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805506 上传时间:2017-09-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_1947_1953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教学问题 2012 年第 2 期摘 要: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是比较特殊的,它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严格限制其商品进口,持续对日本维持了一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 。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并促进其商品出口,保护国内工业不被冲击,并鲜少受到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 。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加剧是澳大利亚调整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但这没有改变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事实 。澳大利亚坚决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做法对其它国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探析*( 19471953)张 士 伟(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武汉 430072)战后初期,澳大利

2、亚对日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正常贸易关系,这对于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羊毛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截止到 1946年末,澳大利亚羊饲养量排名世界第一,接近 8600 万头,占世界总额的 14.6%,大量的羊毛急需销售市场,这促使澳大利亚尽其所能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1947 年 11 月 14 日,盟军最高司令部代表日本同英镑区签订临时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以英镑为结算货币,日本在英镑持有过多之时有权将其兑换为美元 。为防日本积聚过多英镑,澳大利亚对日本商品采取进口许可证制度,每年从日本进口200 万英镑产品,日本则将所得英镑全部用于购买澳大利亚羊毛等产品 。随后,两国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由

3、1948 年的 400 万英镑增加到 1949/50 年度的 3000 万英镑,增长 6.5 倍,但是在两国贸易迅速恢复的同时,澳大利亚却发展出了一套不平衡的对*本文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 2011M 501228)和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70 后 ”学术团队(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与危机应对团队)的资助 。作者简介: 张士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史学界对战后初期澳日贸易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 1957 年 澳日贸易协定 ,对 50 年代中期以前则持忽视态度 。甘振军在国内关于澳大利亚与日本关系的研究述论 ( 东南亚纵横 2010 年第 2 期)中认为直到 1970 年代

4、之前,澳日关系中经贸关系占主导地位,两国避开敏感的政治和历史问题,以经贸合作化解积怨,但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确定完全取决于其自身利益,并没有主动化解积怨的表示;邓峰在 1957 年日本 澳大利亚通商协定形成史论 ( 日本研究 2006 年第 3 期)一文中认为,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贸易不平衡是 1957 年双方缔结通商协定的最主要因素,但没有提到这种不平衡的来源;汪诗明在 1957 年澳日贸易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 ( 史学月刊 2008 年第 5 期)一文中认为澳日两国悠久的经贸往来及经济上的互补关系是该协定签署的重要基础,没有提战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背景 。当前已有研究均没

5、有对战后初期澳日贸易关系进行界定,而进行此项研究对理解战后两国贸易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R aym ond V.M cN ally, “The Am erican W oolProblem ”, 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S o c i o l o g y ,Vol.7,N o.2 (Jan.,1948),p.186.N LA:C raw ford PapersM S4514/9/33, “Japan-Australia PostW ar Trade R eportby D epartm entO fC o

6、m m erce & Agricul-ture ”,M ay 1950. D o c u m e n t s o n A u s t r a l i a n F o r e i g n P o l i c y ,Vol.20.http:/w w w .info.dfat.gov.au/historicalAA:A571/158,46/1431,xv, “M inute From W heelerTo Fadden ”,6th D ecem ber1950.81历 史教学问题 2012 年第 2 期日贸易政策,表现为其在强化日本市场地位的同时,拒绝给予日本同等出口地位,笔者试图通过对原始档案的分

7、析找出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初步确立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初步确定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期间先后受到美国扶植日本 、英联邦对日贸易政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当中,澳大利亚逐步确定了对日本的基本贸易政策 。增加羊毛出口是推动澳大利亚恢复对日贸易的动力,澳大利亚需要日本的市场,但这种单纯使日本作为市场而存在的理念受到美国政策的挑战 。1948 年 8 月,在关贸总协定第二次会议上,美国提议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将其平等纳入到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来 。对此,澳大利亚坚决反对,理由有二:首先,理论上澳大利亚与日本尚处于战争状态,不宜给日本以盟

8、国的实际地位;其次,某些盟国如墨西哥尚没有获得最惠国地位,因此给予日本最惠国地位的时机并不成熟 。由于澳大利亚的坚决抵制,英国 、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和捷克斯洛伐克或明或暗的支持,迫使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第三次会议上撤回提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的成功,正如美国在撤回提案的声明中所言, “这并不意味着是降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它仍然期望全体缔约国在互惠基础上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 ”。在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澳大利亚将日本视为市场的理念没有发生变化 。起初,澳大利亚对日进口许可只限于原材料 、半成品和必要工业成品,不包含任何消费品 。1951年 6 月,为降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推

9、动日本与英镑区进行更多贸易,澳大利亚稍稍放松部分日本消费品的进口 。此时朝鲜战争爆发,两大阵营对立加剧,日本失去了传统的东亚市场,被迫目光转向落后的东南亚和更远的资本主义世界 。作为 “自由世界 ”中的一份子,澳大利亚认为有义务不让日本倒向苏联 、中国等 “共产主义集团 ”,但政治因素并不能影响澳大利亚做出有利于日本的贸易决断 。1952年 3 月,澳大利亚又开始对日本实施严格的进口许可限制,与此同时,它对日本的出口却节节增长 。日本对此十分不满,它欲通过加入关贸总协定获取最惠国待遇,改变不利的出口地位 。1951 年 10月, “旧金山和约 ”签字,日本的 “敌国 ”帽子被摘除,它提出派观察

10、员参加关贸总协定会议,得到大多数国家的善意回应 。对此,澳大利亚极为警惕,认为日本是在为申请正式成员资格做铺垫,但同时又认为投票反对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国际形象也会受损 。恰在此时,澳大利亚获悉英国将提出延缓审议日本派遣观察员问题,遂决定支持英国提议 。而一旦日本的申请经缔约国全体 2/3 多数通过,澳大利亚的打算是寻求其它途径解决两国贸易问题 。在此,澳大利亚外交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一面 。“旧金山和约 ”第 12 条明确规定,签约各国需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以形成互惠贸易关系 。但是澳大利亚认为从保障其对外金融地位和支付平衡的考虑出发,需要给予英联邦国家特惠待遇,并对日本施以进口限制 。澳大利亚政

11、策出发点是宁可维持澳日贸易关系现状也不能损害英联邦的利益,英联邦大环境这是澳大利亚工业发展的基础,换言之,澳大利亚做不到在没有充分保护国内工业之前就向日本或其它国家开放市场 。另一方面,不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对澳大利亚贸易没有任何损害,因此,与日本保持已有贸易关系,避免涉及最惠国待遇,成为此时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轴 。1952 年 4 月,盟国结束对日占领,日本在形式上成为主权独立国家,更加执着于对最惠国待遇的追求 。4 月 30 日,新任外相冈崎胜男正式向澳大利亚提出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 。对此,澳大利亚一拖再拖,直到 7 月初,商务和农业部才出台备忘,仔细分析了其中的利弊:一 、虽然现阶段

12、日本没有歧视任何国家的产AA:A1838/283,731/3/3, “Kennedy to Burton,M em orandum C AN BER R A ”,5 N ovem ber1948. G T/C P.3/41,W ithdraw alfrom Agenda ofItem 12 M ost-Favoured-N ation Treatm entforO ccupied Areas,9 June 1949,p.3.G ATT D igitalLibrary:1947-1994,Stanford U niversity C ollection. AA:A4905,Volum e 2,

13、“Subm ission 32 To C abinetBy O sullivan ”,16th June,1951. AA:A4907,Volum e 1, “C abinetD ecision 184 ”,2nd O ctober,1951. AA:C P553/1/1,194/B/10/109, “M em orandum From TurnerTo Brow n ”,11th O ctober,1951. AA:A609/1,555/120/4,I, “M em orandum From H .C .M enziesTo D epartm entO fC om m erce & Agri

14、culture ”,Tokyo,8M ay 1952.82历 史教学问题 2012 年第 2 期品,但是,考虑到日本 1936 年发动的贸易战曾给澳大利亚出口造成重大损失,此时日本很可能会以“协约 ”形式对那些不给予其最惠国待遇的国家以惩罚性关税 。因此,从长远角度看,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是有好处的 。二 、此时澳大利亚对日出口的原材料和食品为日本所需要且在世界市场上较为紧缺,但日本不仅对其征税,有些还处于较高水平,这是对澳大利亚不利的地方 。三 、从 1929/30- 1935/36 年度日本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市场,并且(现在)再一次地接近它战前的重要地位 。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将会增加澳大利亚

15、和英镑区的对日出口 。反之,可能会激起日本对英镑区的对抗心理,并且影响它的进口增长 。四 、从国际上来看,联合王国正在考虑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但此前他们声称为了保护其工业,不会就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做任何正式承诺 。在日本入关方面,英国也是持同样的立场 。澳大利亚有必要协调其与英国的对日政策保持一致 。综合起来看,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停留在两点:即能否促进澳大利亚对日出口,能否增进英镑区利益 。从备忘中可以看出,虽然商务和农业部担心较多,但内阁通过分析认为即使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澳大利亚和英镑区的对日贸易也不会有显著增加,而短期内,由于对澳大利亚商品的需求,日本也不可能采取不利于两国贸易的行动

16、。因此,面对日本的正式请求,澳大利亚明确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对日本实施一般税率,同时严格限制日本商品进口,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初步确立 。二 、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发展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初步确立以后,日本成为谋求澳大利亚改变政策的主要力量,而英联邦则是澳大利亚重点考虑的因素,美国则以政治理由促使澳大利亚改变对日贸易政策,澳大利亚面临着相当的压力 。1952 年 10 月 2 日,关贸总协定第七次会议召开,日本正式提出入关申请,给澳大利亚带来新的难题 。在已有机制下, 1951/52 年度澳大利亚对日出口 4750 万英镑,其中主要是羊毛,进口则为 4250万英镑,略少于出口 。一旦日本入关成功,澳大利亚不仅要承认日本最惠国待遇,还须与日本进行减税谈判,来自日本的进口必将大大增加,这是澳大利亚最不愿看到的 。从英联邦的角度看,日本入关将对英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遭形成冲击,正如英国贸易大臣桑尼克罗夫特( P. Thorneycroft)所言,这给英联邦各国带来了特别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