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49049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写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然,从中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趣和自然之理。2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校园生活,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保鲜”自己的成长记忆。3引导学生关注家人,关注平凡的家庭生活,从亲人的举止言谈、外貌变化以及家里的陈设物件中调动亲情记忆。重点难点1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写作,运用叙述、描写等表现方法。2以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要力求有独到的生活见解,书面表达要真切、生动、准确。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预学导航(写作准备)观察自然,在自然中有所发现。观察对象:家中的盆栽植物、房前屋后的菜畦果园、

2、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或村旁、山路、小区、街道等地的植物中选定一两种植物观察方法:1.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所选植物的外在形态,注意它的气味和触觉等。2.按照一定的角度或顺序观察,如远观或近看,专注地观察植物的干(茎)、叶、花、果等。观察时间:一周观察记录:设计一个简表,记录观察的内容,记录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悟。2.采访自己的亲人,发掘美好的亲情记忆。A.确定采访对象(自己的一位亲人)B.设计采访提纲:如他(她)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他(她)对其他亲人的深刻记忆;在成长过程中,他(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她)觉得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C.记录采访内容:(二)合作、探究和展示1.分组活动 组内

3、轮流自我展示“预习导航1”,讨论并完善。2.每组选择代表班级展示选取特色的记录全班交流,代表在发言前需阐述“我为什么被选为全班交流的代表”。3.评价 主要从三个方面:内容(观察细致、联想丰富);表达(要用普通话,条理清晰、流畅自然、符合身份);感情(仪态大方自然,富有激情语) 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在观察、联想、思考中存在的不足。(三)写作练习哲学家说: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记录你的观察和思考。提示:1.要细心观察,写出季节更替时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特别要抓住那些给你深刻印象的观察对象来写。2.可以偏于记叙,也可以偏于发表感想,只要

4、有真情实感,言之成理即可。例文赏析: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荷瓣点点,藏在莲蓬中的莲子悄悄鼓胀起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生命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一阵秋雨一阵凉”,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荡漾,有的如瀑布倾泻,有的像玉指纤纤它们或清淡疏朗,或仪态万方,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色彩斑斓的秋天。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第1段从秋态、秋味入手,描写初秋的花草;第2段则从秋态、秋色入手,描绘深秋的植物。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不是“冷眼”观察,而是把他们当作有感情、有性格的生命,用心体会它们的生命“语言”。比如抓住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特点,以“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的拟人化描写,写出菊花竞相开放带给人的欢快情绪;又如,以“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的拟人化描写,写出松柏色彩苍翠、生机不减的特点,又写它们“注视着这色彩斑斓的秋天”,既突出了松柏沉稳的内在性格,又从松柏的“视角”出发,概括了秋天的特点,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富有韵味。三总结布置作业修改短文,完成写作。四活动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