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51428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元中学历史导学案 主备 俞学文 复备 总课时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2013.11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收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 重点 血染卢沟桥 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一)导入(略)(二)师生互动1、知识梳理 时间: 地点: 影响:1、标志着 从此爆发。一、 七七事变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事变 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 、

2、 ,奔赴抗日前线。 时间: 地点: 二、南京大屠杀 屠杀对象: 人数: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狠残暴的侵略本质: (1)应有的认识:历史不能忘记,不容否认和篡改;(2)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三)、教学小结(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结构或画出思维导图)(四)、当堂反馈 单选题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件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大刀进行曲是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 )A英国侵略者 B日本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泛指一切侵略者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工农

3、红军被改编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支援军工农革命军八路军和、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至( )武汉北平重庆西安、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中国人达( )A3万多人B30多万人C10多万人D300多万人、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1)九一八事变 (2)七七事变 (3)西安事变A.(1)(3)(2) B.(2)(1)(3) C.(3)(2)(1) D.(2)(3)(1)二、非选择题7、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840年以来,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请阅读以下有关南京的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

4、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材料三: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从此南京的“一场噩梦”开始了。(1)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反映的两件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名称?(2) 结合材料三,请回答这是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几次被外来侵略者攻陷?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

5、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满150人。材料二:日军两将校杀人比赛图(1)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犯下哪些侵略罪行?试举2例说明。(3)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的罪行翻案,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强烈抗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分日期(五)、布置作业(六)快乐体验(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