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62962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8《范进中举》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课前热身】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曾祖辈“兄弟五人,四成进上”,“五十年中,家门鼎盛”。到他祖父以后,家道开始衰落。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做过江苏赣榆县的教谕,为人方正,后丢官回乡,抑郁而亡。父亲死后不到十年,他便把家产变卖一空,受到亲族奚落,“乡里传为子弟戒”。33岁那年春天,他离开全椒,移家南京,住在白板桥西的秦淮水亭,生计艰难,后来不得不靠卖文和亲友的周济过活,但写下“富贵非所好”、“贫贱安足悲”的诗句,始终不向贫困低头,不向高官显贵乞食。36岁那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他上北京应“博学鸿词

2、”科的廷试,他坚决“以病辞”。乾隆皇帝南巡,士大夫都去夹道拜迎,只有他“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现出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吴敬样从小受家庭影响,读了很多书,想走科举做官的道路。早年中过秀才,29岁那年还到滁州参加乡试,但他受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对程朱理学给予鄙视,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喜欢在诗词曲赋小说上下工夫,思想行为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滁州乡试落第以后,看着许多鹦鹉学舌的鄙儒一个个高中,而像他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反被斥逐,心中越发气愤。自此,他与统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社会现实也日益不满,特别是对八股取士,恨如仇敌。大约从36岁以后至49岁以前,他写成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3、吴敬梓的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仅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二、写作背景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作品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锢和功名利禄的引诱,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深受毒害,利欲熏心。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这些卑陋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剥削阶级的腐朽和没落,作品对他们的批判与讽刺,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功名富贵的鄙弃,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唐代以后,它成

4、为皇帝笼络士人,豢养奴才,加强统治的工具。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蠢”。儒林外史开头,作者就通过王冕之口,对科举制度加以抨击:“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书中塑造了范进、周进等一批热衷于科举功名的腐儒和恶霸形象,许多人物都以当时的实有人物作为原型。这种揭露和批判,触及了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政治倾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三、相关知识我国科举制度古已有之,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以下各朝,在这基础上,或继承,或变化,但大体都有一套较为

5、完整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后称为生员。儒学(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

6、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为礼闱或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词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考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

7、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学习目标】 1抓住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对比的方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2体会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

8、。【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通过电影片段欣赏及文本的研讨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探究思想内涵【涉及考点 形成网络】 贫困至极中举之前 地位卑微受人歧视 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范进中举 惊极发疯中举之后 地位高贵受人尊敬 鲜明对比 【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1.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大众的毒害2.参考复习资料:网上查询了解作者情况或全解类资料3.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星xi( ) 不xng( )人事 商zhu( ) zun( )紧 作y( ) 带qi( ) 避hu( ) ji( )元 2)范进中举作者是_朝_,选自_。本文通过

9、对主人公中举前后不同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_。3)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该文体有三要素,即_。二 课堂探究自主学习1.梳理故事情节:小说按情节分为两部分:中举之前 ,中举之后。 2.理解品读1)中举前后范进有哪些变化?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_ _ _ _ 2)胡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举一两例加以说明。_ _ _ _ 3)本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中举后的范进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的?_ _ _ _4)本文是怎样通过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的?_ _3.语言品析5)范进因没有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

10、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胡屠户道:“我哪里还杀猪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_ _6)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仔细体会文段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并说说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_ 合作探究(兵教兵),展示成果 7)本文大量的描写在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试找出几例分析: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1)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2)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