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狗文化(简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06153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狗文化(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狗文化(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狗文化(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狗文化(简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狗文化(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狗文化(简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从“狗”一词探讨【摘要】:本文通过描述狗在中西方的地位,阐述中西方人分别对待狗的态度,指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并分析了这一差异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学习西方文化,避免因语言上的差异而造成错误。【关键词】:中西方,狗文化,差异性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跨文化的交流在今日也成为潮流,通过交流,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意识到语言的文化差异和重要性。语言是人类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传递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的家,因地理位置、历史因素、传

2、统文化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的看法也会有不同,对于“狗”这个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词语,在中国的人和西方人的眼中也大相径庭。狗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动物,随着近几年宠物狗在中国的某些大城市的兴起,宠物狗频繁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养狗也成为某些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但反观西方,养狗之心更甚,虽然中西方对狗的态度越累越趋近,但是从历史的发展长河来看,中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背 景 分 析 :在中国的的历史上,狗的地位是低贱的,社会作用也比较小。在封建社会,社会等级严重,连祭祀所使用的贡品也有等级划分。天子祭祀可以杀牛、羊、猪,诸侯国的祭祀可以杀羊和猪,士大夫只能杀猪,而平民百姓除了杀鸡以外,就只能杀狗。2 可见在古

3、代,狗的地位是很低的,基本上只能处于替代品的地位。 商周时期,中国的的食狗之风在北方兴起,到战国的秦汉时期逐渐走向高潮,整个社会,无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平民,都喜欢食用狗肉。孟子梁惠王上言:“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上个世纪8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就有多种用狗肉烹制的菜肴。由于礼崩乐坏和豢养的家畜日益增多,到战国的时期时, 礼记王制 “士无故不杀犬豕”的规定就没有什么约束力了。荆轲在燕国的时, “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狗屠的出现,说明社会上普遍养狗,食用狗肉的人群也在扩大,不再仅仅是贵族了。只要有钱买肉,人们即可食肉,狗肉开始进入普通民众的

4、饮食生活。以至于影响了邻近的一些国的家。2002年5月,韩日两国的共同举办第17届世界杯,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的家联合主办这项赛事。当时狗肉是韩国的菜中的一大美味,也是韩国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韩国的人吃狗肉,历史悠久, “清炖狗肉滋补汤”早已名扬天下,以狗肉为主料而制成的一系列韩肉美食也成为了韩国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韩国的曾计划在世界杯期间推出独具风味的“狗肉大宴” ,结果遭到欧洲运动员的强烈反对,因为在欧洲,狗是人们宠爱的生灵,他们认为杀狗吃狗肉是很不人道的,为此,韩国的政府不得不要求国的民改一改吃狗肉的习俗。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世界杯照开, 韩国的人狗肉照吃。可见中国的食

5、狗之风的影响之广。在中国的古代,狗除了可用来食用以外,基本就是看家,因此从古代开始“看门狗”的称呼。而且主人可以随意的打狗,无论是教训还是发泄怨气。 列子中有一篇杨布打狗:杨 朱 之 弟 曰 布 , 衣 素 衣 而 出 。 天 雨 ,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返 。 其 狗 不 知 , 迎 而 吠 之 。 杨 布 怒 , 将 扑 之 。 2010年 11月 , 网 上出 现 一条叫令人发指,一群90后男女街头活剥小狗的网帖,曝出血腥一幕。照片中,几个年轻人在杀狗现场撕扯狗腿和皮毛。还有一张照片上,3个青年张开血淋淋的双手,做着鬼脸。(郑州晚报11月11日), 虽 然 杀 狗 , 吃 狗

6、肉 不触 犯 法 律 , 但 是 把 这 种 行 为 作 为 一 种 娱 乐 节 目 , 容 易 造 成 未 成 年 人 心 理 的歪 曲 。 2011年 5月 16日 刚 刚 发 生 的 福 大 打 狗 事 件 最 近 在 网 上 引 起 网 友 的 评 论 ,一 名 保 安 拿 着 白 色 大 棍 对 着 一 条 狗 来 了 几 下 , 狗 嗷 叫 几 声 , 就 倒 在 地 上 , 小小 的 尸 体 蜷 在 地 上 , 无 人 过 问 。 无 论 是 古 代 的 野 蛮 社 会 还 是 现 代 的 文 明 时 代 ,打 狗 还 是 普 遍 存 在 的 , 其 残 忍 程 度 也 是 有

7、增 无 减 。 虽 然 中 国的 早 已 颁 布 了 关 于野 生 动 物 或 者 珍 贵 的 濒 危 动 物 的 相 关 保 护 法 律 , 但 是 关 于 小 猫 小 狗 之 类 的 普通 动 物 的 保 护 法 尚 未 出 现 , 不 能 说 是 我 国的 法 律 的 一 大 缺 憾 。可 见 , 在 中 国的 古 代 , 狗 的 地 位 是 非 常 低 的 , 功 能 也 没 有 什 么 太 大 的 提 高 。甚 至 是 近 现 代 , 虽 然 狗 的 地 位 有 一 定 的 提 高 , 宠 物 狗 也 逐 渐 成 为 一 种 时 尚 文化 , 但 是 总 体 来 说 , 国的 家 关

8、 于 狗 相 关 动 物 的 保 护 并 不 全 面 , 某 些 人 民 群 众 对保 护 狗 的 意 识 还 有 待 加 强 。在 西 方 , 狗 在 英 语 国的 家 中 有 “Mans best friend” 的 美 誉 , 人 们 通 常 把狗 作 为 宠 物 来 饲 养 , 在 他 们 看 来 , 狗 是 人 类 忠 实 的 朋 友 。 许 多 人 一 生 以 狗 为伴 , 有 的 人 甚 至 把 自 己 一 生 的 财 产 留 给 自 己 的 爱 犬 , 有 的 狗 死 后 , 主 人 还要 为 其 开 追 悼 会 , 埋 到 专 门 的 墓 地 。 在 他 们 看 来 , 狗

9、就 是 他 们 的 孩 子 , 打 狗就 是 打 孩 子 , 尤 其 在 俄 罗 斯 , 打 狗 受 监 禁 的 时 间 少 则 两 三 天 多 则 一 个 星 期 。在 西 方 , 围 绕 狗 而 产 生 的 各 种 服 务 性 行 业 也 成 为 社 会 经 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如 专 门 卖 狗 食 的 狗 食 店 , 狗 病 了 , 有 专 门 的 宠 物 医 生 和 医 院 , 主 人 出 门 还 有专 门 照 顾 的 托 “狗 ”所 。 另 外 , 西 方 不 少 国的 家 和 地 区 还 流 行 关 于 狗 的 节 日 习俗 。 如 加 拿 大 的 北 端 湾 城

10、, 萨 克 港 、 里 德 艾 兰 等 地 , 把 每 年 10 月 的 第 二 个星 期 天 定 为 狗 节 。 这 一 天 , 所 有 的 狗 一 律 放 假 休 息 , 不 用 拉 雪 撬 。 主 人 还 要将 狗 刻 意 打 扮 : 颈 上 挂 着 彩 色 布 条 编 织 而 成 的 花 朵 , 身 上 披 着 红 绿 绸 缎 , 可谓 是 花 枝 招 展 , 让 它 们 整 天 享 受 美 味 佳 肴 。 3 在 西 方 , 以 狗 为 主 题 的 小 说 ,电 影 也 是 层 出 不 穷 。上 个 世 纪 美 国的 密 苏 里 州 的 沃伦斯堡,有位波登先生养了一只名叫“老鼓”的猎

11、犬。有一次“老鼓”跑到邻居杭斯贝先生的后院里,不幸被杭斯贝先生杀死。官司由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在最高法院,波登先生的代理人佛斯特向法庭陪审团演讲了这篇千古奇文狗的赞美。陪审团深受感动,便判波登先生胜诉,由对方赔偿500美元。从此,佛斯特的演讲便成了世界各国的爱狗人的经典,万人争诵。当地人还为猎犬“老鼓”建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狗的赞美的全文。忠犬八公的故事、玛丽和我、新灵犬莱西、流浪狗之家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关于狗的电影获得极佳的口碑,其主题也主要是描述狗和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歌颂狗的忠诚、勤奋等优良的品质。美国的学者尤 金 奥 尼 尔 凭借一只狗的遗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三届普利策奖。在本

12、书中,作者以清练的文字,描述了他的狗伯莱明以欢笑和喜乐,冲淡了主人因无法忘怀与它共度的美好回忆所带来的悲伤和痛苦,读后催人泪下、难以忘怀,被誉为“绝世佳作” 。可见,在西方国的家,由于各种原因,西方人对狗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东方,他们把他作为朋友,家人一样看待,把他们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文 化 差 异 表 现 :除了在对待狗的态度和地位这些方面,中西方有所区别,中西方这方面的差异还表现在具体的文化上。首先,由上述中国的人对狗的态度和狗的地位可以看出,在具体文化表现上,一般主要也是消极,低级等意思。第一,大多被比作狗的人,大多是品格,性情等恶劣的人。如很多带有“狗”的词:狗腿子、够崽子、走狗、

13、丧家犬、狗杂种、狗汉奸、落水狗、狗头军师等都是被用来比作那种被人们所鄙视、所唾弃的,无耻、卑贱、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的小人。第二,大多含有“狗”的词语和谚语都含有贬义。 4如汉语中只要涉及有关“狗”的成语,如:狐朋狗友(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采取极端的行动,不顾一切) 、人模狗样(身份是人,举止形容却像狗。多用于嘲讽)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狗屁不通、狼心狗肺、鸡犬不宁、鸡犬升天、狗仗人势、狗血喷头、蝇营狗苟等,都是贬义的;同样,汉语中含有“ 狗” 谚语,如: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

14、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狗嘴吐不出象牙,好狗不挡路,狗改不了吃屎等,也统统有贬义的内涵。第三,大多带有犬字旁的字都含有贬义。汉语中有很多字都带有“犬” 字旁,而带“犬”字的往往都是贬义的。 5如:犯、狂、猥、猖獗、狰狞等。这些文字的创造,无不渗透了汉语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对狗的卑视。第四,人们养狗的方式,也反映了狗的地位的卑微。在中国的人眼里,狗是用来看门的,所以有“ 看门狗 ”一词,吃的是残羹冷饭,主人对狗可以随意打骂,甚至可以宰杀等。即使狗被宰了成了饭桌上的佳肴,也难逃被轻视的命运,因为人们认为“ 狗肉上不了宴席 ”。反观西方世界,享有“Mans best friend ”的狗,在西方具体文化

15、表现中也大多数突显了其较高的地位。第一,用“dog”来形容人,常常表示对一些人的赞扬,信任,这在汉语中是从未出现的。如a lucky dog(幸运儿) 、a big dog(大款,保镖等) 、a top dog(一个身居要职的人) 。第二,一些含有“dog”的短语也有褒义的内涵。如die dog for somebody(敢为知己者死,尽犬马之劳)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dog(好死不如赖活着) 、work like a dog(勤奋工作) 。第三, “dog”一词还有一些表示 “中性”的

16、用法。 6在英语国的家中有些与 “dog”相关的词语、短语的用法虽然不是褒义的,但是表示中性。如:a dump dog(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dog tired(疲倦之极) 、be dog at(对什么很有经验,很老道) 、fight dog , fight bear(一决雌雄) 、dog days( 三伏天) 、dog fall(平局) 、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 。第四,在西方,人们豢养狗的方式也与西方大相径庭。在一些英美国的家,人绝不让狗吃人剩下的残羹冷炙,狗有专门的狗食。在超市, 狗食与人的食品放在一起销售,还有一些专门为狗提供服务的设施和商店,如:狗食店、狗餐厅、狗医院、狗旅社等。另外,还有专门为狗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因此,狗成了他们的朋友,受到与人平等的尊重。在德国的,其民法典在1990年经过修改,其中在题为“ 物和动物 ”下的第90条规定:动物不是物。动物得到特别法律的保护动物不再是以往法律界定的物,而是在人和物之后的第三类法律实体,是一种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