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88487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愚公移山【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的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课时计划】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

2、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万仞(rn)冀(j)州荷(h)担箕畚(j bn) 孀(shun)妻 始龀(chn)智叟(su) 穷匮(ku) 一厝(cu)雍(yn)南 陇(ln)断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方七百里方:面积。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迂:曲折,绕远。毕力平险毕:全。杂然相许许:赞同。损:削减。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寒暑易节易:交换。固不可彻彻:通。何苦不平苦:愁。(2)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5

3、)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3)古义异义(1)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2)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6)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之跳往助之(代词,他们)隐土之北(助词,的)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而何苦而不平(表承接,不译)面山而居(表修饰)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其其妻献疑曰(代

4、词,他的)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以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焉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可不译)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3作者名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者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4文体知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

5、富。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感知大意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交流点拨】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交流点拨】四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论图(第三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6、交流点拨】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3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交流点拨】两山规模、位置:方七百里,高万仞;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移山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方式:叩石垦壤,箕畚运移山时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冲突:愚公、智叟移山结局:无陇断合作探究深悟文本步骤三分段精读深层探究1阅读第一、二两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其妻献疑曰”是不是不愿移山?【交流点拨】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

7、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2)写出一个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深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二是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2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智叟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他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8、如土石何”。(2)愚公的观点是什么?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愚公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他的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交流点拨】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的未来;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3阅读第四段,探究下面的问题。故事用神话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交流点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

9、神惊天地,泣鬼神。步骤四赏析人物探究主旨(一)人物赏析1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交流点拨】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就像社会上有些人说“雷锋傻”,雷锋在“智叟式”的人眼里是“傻”,实际上他是崇高伟大的,愚公也是如此。这儿的“愚”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从“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2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交

10、流点拨】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二)主旨探究1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交流点拨】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2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呢?【交流点拨】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展变化的眼光。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交流点拨】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

11、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延续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多媒体显示:没

12、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2拓展延伸愚公一家挖山不止,一代传一代,传到这一代还是继续挖山不止吗?请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交流点拨】自从老愚公一家人开始搬山以来,已匆匆过了数十年,他的儿子愚老公继承了父亲的志愿,继续搬山,而老愚公的孙子愚小公却不这样想。一天,愚小公放学回家,老愚公对他说:“孙儿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帮着家里搬山啦!”愚小公一听,可不乐意了,就反驳道:“爷爷,您和我爸思想都太迂腐了,现在都已经是高科技时代了,您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如果这样搬下去,恐怕几百年也搬不完吧!我想去北京学点儿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来搬动这座大山!”愚老公听了,生气地说

13、:“什么,你说我和你爷爷迂腐?今天,我买了一双鞋,可是太小,于是我就把脚指头剁了,最后终于穿上了。这是多么聪明的做法呀!你还说我迂庸?再说了,那科啥学,它的劲再大,能顶上咱全家的劲?好了,别胡思乱想了,赶快睡吧!”愚小公拗不过他俩,终于在一天夜里,趁着他们睡觉时逃走了。第二天,愚老公醒来,见桌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爷爷、老爹,我去东方北京的科技组了,对于我的不辞而别,希望你们能谅解。愚老公看了,把信读给老愚公听,老愚公大怒:“什么,他去啥科技组了?你快去骑咱家那头老毛驴把他追回来!”愚老公听了,说:“爹啊,咱家那头老毛驴快生小毛驴了,去不了啊!”老愚公大骂道:“说你傻,你还真傻,你就不会等它生

14、了小毛驴再去追?真是不喝脑白金,头脑缺根筋!”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愚小公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权威人物。一天,愚小公带着五个他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回到了老家,要帮爷爷和爸爸搬山。老愚公和愚老公不相信这几个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把山搬走,在搬山那天,他们也都来看了。只见那五个机器人挥动着有力的机械手,毫不费力地就把大山稳稳地给抬了起来。老愚公一边看一边惊叹道:“它吃蚂蚁大力丸二号了?咋这么有劲!孙儿啊,你赶快让它们停下来,累坏了可咋整啊!”愚小公回答道:“爷爷,您放心吧!它们不会累坏的!”只过了一会儿,那五个机器人就把山全部给搬走了。事后,老愚公和愚老公一起发出感叹:“还是科学的力量大啊!”【附:板书设计】移山之因:塞、迂移山过程困难(自然)山高路遥方法原始决心之大冲突(人为)妻子献疑智叟讥笑责难坚忍不拔移山结局:无陇断焉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