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807962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学科教育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教育论文-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摘 要:独立形态的教育管理活动产生于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教育管理思想只能是萌芽性的。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末这 100 年间,西方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标帜下,已走上多元并置和多元融合的理论化的科学之途,而中国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虽也经历了世纪之旅,却还停留于形而上的思辩性的经验科学层面,远远落后于国外。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研究;教育管理科学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昌明景象。一方面是对西方国家教育管理研究的介绍性研究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对国内教育管理实践的

2、总结性研究也频频增加。但对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却始终缺乏应有的关注。比如,对古代教育管理与现代教育管理的区别,对中国教育管理与西方教育管理的差距以及中国教育管理的定位等等,都未作深入系统的研证。因此,本文试作一砖之言,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古代教育管理思想的萌芽 人类的教育及其管理活动是相伴而生而发展的,其历史漫长而宏富。但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教育管理活动及其言论著述,包括作为古代教育管理典范的齐国稷下学宫的教育管理实践和作为先秦教育管理文献之集大成的学记以及春秋以降直至明清的各类教育管理活动和典籍,还是以古希腊教育为起点的西方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直至近代自夸美纽斯以来人文

3、主义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只是到了近代,一方面,随着以学校教育为特征的国民教育制度的诞生,特别是 19 世纪后期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教育活动以其相对独立的姿态活跃于社会舞台,并促成了研究教育之学的独立和发展,从而为专门的教育管理活动的产生提供了赖以依附的对象性前提;另一方面,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管理活动也逐步从经济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活动,并由此带动了管理科学的繁荣。继而,由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成果不断向其它领域渗透和延伸,引发了一般管理活动及其研究成果的面世。再其后,随着企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理论在社会其它领域包括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又导致了各类专门管理活动及其研究活动的发生。

4、直到这时,才谈得上独立而专门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这就是我们查阅美、英、德、日诸国的教育管理史料,为什么在 20 世纪之前均未有真正意义上独立而专门的教育管理,即使设立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也往往与其它部门和职务合在一起,以“兼理”教育、管辖教育事务为基本宗旨、以组织调配教育资源为基本内容、以经验管理和行政管理为基本模式的根本原因。 二、现代教育管理活动的诞生 如所周知,管理活动从经济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科学”,与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是分不开的,而泰罗之能够成为管理学史上的一代巨擘,成为“科学管理之父”,则在于他率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管理从传统经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样

5、,教育管理之能够从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与“科学管理”运动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只有以科学管理为起点,它才能告别经验和思辩而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末这 100 年间,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两个基本内容:一个是组织理论的研究,从个体到团体乃至组织,从组织的设计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从正式组织到非正式组织乃至两者的统一,从紧密组织到松散组织乃至两者的统一,从封闭组织到开放组织乃至两者的统一,从静态组织到动态组织乃至两者的统一,从狭义的组织到广义的组织乃至两者的统一,从层峰组织到扁平组织到网络组织,从经济人组织到社会人组织、自我实现人组织、复杂人组织、文化

6、型组织乃至学习型组织等,既齐头并进、多起点、多开端,又前赴后继、螺旋式、阶梯式地向前发展;另一个是管理方法的研究,从传统经验管理方法到古典科学管理方法、行为科学管理方法、权变科学管理方法、系统科学管理方法,从流程管理方法到信息管理方法,从求同管理方法到差异管理方法,从协调管理方法到冲突管理方法,从职能管理方法到行为管理方法,从人际关系管理方法到人力资本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乃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从传统管理方法到现代管理方法乃至后现代管理方法等,同样也是既顺时序又共时序地向前发展。这两个内容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管理活动在经历了独立、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以后开始向后工业时代的转进或转型。 与

7、此相应,教育管理活动也形成了类似的研究主题:从古典教育管理到人文教育管理、科层教育管理乃至权变教育管理,从协调教育管理到冲突教育管理,从控制教育管理到激励教育管理,从封闭教育管理到开放教育管理,从专制教育管理到法制教育管理,从混合型、依附型的教育管理到独立型、自主型的教育管理,从主、客二分的教育管理到主体间性的对象性、互动性的教育管理,从经验教育管理到科学教育管理、文化教育管理,从传统感性教育管理到现代理性教育管理到后现代非理性教育管理乃至当下新后现代多元并置、多元融合的教育管理,等等,其每一个发展阶段和模式都对应于同时代工商企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相关内容和形态。当然,教育管理又有自身独特的形态

8、,作为现代社会造物的教育管理,和其它相类的交叉独立的社会活动一样,顾名思义,也就是对教育的管理,其中,“教育”是对“管理”的限定,组成介宾结构,表明它是以教育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的一个分支或专门领域。反言之,也就是管理教育,它以“管理”作为施动者,以“教育”作为受动者,组成动宾结构,表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不可分离性。事实上,也不存在什么单一的离开了“教育”或“管理”的教育管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界一直存在着教育管理姓“管”还是姓“教”的争论,如果还要继续这种论讼的话,那不妨可以这样表述:它以“管理”为姓,取“教育”为名,“管理”标明了其共性和普遍性,“教育”标示了其个性和特殊性,它们既

9、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又合二而一,共同构成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教育的专门活动,而被习称为“教育管理”。简言之,所谓教育管理,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交叉结合的活动;所谓教育管理研究,也就是对这种教育管理活动的研究;所谓教育管理学,则是作为其研究活动结果载体的理论体系,它是由教育学和管理学交叉结合的科学。 三、西方教育管理科学的发展 西方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从 19 世纪末开始,一方面,它以教育为出发点,沿着传统的经验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相对而言,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这条路还比较粗糙,其后则逐步成熟,建构起教育管理的经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为始发点,沿着科学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

10、前发展,同样,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以前,它也仅停留于简单的应用研究水平,其后则有了较快的进步。 这两条道路首先是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两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如果说第一条以教育为逻辑起点的经验研究之路源远流长,至今仍不失为教育管理研究的一条主要道路,但却由于其自身所无法摆脱的经验性而只能屈居于教育管理研究的初级阶段,还属于低、浅层次的“科学”的话,那么第二条以管理为逻辑起点的移植研究之路,则是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壮大,终至演绎为以第一条道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主流,它代表了教育管理研究的高级阶段。然而,它们又相辅相成,既分别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演进的两条道路,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不可

11、分割的有机整体。 如果说 19 世纪末以前由于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均还未独立出来,因而专门意义上的教育管理活动还无从谈起的话,那么进入 20 世纪以后,由于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独立以及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独立形态的以教育组织为其对象的教育管理活动应运而生,经过 20 世纪前 50 年的演变与发展,特别是经过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的理论运动,它终于晋升为科学。如果说 1955 年盖兹尔斯(Jacob W Getzels )与考拉达奇(AP Coladari c )合写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用途、1957 年葛雷格(R TGregg)与坎贝尔合作出版的教育管理行为以及 1959 年格里菲斯

12、发表的管理理论等著述是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宣言书的话,那么 70 年代以后格林菲尔德(TBGreenfi eld)的教育组织理论:一种批判方法和关于组织的理论:一种新观点及其对学校的影响、霍基金森(Hodgki nson ,C)的走向管理哲学和管理哲学:管理生活中的价值与动机、埃沃斯和拉科姆斯基合着的认识教育管理:当代教育管理研究中的方法论之争和探索教育管理:整合论之运用及批判以及从事教育管理:关于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等三部曲,此外还有欧文斯(Robert GOwens)的教育组织行为、哈尔晶的管理理论:漏接的火炬和 R B麦克弗森等人的不确定的管理: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卡尔伯森的“新框架

13、”与“新方法”、李费尔(Riffel)的“理论多元主义”和魏洛(Willower)的“现实导向法”等成果,则既是这场理论运动的产物和建树,更是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如果说经过 20 世纪前 50 年代的理论蓄势和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的理论洗礼,教育管理真正走上了科学化之路,达至教育管理元学研究的颠峰的话,那么经过其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反思和检讨,教育管理则走上了后科学化之途,形成了教育管理科学的多样化、多元化和丰富化。 四、中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定位 中国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约略与西方同步或稍晚于西方。它与 20 世纪之初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大力推施现代国民教育、在中央政府内设立专

14、司教育管理之职的学部、宣示对全国各类新式学堂实行规范和统一管理的教育宗旨等举措相随而生,并随着时势的移易变迁而几度兴废沉浮。就其研究路线而言,也可以从总体上界划为移植引介性研究和归纳总结性两类。所谓移植引介性研究,主要是移译和学习国外的教育管理研究成果,先是师从德日(主要是日本)的教育行政制度,继而移用美英(主要是美国)的企业管理理论,再是效颦苏俄的政教合一模式,直至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大量译介国外的研究成果等。所谓归纳总结性研究,也就是将自身一些成功的做法加以归并升华,形成经验系列,相对而言,这类研究占了大头,它们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教育管理研究的水平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当然,与国外实证性的经验研

15、究相比,虽然它也不乏实证研究的成功个例,但更多的却是思辩性的经验研究,无论是散兵游勇式的文章还是成本成套的书籍,囿于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思辩研究传统以及教育管理自身的发展水平等因素,从整体上讲,都还处在爱因斯坦所讲的第一级经验体系的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国外,上不了实证科学的台面。 按照孔德的说法,国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 19 世纪后半叶从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以后,虽然因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自身而不同于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因而它一直在孜孜追求其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和研究逻辑,但却始终在自然科学实证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驭之下。也就是说,如果把 19世纪中后叶至 20 世纪中后叶这一

16、百年间看作是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时期,那么这一时期恰恰是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实证化时期,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就是从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与自然科学有着科学层面上的亲缘关系,因而也就与自然科学所独具的实证方法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情结:另一方面,又由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乃至无可抗拒“科学”力量,使得刚刚出生不久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不得不屈从于它的强权和霸道,唯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马首是瞻,在这样的研究环境中,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下属科学或下位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研究自然不能幸免,它也跟随着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步伐,走过了百年的实证研究之路。而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特殊经历,它才得以和其它的人文社会科学一道,告别形而上学而进入实证科学的门槛,并于 20 世纪后半叶转而开始向实证以外的科学即后实证科学探路,同时,又走向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新的统合,形成多元并置、多元融合等繁荣兴旺的新的发展气象。 反观国内的教育管理研究,与国外相比,其殊异十分显着,严格讲,还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