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4988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课 题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难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导入新课新授课堂小结反馈练习教 学 过 程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教学方法教师复备教学流程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想一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本地南京的气候特点,也可让外地学生(黑龙江)说出他们当地的气候 特点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体现

2、学习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教学新课比一比 要求学生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来分析讨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议一议 让学生阅读分析图2.24中国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完成39页活动 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一看 要求学生读“我国的季风区图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小组讨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至以什么山脉为界?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后,教师

3、再利用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展示厦门市降水柱状图和乌鲁木齐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 动画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难点。想一想1.课件展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2.课件展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设问:两地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3.课件展示表2.3,中国与世界上其它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提高学生读气候直方图的能力,强化地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强化知识的运用。课堂总结理一理阅读课外短文“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本课内容的总结。课外探究查一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反思授课时间: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