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志疗法及机理【药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798621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药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药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药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药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药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情志疗法及机理【药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学论文-论情志疗法及机理【摘要】 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理论治疗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内经按五行归属,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概括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但五志与五脏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错综复杂,既可伤及本脏,也可依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伤及它脏,或不按规律伤及脏腑。情志致病既可见形病,也可见神病,最终导致形神俱病。因此情志疗法也有“五行相胜”和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之分。由于情志致病主要影响五脏气机,故情志病证应运用情志相胜理论,并以协调五脏气机为治疗目的。 【关键词】 情志疗法 机理情志,即精神情志活动或情志活动,属狭义之

2、神的范畴,通常又称七情、五志。情志活动是五脏功能活动的产物,内经将情志活动按五脏所主概括为“五志”,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有“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但五志与五脏这种联系的建立,不是外界某种精神因素直接刺激某脏的结果,而是五脏六腑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神”协调作用的结果,即五志与五脏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故又有“忧思伤心”2(灵枢百病始生)、“悲哀愁忧则心动”2(灵枢口问)等不同。因此,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错综复杂。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或以情胜情理论,治疗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胜”就是相胜、制约,包括

3、了“五行相胜”及其它不属于“五行相胜”范畴的情志疗法。内经非常重视精神情志疗法,后世医家在内经指导下将五行相胜、情志相制的理论施用于临床。1 “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是对情志五行相胜规律的高度概括,也是情志疗法的理论依据,它丰富了中医学情志理论的内容,为后世心理疗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金元名医张从正对“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应用有独到见解,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云:“但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认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

4、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若胸中无材器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3”2 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张从正虽强调“五行相胜之理”,却并不局于此理。书中所引庄先生治喜乐之极而病者案,是使病者悲泣而愈;而其“习可以治惊”之法,更不属于“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范畴。冷庐医话卷三七情亦云:“古贤治病,然亦尤不拘克制之说者,如绍氏闻见录云:州监军病悲思疾乃已。此恐胜忧。簪云楼杂记云:鹿邑李大谏,父以喜故,失声大笑。及举进士,其笑弥甚,历十年。太医院某,令家人告其父曰:大谏已殒。其父恸绝欲殒,病渐愈。又佯为邮语云:大谏治

5、以赵大夫,绝而复苏。因其复不悲,而笑症永不作。此悲胜喜也。4”说明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是复杂的,五志之间不只是简单的五行生克关系,情志疗法中“五行相胜”并不能解释情志相胜的全部。古人在运用情志疗法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生活实践经验,发明了很多具体有效的方法,如自我调和,以言语相激,投其所好,歌舞娱乐,惊者习之,配合形体动作,借助针灸、药物、气功外物外力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2.1 以喜胜怒续名医类案载:“张子和治项关令之妻。其病饥而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恶言不辍。”许多医生治疗半年左右都不见效,而张子和诊察之后认为“此难以药治。”乃靠二媪(o 年老的妇人)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大笑。次

6、日,又令作角骶,又大笑。其旁令两个能食之妇,常夸其食美。其妇亦孛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而食增,不药而愈5。此例以喜胜怒的例证,张子和先是采取娱乐游戏之法,使病人大喜并逐渐消除烦躁恼怒之情,再辅之以饮食诱导,终于使久治不愈之证不药而愈。2.2 自我调和灵枢本神提出,智者养生要“和喜怒”,即运用人类意志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在情志过激或不良情志发作之初,即以节制、转移、以情胜情等方法,自我调摄、自我化解。2.3 惊者习之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曰:“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3即通过让病人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使因惊而上越之神气下行,直至平复

7、,“一二日虽闻雷而不惊。”2.4 移情治病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载:“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人,与众人谈日月星辰缠度,及风云雷电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好之事。好棋者,与之棋;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3此疾虽非情志病证,而用情志疗法,投其所好,转移病人注意力,使其病愈。3 情志疗法治病机理探讨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非常复杂,究其根源是因为情志既可伤及本脏,也可依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伤及它脏,又可不按规律伤及它脏,故情志致病错综复杂。情志所以致病,主要是通过影响五脏气机而产生五脏病证,如灵枢寿夭刚柔所云:“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2而且

8、不同情志所致五脏气机变化不同,故素问举痛论有“九气为病”“百病生于气”之说,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1开创了从气机运行角度认识情志作用机制的先河。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所论:“夫五脏六腑,阴阳失降,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情动则乱,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者不同,各随其本脏所生所伤而为病。故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击;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踰于气。”6亦同此理。因此,“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治病机理,是充分发挥和运用医者的智慧,调动病人“五行相胜”之情志,来制约引起五脏失调之情

9、志,以达到调整五脏失调气机,重建五脏之间气机平衡协调之目的;而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治病机理,是运用情志活动具有相互对立、相互调控的阴阳属性之特点,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等,当情志失调导致五脏气机失调,进而使脏腑阴阳气血偏倾之时,通过诱导病人与之相对的情志来矫正其偏,并最终恢复五脏阴阳气血之平衡,如临床使用悲哀疗法治疗情志失常所致笑不休,用喜乐疗法治悲伤所致心痛、心下痞症,6即属此理。情志可影响五脏气机,且不同的情志对五脏气机的影响也不同,这是内经的基本观点。从气机变化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来理解情志之间相胜的机制,既符合五行相克之理,又不拘于情志的五行属性,因而能够较好地解释各种情志相

10、胜的现象,也更符合临床实际7。4 结语情志疗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在临床广泛应用,古代医籍及文学著作、医事掌故中,关于情志疗法的记述更是不胜枚举。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与压力常伴左右,心理疾病不断增加,中医在情志病证的治疗上,以及情志相胜治病机理上有其独特的认识,确有可值得借鉴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与提高。【参考文献】1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4,221.2宋史 菘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23,67,19.3金张子和儒门事亲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21,22,23.4金张子和着张海岑等校注儒门事亲校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92.5陈荣华,赵永耀,易其余,等中医美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186.6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232,1387.7烟建华.内经学术精粹析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