行为上有所接近,但内心深处是难以接近的。(7)苛求与人苛求与人者往往吹毛求疵,使与其交往者深感不快,并自感自尊心受挫,一般都会很快结束与这种人继续交往。(8)过分自卑过分自卑者在行为和言语方面总表现出无能,因此不能吸引他人与其交往。(9)傲慢恃才待人接物以傲慢态度相应,会使人感到威胁,自吹自擂也会使人产生不信任,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其吸

9、引力。(10)孤独固执人们难以和孤独固执的人和谐共事,因此孤独固执者缺乏吸引力。5、 分析和解释给出材料中的人际知觉现象(人际知觉的偏见)6、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防止知觉偏差一、什么是人际认知偏差。指由于认知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的错误人际认知的现象。它是将错误的认知方法运用于被认知对象的感觉、知觉而形成认知偏差。特点:1、 不具有恶意歪曲性方法不正确,经验不足的表现,出发点是想形成认知对象的正确认识。2、 不具有认知障碍特征。认知障碍属于认知者心理障碍,是认知者由于自身存在心理障碍而引起的病态人际认知。而人际认知偏差则不具有这种特征。一旦认知方法得到改进,也就会避免人际认知偏差。二、认知偏差的主要表

10、现1、 第一印象也称有色眼镜。直接将感觉层次中的局部认知替代知觉层次中的完整认知的错误过程。一般是初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意象。首效应形成的是感觉。每一印象形成的是知觉或意象。每一印象的产生是建立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直觉。因而总是以自己的好恶习惯来考虑对他人是喜欢还是厌恶。这种直觉往往是不科学的。第一印象很少能正确反映对方真正品性,从而出现大量的认知偏差。2、 个人成见指以既往已形成的态度去判断人和事。是一种不依真理判断的倾向。成见就是人们脑子中先前就已经存在的对人、对事物、对于某人思想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想法。成见形成人际认知偏差有方式,类似于“张冠李戴”,认知者瘵心中在一种模式,硬套在被认

11、知者头上。这种模式有的来自于以往对被认知者的意象,有些来自于社会观念。3、 主观尺度偏差认知者由个性决定的评价系统,其中价值观起决定作用。价值观相近形成知已价值观冲突话不投机半句多4、 单向思维偏差认知者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认知原则,以一刀切的认知方法对待人际认知。5、 归因偏差指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而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于他的内在因素,而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他的外界因素。6、 社会认知偏差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深深扎根于社会成员心中的认知现象。其偏差主要体现在个人成见中。三、关于人际认知效应与人际认知偏差的讨论。认知

12、偏差和认知效应不一样。认知偏差:属于一种错误认知,可以避免。是方法问题认知效应:认知规律所产生的现象。非方法问题。效应相对而出现的偏差本身并不严重,不严重性表现在,人们都能自觉地加以纠正。就象纠正行为中的惯性一样。如果偏差很大,那就不属于效应,而只能归因于认知偏差。由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都是多变量的人,双方的评价都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再加上认知条件的种种限制,因而不仅仅是很难把握被认知者的心理,而且对自己的心理有时也很难把握。因此,人际认知偏差机会就很多了。通过认清人际偏关的根源,时刻把好税务局对他人产生意象的关口,对所形成的感觉、知觉、意象经常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严格选择,就可避免人际偏差的出

13、现,而形成比较符合对方的意象。1.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先入为主的作用。 2.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人们依据已知的或某一局部的特征推及认识对象未知的其它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印象。 3.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事物,特别对某一类人所形成比较固定笼统的看法。 4. 投射效应:把自己的某些特征加到别人身上,人为别人也是如此。 5. 角色固着: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自己理解过分简单化。 6. 信息干扰:你对交往对象的认识和判断受他人信息的影响和干扰,出现偏差。7、 学习本课后,你对爱情有哪些新的理解?真正热爱的或许并不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最该爱,最值得爱,爱的最正确的

14、人,而只是一个使自己忘乎所以,无法不爱的人。 爱不是因为被爱,不是为了被爱,而只是因为爱。你不会因为没有被爱而失去爱,爱在爱的人心里,而不在被爱的人眼中。 爱情没有模式。不同的人,为你做同一件事,你会感到天壤之别。因为我们在意的,往往不是人做的事,而只是做事的人。 爱在心里,不在口中。绝口不提爱你,不是不爱,而是因为太爱。太爱,所以怕伤害太爱,所以甘愿受伤害;太爱,所以容易错过爱。假如还有回忆,那么就留给你自己! 从认识你到爱上你的那一刻开始起,我就知道我会做你的影子情人!我认为爱情需要的条件:缘分;爱情的经过:信任;爱情的保障:财富;爱情的最终走向:结婚! 前三样缺一不可,否则绝对无法到达最

15、终目的地! 爱情这东西很神奇,没有的就想,有的就烦,甜蜜包着苦涩,苦涩却又带着甜蜜! 总之我的爱要到尽头了,也许吧,我们感情很好,彼此深深的爱着对方,但是我们没有爱情的保障,我不能那么自私连累她,我宁愿选择绝情,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对了,是否是爱情的一部分?!爱情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的,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感觉他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为什么非要和喜欢的人做恋人呢?恋人的最终结果只有两条路:分手或者结婚,情人最后难免论为朋友,只要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只有她幸福了你才会快乐.爱情让双方都很痛苦的话,那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当然能够和自己心爱的女孩一直白头偕老一直到双方老的不能动了,还会说一声我爱你,那他们的一生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可是这种爱情会有吗?我爱你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山盟海誓 ,而是给对方一辈子的承诺但是现在这种爱情已经不多了.我感觉爱情应该带给对方快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爱情.爱情是可以轰天感地,也可以是无语的.希望我的爱情可以让我一生难忘.祝福天下所以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8、 用群体动力学知识解释给出材料中的群体行为现象9、 回顾本期教学,谈谈哪些专题你印象最深?哪些专题对你帮助最大10、 结合教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主要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