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7789259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高中模拟试卷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已知是ABC的一个内角,tan=,则cos(+)等于( )ABCD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求证:BD平面PAC;()若P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用空间向量求直线间的夹角、距离3 设=(1,2),=(1,1),=+k,若,则实数k的值等于( )ABCD4 设a,b,c,R+,则“abc=1”是“”

2、的( )A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5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B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C自然数集 中最小的数是.D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6 设l,m,n表示不同的直线,表示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若ml,m,则l;若ml,m,则l;若=l,=m,=n,则lmn;若=l,=m,=n,n,则lm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B2C3D47 已知集合,则( ) A B C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数不等式解法和集合的运算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基本运算能力8 二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的结果为( )A B C D 9

3、已知两条直线ax+y2=0和3x+(a+2)y+1=0互相平行,则实数a等于( )A1或3B1或3C1或3D1或310已知lga+lgb=0,函数f(x)=ax与函数g(x)=logbx的图象可能是( )ABCD11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的值为( )A B C. D012抛物线x2=4y的焦点坐标是( )A(1,0)B(0,1)C()D()二、填空题13等差数列中,公差,则使前项和取得最大值的自然数是_.141785与840的最大约数为15命题“xR,x22x10”的否定形式是16在4次独立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A恰好发生1次的概率不大于其恰好发生两次的概率,则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P的取

4、值范围是17设数列an满足a1=1,且an+1an=n+1(nN*),则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18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和点B(3,4),若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且|=2,则=三、解答题19A1B1C1DD1CBAEF(本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棱DD1 、C1D1的中点. (1)求直线BE和平面ABB1A1所成角的正弦值; (2)证明:B1F平面A1BE20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C1C底面ABC,AA1=A1C=AC=2,AB=BC,且ABBC,O为AC中点()证明:A1O平面ABC;()求直线A1C与平

5、面A1AB所成角的正弦值;()在BC1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OE平面A1AB,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确定点E的位置 21如图,M、N是焦点为F的抛物线y2=2px(p0)上两个不同的点,且线段MN中点A的横坐标为,(1)求|MF|+|NF|的值;(2)若p=2,直线MN与x轴交于点B点,求点B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2已知全集U为R,集合A=x|0x2,B=x|x3,或x1求:(I)AB;(II)(CUA)(CUB);(III)CU(AB)23在四棱锥E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C与BD交于点O,EC底面ABCD,F为BE的中点()求证:DE平面ACF;()求证:BDAE2

6、4已知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满足Sn=2ann2+3n+2(nN*)()求证:数列an+2n是等比数列;()设bn=ansi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设Cn=,数列Cn的前n项和为Pn,求证:Pn 金堂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解:由于是ABC的一个内角,tan=,则=,又sin2+cos2=1,解得sin=,cos=(负值舍去)则cos(+)=coscossinsi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求值,考查同角的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考查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2 【答案】 【

7、解析】解:(I)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又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BD,PAAC=A所以BD平面PAC(II)设ACBD=O,因为BAD=60,PA=AB=2,所以BO=1,AO=OC=,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B,OC为x轴、y轴,以过O且垂直于平面ABCD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P(0,2),A(0,0),B(1,0,0),C(0,0)所以=(1,2),设PB与AC所成的角为,则cos=|(III)由(II)知,设,则设平面PBC的法向量=(x,y,z)则=0,所以令,平面PBC的法向量所以,同理平面PDC的法向量,因为平面PBC平面PDC,

8、所以=0,即6+=0,解得t=,所以P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的垂直关系的判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解直线的夹角、距离等问题,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3 【答案】A【解析】解: =(1,2),=(1,1),=+k=(1+k,2+k), =0,1+k+2+k=0,解得k=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数量积和向量的垂直关系,属基础题4 【答案】A【解析】解:因为abc=1,所以,则=a+b+c当a=3,b=2,c=1时,显然成立,但是abc=61,所以设a,b,c,R+,则“abc=1”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

9、条件故选A5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子集概念可知,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选项D是正确,故选D.考点:集合的概念;子集的概念.6 【答案】 B【解析】解:若ml,m,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l,故正确;若ml,m,则l或l,故错误;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B1A1平面ABCD=AB,平面ABB1A1平面BCC1B1=BB1,平面ABCD平面BCC1B1=BC,由AB、BC、BB1两两相交,得:若=l,=m,=n,则lmn不成立,故是假命题;若=l,=m,=n,n,则由=n知,n且n,由n及n,=m,得nm,同理nl,故ml,

10、故命题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7 【答案】D【解析】由已知得,故,故选D8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故选B.考点:进位制9 【答案】A【解析】解:两条直线ax+y2=0和3x+(a+2)y+1=0互相平行,所以=,解得 a=3,或a=1故选:A10【答案】B【解析】解:lga+lgb=0ab=1则b=从而g(x)=logbx=logax,f(x)=ax与函数f(x)与函数g(x)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同增同减结合选项可知选B,故答案为B11【答案】B 【解析】考点: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2、两角和的正弦函数;3、

1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12【答案】B【解析】解:抛物线x2=4y中,p=2, =1,焦点在y轴上,开口向上,焦点坐标为 (0,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性质的应用,抛物线x2=2py的焦点坐标为(0,),属基础题二、填空题13【答案】或【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且,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取得最大值时的自然数是或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其中解答中涉及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数列的单调性等知识点的应用,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本题的解答中,根据数列的单调性,得出,所以是解答

12、的关键,同时结论中自然数是或是结论的一个易错点14【答案】105 【解析】解:1785=8402+105,840=1058+0840与1785的最大公约数是105故答案为10515【答案】 【解析】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xR,x22x10”的否定形式是:故答案为:16【答案】 【解析】解:由题设知C41p(1p)3C42p2(1p)2,解得p,0p1,故答案为:17【答案】 【解析】解:数列an满足a1=1,且an+1an=n+1(nN*),当n2时,an=(anan1)+(a2a1)+a1=n+2+1=当n=1时,上式也成立,an=2数列的前n项的和Sn=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