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5073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伤仲永练习题【课内四基达标】一、填空题。1.伤仲永选自 ,是 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 和 的意 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断进步; 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2.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 。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 一部分 ,第二部分 ,提出作者的见解 。二、语段阅读。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2、还家于舅家见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用“”为第二段断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世隶耕 自为其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传一乡秀才观之 3.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4.翻译下面句子。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5.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8.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

3、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能力素质提高】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难忘的一课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好像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好久的风也乘机钻进来,墙壁上的中

4、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 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 地望着他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几十双眼睛在问。“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冰块铁块,脚像是跺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

5、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衫。衬衫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飞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1.请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冷酷:( ) “呛得人:( )2.结合原文,解释下

6、列加横线的词语:“一如”: “敌不过”: 3.第2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词语的一项是(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落 神态自若 惊恐C.裁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4.文章第段的内容归纳如下: ; 作者详写了 ;略写了 ;目的是为了通过 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5.文章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的用意是 。6.作者在倒数第2段补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其用意是 。7.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B.满脸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C.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喊厮打。D.厚实的衣服像冰块铁块。二、

7、我们每个人都有独自在路上的经历,外界的变化一日千里,纷繁复杂,于是也常有迷路的时候。迷路了怎么办?请以迷路的时候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耐人寻味;内容具体,富有生活情趣;字数在600字左右。【渗透拓展创新】课外阅读。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 ”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

8、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父贤足恃乎? 兄贤不过舜,而象放。 寡人问此五者于子。 君欲治,从身始。 2.判断下面加点的词古今是否同义并解释。父贤不过尧。 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 3.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寡人问此五者于子。 兄贤不过舜,而象放。 4.魏文侯从父、子、兄、弟、臣五个方面向狐卷子提问,狐卷子列举了哪些历史人物对答? 父 子 兄 弟 臣 5.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联系本文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中考真题演练】夜色渐渐浓了。车厢里安静下来了,只有那不知疲倦的车轮“喀嚓喀嚓”有节

9、奏地响着在周围渐起的鼾声中,坐在对面的年轻战士,引起了我和小莉的注意。他黑脸膛、浓眉毛、虎虎棱棱的;那粗短的手指,使我想到开石头的钢钎。他正捧着一本精修钟表,专心地看着,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我们这两个女大学生胸前的校徽。“瞧,笨头笨脑的。”小莉用英语对我说着,嘴一撇,眼一眨。“还学修表呐,瞧他那手指头!”我也用英语说着,而且忍不住嘻嘻地笑起来。他哪能听懂英语?这不,他又咕咕哝哝地念起他的“修表经”来了。小莉摆弄起小桌子上的录音机,可是怎么也弄不响。她心痛地埋怨起来:“准是刚才掉到地上给震坏了!音乐也听不成了!”我们都掉了精神,彼此偎依着,闭上了眼睛,那有节奏的车轮催眠曲逐渐消失了“哐当”一声,我

10、们被震醒了。列车到了一个小站。我揉了揉眼一看,对面的战士不见了。忽然我看到录音机底下压着一张用英语写的便条,意思是:录音机已修好,大学生同志请听音乐。我虽笨,可是正在加倍努力学习。军队的两用人才正在涌现,知识就是力量!下面署名是“战士小孙”。“啊!”我和小莉不禁失声叫了起来。她一按录音机,立刻响起了美妙的乐曲。但我们都好像没听见,一直把头伸向窗外: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棵白杨树。它没有婀娜的姿态,但是伟岸、挺拔。那质朴的躯干枝叶,在灯光的映照下,别具一番神采。那里一个高大的战士正要出站。1.根据文意,下边一句话应该插在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之间。他抬头看了我们一眼,又慌忙低下头,浑身不自在起来。2.这篇文章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主要是写 这个人。3.小孙深夜在列车上学习,可见他 ;不计较两个女大学生的失礼,可见他 ;主动帮陌路人修录音机,可见他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却说自己笨,这表明了他的 美德。4.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人物描写中 描写和 描写。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 环境描写和 环境描写。文中唯一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句子是 (抄写原句)末段前三句属于 环境描写,它起了 作用,突出了战士小孙的高大形象。6.在下边横线上填写三个各由两个字构成的词或词组,准确概括两个女大学生在接触战士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