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48077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元中学历史导学案 主备 俞学文 复备 总课时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2013.12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学目标 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力目标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重点 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文化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

2、 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作用(一)导入(略)(二)师生互动1、知识梳理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 。 交通、通讯的出现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1、 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 和 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生活的变迁 年在 创办的 。 3、文化出版机构: 年在 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时间: ,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三

3、)、教学小结(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结构或画出思维导图)(四)、当堂反馈 单选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 电报电影电脑照相A B C D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

4、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5、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大人”,你何时回来“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A B C D6、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乘火车探亲访友 坐轮船出国留学 陪朋友看电影 陪家人看电视A B C D二、非选择题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五)、布置作业(六)快乐体验(教学反思)得分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