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76031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6000(1)120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采用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治疗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9例,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枳壳二陈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气胸、血胸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治疗后,研究组VC、TLC、MVV、RV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候评分、VAS评分、超声下胸腔积液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

2、低( 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不仅能够降低血清TNF-、IL-6、IL-8 水平,改善肋骨骨折、血气胸症状,而且可以减少继发性损伤,加速肺功能恢复,达到活血祛瘀、理气宽胸的治疗目的,效果显著,应予推广。【关键词】肋骨骨折;血气胸;瓜蒌枳壳二陈汤;中西医结合;疗效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属于肺气不畅、气郁血滞范畴 1,病机为经脉破损导致血不循常道,进而瘀积肋下、溢于脉外、阻滞气机 2;同时,肺主气,属贮痰之器 3,当胸部外伤时,肺气失宣、血瘀气滞,患者痰浊

3、停留以致气为痰阻,进而胸阳痹阻,可有胸闷、胸痛及咳嗽痰喘等表现 4。因此,治疗主张止痛行气、祛瘀活血 5。本文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以来于我科采用瓜蒌枳壳二陈汤随证加味治疗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45例,旨在为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治疗的89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研究组有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5.252.74)岁;15例24h内入院,19例48h内入院,11例72h内入院;肋骨折8例,多肋骨折3

4、7例;血胸大量19例(液面平3-4肋)、中量17例(液面平4-5肋)、少量11例(肋膈角消失);大量气胸12例(肺压缩75.0%)、中量18例(20.0%肺压缩75.0%)、少量15例(肺压缩20.0%),且均伴皮下气肿;2例合并脊柱骨折、8例合并四肢骨折、10例合并锁骨骨折。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182.66)岁;12例24h内入院,15例48h内入院,17例72h内入院;单肋骨折10例,多肋骨折34例;血胸大量15例、中量16例、少量13例;大量气胸17例、中量21例、少量6例,伴不同程度皮下气肿;5例合并脊柱骨折、3例合并四肢骨折、6例合并锁骨骨

5、折。上述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血气胸程度、合并骨折类型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胸胁部有明确外伤史者;胸肋部外伤后出现疼痛,气短、胸满、咳嗽可于行动时加重者;胸廓挤压实验呈阳性,局部压痛伴有唇绀、气促或低热等症者;X线证实为肋骨骨折者;血胸、气胸同时存在者。排除标准:胸壁软呈反常呼吸者;开放性血气胸者;需予牵引治疗者;合并其他内脏损伤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心肺系统及脏器严重疾病者;肝肾系统及脏器严重疾病者;神经、精神系统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依据患者合并伤的轻重缓急给予不同处理。建立静脉液路、纠正休克

6、、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给予利尿剂,预防肺水肿及肺间质水肿。鼻导管吸氧、胸腔闭式引流缓解血胸引起的呼吸困难,严重闭合性、张力性气胸予抽气1-3次,应用胃粘膜保护药预防应激性溃疡,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瓜蒌枳壳二陈汤随症加味治疗,药物组方为:瓜蒌12g,半夏、茯苓、枳壳各10g,桔梗、青皮、陈皮各6g,甘草3g。如血胸加重加葶苈子、桃仁各10g,丹参15g、红花6g;如痰咳痛甚加郁金10g、元胡6g;如咳痰血加藕节炭10g、白芨6g;如痰多咳甚加蜜批把叶、蜜冬花各10g。500ml清水煎至200ml,1剂/日、分3次口服,5天1疗程。1.4 观察指标 1)气胸、血胸消

7、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2)治疗前后肺功能VC(肺活量)、TLC(肺总量)、MVV(最大自主通气量)、RV(残气量)、VAS评分 6(视觉模拟)、超声下胸腔积液量的改变情况;3)治疗前后血清TNF-(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改变情况。其中中医症候评分为:胸痛:疼痛难禁、惧按,呈持续性发作(9分);每日疼痛时间3h,按之痛甚(6分);每日偶发疼痛0.5h,可自行缓解(3分);无胸痛(0分)。皮下瘀斑:青紫、瘀斑3处(9分);瘀斑3处(6分);瘀斑2处(3分);无瘀斑(0分)。出血:多个部位出血(9分);咯血、痰中血块(6分);痰中带血(3分);无出

8、血(0分)。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处理数据选择SPSS19.0软件包, x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气胸、血胸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对比 研究组气胸、血胸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表1 两组气胸、血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xs,d)组别 n 气胸消失时间 血胸消失时间 住院治疗时间研究组 45 11.141.46 11.731.05 12.071.19对照组 44 20.221.79 20.171.65 20.632.61注:组间对比, P0.05。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

9、比 治疗前,两组VC、TLC、MVV、RV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VC、TLC、MVV、RV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xs)组别 时间 VC(ml) TLC(ml) MVV(L ) RV( ml)研究组 治疗前 2958.17263.42 3511.63326.76 74.256.71 1131.47103.82(n=45) 治疗后 3425.44267.56*4125.35298.53*85.186.46*1325.1890.86*对照组 治疗前 2975.41274.16 3545.5933

10、1.37 73.836.95 1136.34105.32(n=44) 治疗后 3285.38274.57* 3926.88332.53* 79.446.32* 1258.1796.71*注:组内对比, *P0.05;组间对比, P0.05。2.3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评分、VAS评分、超声下胸腔积液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症候评分、VAS评分、超声下胸腔积液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候评分、VAS评分、超声下胸腔积液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评分、VAS评分、超声下胸腔积液量情况对比( xs)组别 时间 胸痛(分)

11、 皮下瘀斑(分) 出血(分) 症候总评分(分) VAS评分(分) 超声(ml)研究组 治疗前 7.741.13 6.410.57 0.890.08 14.651.24 6.440.87 386.2437.15(n=45) 治疗后 2.320.25*1.330.15* 0.210.02*4.280.41* 1.130.18* 16.532.17*对照组 治疗前 7.621.16 6.380.62 0.870.06 14.461.28 6.320.91 391.4832.52(n=44) 治疗后 4.170.38* 3.850.24* 0.520.04* 7.450.65* 2.650.24* 2

12、2.453.43*注:组内对比, *P0.05;组间对比, P0.05。2.4 两组血清TNF-、IL-6、IL-8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研血清TNF-、IL-6、IL-8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IL-6、IL-8水平对比( xs)组别 时间 TNF-(pg/ml) IL-6(pg/ml) IL-8(pg/ml )研究组 治疗前 41.266.11 30.752.26 31.444.65(n=45) 治疗后12.081.41* 12.5

13、32.45* 15.172.11*对照组 治疗前 42.137.43 31.843.24 32.583.97(n=44) 治疗后16.531.62* 17.462.53* 18.643.12*注:组内对比, *P0.05;组间对比, P0.05。3 讨论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气、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滋生。血,气之母,气,血之帅,因而生理上气行血行,气血相互影响,血病及气、气病及血,气能摄血、行血、生血,血气并行维持机体血脉畅通。文献报道,中焦可受气取汁,其变赤而化为血,说明血阴主静,且血运依赖气推。另据研究显示,少阴气绝,可有脉不通,进而血不流,说明脉中血循环,外至筋骨皮肉、达至脏腑,运行不

14、息、如环无端。全身脏腑器官均可受其滋润营养。即经脉者,营阴阳、循气血,脏腑功能受气血盛衰影响。机体气血充盛、气血衰耗,可表现为脏腑旺盛或功能低下,同时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属于肺气不畅、血滞气郁范畴 7。患者可有脉络破裂、气血瘀滞表现,而离经之血于肌腠、皮下瘀滞,积聚壅遏所以不通则痛 8。同时,由于损伤后胸腔内外出血,导致阴液亏耗无法及时补充,进而阴不制阳 9,当阳气运行受阻时,胸肋则有肝脉循行,血行不畅、气滞不舒 10。此外,胸肋部的损伤可使心肺之气受损,血液离经、血瘀气滞、肃降失司、肺气不宣,均瘀积于胸腔,进而痰湿瘀滞 11。因此,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治疗应以止痛行气、

15、祛瘀活血为主 12。百病生于气,心肺皆隔上;其间一主血、一主气,血有形、气无形,阴阳互用。肺主治节、朝百脉,可辅佐心脏进行血运调节,且诸气者,皆属于肺。本文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瓜蒌枳壳二陈汤随症加味治疗。由于肺属贮痰之器,居胸中主气,当胸部外伤时,肺气失宣、血瘀气滞,气为痰阻、痰浊停留,进而胸阳痹阻引起咳嗽痰喘、胸闷胸痛等症 13。瓜蒌枳壳二陈汤具有化痰行气的功效,针对肺损伤阶段分泌物贮积出现的湿痰,方中瓜蒌兼具化痰润肺、止血降损的功效 14。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气胸、血胸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瓜蒌枳壳二陈汤化痰具润肺、止血降损的积极作用。同时,本文结果中研究组治疗后 VC、TLC、MVV、RV 等肺功能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主要与方中陈皮、青皮合用,可以止痛行气有关。方中桔梗、枳壳合用,一升一降、相互结合 15,使胸中气滞甚为流畅,而由于气行则水行,也更有利于排净痰湿、分泌物排泄、减少并发症,进一步修复肺部损伤、改善肺功能 16。文献报道,肋骨骨折合并少量的血气胸多能自行吸收,但血气胸中量及大量者需予反复抽血、抽气,或予胸腔闭式引流防止肺不张,避免因血胸感染导致纤维胸、胸膜炎等并发症 17。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症候评分、VAS评分、超声下胸腔积液量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说明瓜蒌枳壳二陈汤治疗,对胸膜破裂口、肺泡、支气管的修复均有积极作用,通过中医内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