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77437699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生物组结题报告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结 题 报 告 摘要: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科和学生心理的特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教学、课外实践等直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多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生物课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被弱化。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改变这种状态,

2、涉及因素很多。对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结合校情和学情方面着想,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课题。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本课题的实施期望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及相应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兴趣培养的教学规律,寻找有效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好学,实现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自然科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有关概念分析“学习兴趣”的涵义:“学习兴趣”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事物的伴有良好情绪体验的个性倾向。教学中的注

3、重培养兴趣的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科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指导和学习指导,而是一种致力于优化学生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素养,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掌握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是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观念的体现。突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理论依据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或者说几乎是唯一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

4、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有俄国文学家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对知识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四、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本课题重点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的研究。如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利用课后讨论题和小资料,在事例引用上,多联系生活实际等。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习兴趣的研究。如 导课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

5、程的研究。3、加强多媒体等直观教学,引发学习兴趣的研究。如 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迁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生物等课外实践活动。5、加强教法探索和学习方法指导,维持学习兴趣的研究。如新的教育理念,经验的集体学习,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二)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 2、 比较法 3、课外实践法 4、测试法 五、课题研究措施和过程(一)研究措施该课题在2009年4月立项后,课题组成员都十分重视。1、为了使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学校为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双轨管理模式。即校长室(李先梅校长) 教科室(张道齐主任) 课题组全体成员 (宏观控制) (

6、组织指导) (具体实施)在校长室的宏观控制下,教科室的组织指导下,课题组具体实施课题研究,以“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规范化,见成效”为思路,开展工作。2、理论知识学习和课题研讨相结合。(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课题研究”对于本组大多数年轻教师来说都是起步阶段,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什么是课题研究,有时甚至有畏难情绪,感到无从下手,高不可攀。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争取做到: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2) 坚持课题研讨活动。初期以理论,业务学习为主,研读书籍,报刊,并做好学习记录。中期以实验课题研讨活动为主,通过测试成绩变化,课堂

7、气氛等变化情况进行评议,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总结成功经验,继续更好研究。最后以理论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和撰写论文为主,使课题组成员把实践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做好各项总结。(二)调查研究与分析总结为了客观地了解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较好地消除实施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问卷调查是关于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共制作了200份,分别从七年级四个班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来完成,其中一、二班是实验班,三、四班是普通班。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1、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态度不容乐观 由表1调查数据显示,31.49%的学生喜欢生物学,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生物学;由表2

8、调查数据显示27.57%的学生选择了为“提高科学素养”而学习,22.93%的学生选择为“高中学习生物打基础”而学习,说明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主要是为了“学”而学。表1 学生对生物学的喜爱程度非常喜欢(%)喜欢(%)说不清(%)不喜欢(%)非常不喜欢(%)8.3423.1525.5623.4719.48表2 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认识提高科学素养(%)升学时考出好成绩(%)为高中学习生物打基础(%)是学校所设的一门学科(%)27.5710.2922.9339.212、不同性别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存在差异 从调查中发现男生中有78%都对生物学感兴趣,而女生中仅有37.5%对生物学感兴趣,说明性别能够影响学

9、生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和倾向性。3、学生的生物学成绩普遍偏低 通过问卷调查第五题发现,65.19%的学生生物成绩低于60分,22.63%在60-70分之间,高于80分的仅占2.09%。大部分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是看课本内容是否丰富,老师的讲解是否有趣,若感兴趣则多听,从问卷调查第21题“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你对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印象最深的是”中可以发现,34.27%的学生的答案都与细胞那一节有关。原因在于一方面,那一节内容本身就很有趣,老师讲课时能够举出的例子很多;另一方面,实验多,学生喜欢上实验课。4、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有26.71%的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但是仍然

10、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三点,导致基础部扎实。5、对生物学内容的认识不够全面 有30.19%的学生感觉内容很枯燥,是不得不学,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死板不适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喜欢考试,感觉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有抵触。对于这个问题,55.21%的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把课堂气氛弄活跃,多使用多媒体教学,经常组织生物学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从实物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老师仅仅在黑板上画图表示。6、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渠道比较狭窄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3.05%学生在课后空闲时间会看与生物课相关的电视节目、书籍或杂志,其他绝大部分不看的原因是家长限制看电视,认为是学生偷懒的借口。对于参

11、加生物自己是竞赛,65.75%的学生愿意参加,认为那样可以丰富知识,从这项调查也反馈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而且学生渴望获得知识。7、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希望较大 71.6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多从学生角度考虑,能够通过教学重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56.93%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多举行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生物学上的实验和活动;其中还有一些学生希望学校多举办一些生物学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78.12%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改进多媒体设备,多进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思考与对策措施1、激发并培养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生

12、物的重要性认识还显不足,他们往往凭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做事,我们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生物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好生物学,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就是形成学习习惯的过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必须从简单做起,循序渐进,聚沙成塔,以逐步帮助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3、持之以恒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做到:对学生的积极鼓励多一点;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支配的时间多点。以扼制抗衡习惯养成的消

13、极力量。六、课题研究过程与操作过程为期近两年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生物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教学策略。(一)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前沿知识,生活知识(小资料),同时开展专题讲座等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本身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以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了生物学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热门话题。兴趣往往因为学生对一些话题产生好奇心理而来的,话题的呈现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对一些话题感到好奇、感到疑惑,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达到教学的预计

14、目的,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如,在对于刚踏入初中七年级学生的第一节生物课,我就来了个很好的开场白,把教科书每一节课“课外阅读”里提到的和资料上看到的热门话题(基因工程、乙醇汽油和发酵技术的关系、克隆技术、DNA技术、人类疾病基因的识别等)列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表现出极大热情,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生物技术跟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意识到学习生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第一节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开头是这样,每节课都力求做到充分利用前沿知识和生活知识,为今后如何上好生物课做了很好的铺垫。(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习兴趣;爱动脑筋,好追根究底是青少年学

15、习的特点。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并且生物中的一些知识是许多学生在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时在课堂上就可根据课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已无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必须用更新更高深的知识去解决,因而产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皮肤与汗液分泌,教师可以这样设问:皮肤是由什么构成的?人体的皮屑究竟是什么?汗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它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这些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又无法全面、正确解答。所以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常见生物现象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提高生物实验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标。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实验课中,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让学生从上往下、仔细观察显微镜的外部结构;接着教师讲解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并且演示:请一位优秀学生上讲台表演使用显微镜;而后请在座的学生指出上台表演学生操作不正确之处:留出充裕时间让全体学生自行练习使用显微镜,并且进行小组评议: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