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02831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师范中国自然地理要点综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 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漠河、曾母暗沙、乌恰、抚远,5331N、4N 、7340E、1355E,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6.4,居第三位。陆地边界长约 2.2 万千米,与 14 个国家相邻。陆地面积辽阔,海域战略地位重要,海域面积约 473 万平方千米,与陆地面积同属我国管辖区域,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海域战略地位重要2010-2-9 中国东海海域的全部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2.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较大比重(3).土壤、生物资源丰富按照土壤系统分类方法,中国

2、土壤可划分为 14 个土纲,39 个亚纲,138 个土类,588 个亚类;按照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可划分为 12 个土纲,28 个亚纲,61 土类,233 亚类。我国有维管束植物 27150 种,仅次于马拉西亚(约 4.5 万种)和巴西(约 4 万种) ,居世界第三位;陆栖脊椎动物 2000 多种,约占世界全部种数的 10%我国特有的古老生物物种较多。珙桐白鳍豚(4).人类活动深刻影响自然界变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砍伐森林,开垦草原。3. 地貌的基本特征: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众多,面积广大,起伏显著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阶梯

3、海拔 主要地貌类型 主要地貌区 地势优越性第一级 4000 米以上 高原、高大山脉、宽谷 青藏高原(包括柴达木盆地)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第二级1000 米2000 米高原、山地和大型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 大多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江南丘陵 东面是太平洋,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降水较多,对气候、农业有利。 许多大河发源于西部高原,滚滚东流,沟通东西航运。 在阶梯交接处,落差大,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5. 山地:A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

4、、昆仑山 -秦岭、南岭B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C 北西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D 北东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武陵山- 雪峰山、长白山 -千山-鲁中低山丘陵- 武夷山、台湾山脉6.地貌形成气候因素东部季风区: 流水作用为主 流水地貌、岩溶地貌西部内陆干旱区: 风力、干燥剥蚀作用为主 风积风蚀地貌青藏高原高寒区:冰川作用、寒冻风化、干燥剥蚀作用冰川地貌、冰缘地貌。7. 气候特征一. 季风气候显著 广义季风与狭义季风广义的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季风指数越大,说明季风现象越明显。狭义的季风是指

5、海陆季风,是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1. 主要特征:2. 季风类型: 海陆季风、行星风带季风、高原季风3. 季风区界线:大-阴-贺-乌- 巴-唐-冈二. 气候大陆性强1. 大陆性气候特点 2. 大陆性、海洋性区划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 7 月和 1 月,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三.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 9 个温度带 2. 4 个水分区 3. 垂直分异复杂性4.气候区划:9 个气候带和 1 个高原气候区A-行星季风在表面均匀的地球,行星风带基本上是纬向的。即热带为东风带,中高纬是西风带。冬夏之间,这

6、些行星风带有显著的南北位移,强度也有很大变化。在两支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盛行风往往近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行星季风。这种现象在低纬区 30 度 N 30 度 S 之间最为显著。 B- -高原季风定义:高耸挺拔的大高原,由于它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叫做高原季风。以青藏高原为例:8.:气候的形成因素一. 地理位置: 1. 纬度位置:北纬 53-4,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地区 -理论辐射量的季节性变化(量,南北差异) ;大气环流(西风环流,副热带反气旋环流)2. 海陆位置:二. 下垫面: 地面状况(地形)影响: 屏障作用 ,水热再分配表现: 1. 地势:“

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 山脉: 3. 青藏高原:(1)高寒气候(2)动力作用: A. 分支作用 B.屏障作用 (3)热力作用: A. 高原季风 B.对海陆季风的加强三. 大气环流气压, 气团, 锋面、气旋 , 流场中国气候特征 四季环流(三)春季环流 :冬、夏型的过渡1.鞍形气压场: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压2.锋面与气旋: 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极锋,气旋活动频繁3.天气多变: 华北多大风和 沙尘天气, 江南丘陵多阴雨天气(四) 秋季环流 :夏、冬型的过渡1.气压场: 四个活动中心对峙 (同上)2.天气与转化: 9 月 “秋高气爽” 、 “华南秋雨” ,10

8、 月中旬转为冬季环流9. 气温与降水一. 气温1. 气温分布: 总特点- 冬冷夏热, 北冷南热, 高冷低热冬季(1 月) : 等温线: 大致与纬线平行, 密集; -1.5 0C /+1; 比同纬低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温相比,东北偏低 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 1014;长江以南偏低 8;华南沿海偏低 5上下。)00C 等温线: 3/4 陆地 春温2. 气温年变化与四季划分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标志 随纬度增高而加大, 与同纬度比偏大四季划分:天文学:二分四至; 古代:四立;民间:阴历的 13 月为春季,46 月为夏季,79 月为秋季,1012 月为冬季。 气候统计:阳历 35 月为春季,68

9、月为夏季,911 月为秋季,12 月来年 2 月为冬季 侯平均法: 春 10-220C,夏220C, 秋 22-100C,冬1600mm 、 800-1600mm、 400-800mm 、200-400mm 、 1600mm, y 900mm多水带 800-1600mm, 200-900mm过渡带 400-800mm, 50-200mm少水带 200-400mm, 10-50mm缺水带 200mm, 10mm12.我国五大湖区13. 山岳冰川类型: 大陆型和海洋型14.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总面积约 47310

10、4 km2。 五个海域划分的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地理轮廓、海洋物理性质、海底地貌等因素所表现的差异。 15.五大海域分界线:老铁山角蓬莱角 (渤海、黄海)启东角济州岛 (黄海、东海)南澳岛鹅銮鼻 (东海、南海)16. 海岸带一般划分为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A 中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1.地质构造影响:(1) 以杭州湾为界, 南北不同 (2) X 型深大断裂构造影响2. 岩性影响: 3. 洋面变动影响:4. 动力要素影响: 波浪、潮汐、海流、河流、加之不同气候带B 海岸类型:1. 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 分布:分布较广,特别是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 。总长

11、度达 5 000 多千米,占大陆岸线总长度的 14 以上。特征: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类型:(1) 侵蚀基岩海岸 (2)堆积基岩沙砾质海岸 (3) 断层海岸2. 平原海岸: 分布:杭州湾以北、渤海湾西部、辽河平原南缘、华北平原与大海相接处、杭州湾以南的大型河流入海处。成因:河流、海流、波浪共同作用,由泥沙堆积而成。特点:岸线平直、少天然良港。分类:(1) 三角洲平原海岸 (2) 粉沙淤泥质海岸 (3) 沙砾质海岸3.生物海岸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17.风化壳的地域差异:18. 中国土壤分布规律

12、一. 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性(一)纬度地带性分布1. 以东部湿润地区最为典型 自 NS,依次出现 7 个土壤地带2.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地貌结构使土壤水平地带的纬度变化规律性趋于复杂(二)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布主要出现在温带与暖温带地区 , 自 EW,除森林地带外,又可分为 5 个主要干湿度地带我国东部地区森林-土壤类型分布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水热条件的控制。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气候下的纬向土壤地带谱,由北而南依次分布着:棕色森林土 暗棕壤 棕壤 黄棕壤 红壤与黄壤 赤红壤与砖红壤地 区 风 化 状 况 风 化 壳 及 土 壤 特 征 青 藏 高 原 及 西北 高 山 地 区 机

13、 械 物 理 风 化 强 烈 , 处 于 风 化 成 土初 始 阶 段 碎 屑 状 风 化 壳 , 年 幼 的 高 山 土 壤 西 北 内 陆 干 旱地 区 地 球 化 学 作 用 弱 , 石 灰 与 石 膏 等 一 、二 价 易 溶 盐 大 量 保 存 含 盐 风 化 壳 盐 渍 干 旱 土 半 干 旱 地 区 雨 量 稍 多 , 一 价 盐 淋 失 , 二 价 碳 酸 根保 存 , 钙 化 过 程 明 显 碳 酸 盐 风 化 壳 , 草 原 钙 积 干 旱 土 , 半 湿 润 松 软 腐 殖 土 东 部 湿 润 地 区 地 球 化 学 作 用 强 , 并 从 北 向 南 增 强 ,以 粘

14、化 、 富 铝 化 作 用 为 主 硅 铝 风 化 壳 、 铁 铝 风 化 壳 ; 湿 润 硅 铝 土 、 铁 硅 铝 土 、 铁 铝 土 例如我国从东北到宁夏的温带范围,由东往西土壤地带为:淋溶土(暗棕壤)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在暖温带范围内由东向西,则为:淋溶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土(黑垆土、灰钙土)荒漠土(棕漠土) 。 中纬地区土壤的干湿地带性规律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湿润森林土类、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土类、半干旱的草原土类和干旱的荒漠土类。 (一般规律)二. 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一)山地垂直带谱类型1. 西北干旱内陆型:主要受

15、水分状况控制共同特点:a. 山地草原、荒漠植被占优势;森林分布在山腰,退化或消失;高山上发育高山蒿草草甸、甸状植被、亚冰雪稀疏植被;b. 干旱山地土壤的坡向差异十分显著,2. 东南湿润海洋型:热量变化成为控制因素共同特点:a. 自下而上,相当于水平地带由南向北;b. 以森林植被占优势,山顶或高山发育喜寒湿或温湿的灌丛和草甸。(二)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特点1. 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其垂直带谱也愈完整;2. 垂直带谱 的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水平地带(基带)的位置;3. 东部湿润区,由 S 到 N,垂直带谱结构由繁到简,层次减少,分布高度由高到低;4. 东部湿润区 西部干旱区,带谱结构 简化,分布高度由低 到 高。(三)青藏高原垂直与水平复合式分布规律垂直分布:镶边式的垂直带谱 (边缘山地)上垂直带谱 (高原面上的高山)下垂直带谱 (深切的河谷,反向)水平分布:以“冈念”为界, 北带:大陆性气候影响; 南带:WS 季风影响。三. 隐域性土壤 取决于非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