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5762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4《短文两篇》2(苏教版,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之二 于 园(新授课)【理论支持】遵循高效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运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同学间的协作、交流中,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知识。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于园的教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和提高。【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有层地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3积累文中的虚词、实词知识;【教学重难点】骈散结合、雅语、俗语兼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我解决文

2、言字词的用法、意思,找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准备于园的照片。课内探究一、学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由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入扬州瓜洲镇上的于园,品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2)简介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仕宦家庭。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中,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书,抒发了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2明确任务,读透课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多次读课文,要读准、读顺、读透。学习文言文注重读,培养其文言语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文中有关字词的读音。(2)精读。 学生正音。教师范读。(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引导学

3、生仔细阅读课文,适时圈点批注,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带着目标学习。】二、导1自我翻译,找出疑难。(学生结合注释,解词、译句,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2)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3)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学生互答,老师点拨: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 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名帖。 钥:钥匙。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临:临近。 绝壑:陡峭的山沟。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

4、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阁: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供游息、远眺、供佛或藏书之用。阁的平面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等,一般四周设隔扇。艇子:小船。蒙丛:覆盖,丛生。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幽远。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2小组交流,全班探究(注重实词、虚词的准确掌握)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

5、,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交流词语的解释,并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2)学生解释,重点字词教师点拨。富人于五所园也 园:动词,建筑园子。非显者刺 刺:名帖,这里作动词,投名帖。奇在磊石 磊:垒,堆砌。缘坡植牡丹、芍药 缘:顺着,沿着。以实奇 以:因为。以幽阴深邃奇 幽阴深邃:阴暗深远。颓然碧窈 颓然:舒坦的意思。 碧窈:碧绿幽远。俱以假山显 以:凭借。 显:显扬,有名声。至于园可无憾矣 于:到。3精讲点拨,解难释疑。(1)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文中哪一句表明于园进出之难?你从这句中读到了什么?B于园奇在何处?C文中从哪几方面描绘了磊石?D它们各自奇在何处?选择自

6、己喜欢的一处谈谈你喜欢的理由。(结合于园景点的图片)“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奇在磊石。(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2)仔细品味于园的意境之美(小组合作完成对课文的分析)(小结全文,并品味其语言)分析:状如小船的水阁、小河、灌木丛、啼鸣的禽鸟等景物,动静结合。这里空间有限,却有着十分幽远的意境,给人宛如置身山林之感。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极有层次地来写于园。文章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先写前堂的石坡,石坡上的果子松、牡丹、芍药,接着写后厅的池塘,池塘中的奇峰绝壑,再写卧房槛外盘旋而下的沟壑。最后写于园后水阁、小河、灌木、禽鸟。这样一步步写来,层次井然。B这篇园林小品,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

7、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写于园磊石之奇,前堂是石坡,上植松,沿坡植牡丹、芍药,不留空隙,突出了意境之“实”。后厅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莲花,由下往上看,蓝天、碧水、红荷、奇峰,组合为一种空灵的意境。而卧房后的沟壑,状如螺蛳,盘旋而下,意境幽阴深邃。园后水阁一带,幽与绿是基调,这里有小河、灌木丛、鸣禽,意境幽远,使人仿佛置身于深山茂林之中。这篇小品,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C本文的语言特色是雅语、俗语兼用,十分传神,极有表现力。如“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8、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只是基础知识的把握,更要在内涵、意境上来解读课文】。4有效巩固,拓展延伸。(1)课后巩固已学的文言知识点。(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于园的景致。(3)读了课文,你最欣赏园中景致的哪一处?请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4)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三、练1学生完成课堂达标检测。2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课后提升1完成作业:课时金练中的相关练习。2课外阅读:黄鹤楼、西湖、个园、沧浪亭记。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课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极有层地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3积累文中的虚词、实词知识;自学辅助资料一

9、、作者介绍张岱(15991684),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20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二、知识构建:1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指依据观察角度的变化和空间位置的转换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一种写作技巧。在文字表达上,空间顺序的运用可以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表示空间转移的词选用;二是方位词的选用。2写作技巧:(1)按空间顺序极有层次地介绍于园;(2)这篇园林小品,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3)雅语、俗语兼用,十分传神,极有表现力。预习练习题一、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10、:门钥 绝壑 槛 螺蛳 深邃 啾唧 颓然 碧窈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1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3文中写“于园奇在磊石”,“磊石”奇在哪里?4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参考答案】一、yo h jin s su jij tu yo二、1略 2略 3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 4略课堂达标测评题1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1)富人于五所园也: (2)非显者刺:(3)奇在磊石: (4)缘坡植牡丹、芍药:(5)幽阴深邃: (6)颓然:(7)碧窈: (8)俱以假山显:(9)憾:心感不满。2解释下列虚词:(1)主人处处款之: (2)以实奇:(3

11、)俱以假山显: (4)坐其中:3填空:(1)磊石奇在: , , 。(2)水阁和四周景色及感受的句子: (3)文章按照由_到_的顺序来介绍于园,作者先写前堂的_,石坡上的_、_、_,接着写后厅的_,池塘中的_,再写卧房槛外盘旋下的_,最后写园后的_、_、_、_。这样一步一步来写,层次井然。【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1)园:动词,建筑园子。 (2)刺:名帖,作动词,投名帖。(3)磊:垒、堆砌。 (4)缘:顺着,沿着。(5)深邃:阴暗深远。 (6)颓然:文中是舒坦的意思。(7)碧窈:碧绿幽远。 (8)显:显扬,有名声。(9)憾:心感不满。2解释下列虚词:(1)之:人称代词,我们。 (2)以:因为。(3)以:凭借。 (4)其:代词,指水阁。3填空A以石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B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C前 后 石坡果子松、牡丹、芍药 池塘奇峰绝壑 沟壑 水阁、小河、灌木、禽鸟)课后提升1完成作业:课时金练中的相关练习。2课外阅读:黄鹤楼、西湖、个园、沧浪亭记。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