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77437099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端崖之辞》讲解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负责八小时以内 庄子负责八小时以外,八小时之内孔子教我们敬业。孔子是第一个教我们如何敬业的老师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管理一个国家(企业),首先要敬业,取得下属的信服;其次要节约开支,用来关爱下属;最后,在用人方面,要把握时机。”何谓敬业精神?是认清自我所扮演的角色,坚守自己职位本分,并秉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工作态度,去面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各项挑战。 八小时之外庄子教我们静心。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

2、心态的某种崇敬。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庄子的成就令我们后世之人万分敬仰,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2000多年后的今我们仍然记着他、敬仰他!这样的成就可不是某个人想得就能得到的!,无 端 崖 之 辞,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言辞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因为庄子认为天下之人皆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他在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时,常常使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充满大智慧。,再了解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

3、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文英庄子独见)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庄子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

4、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品读庄子,欣赏奇文,感悟人生。,1、理解字句,疏通文意。 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3、体会庄子寓言奇特的特点。 4、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重点学习1、2、3、4则。5、6、7则互动探究,理解寓意。,学习目标,第一则,【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释】垩:白色土。 墁:污、弄脏。匠石:名为

5、石的工匠。斫:用斧头砍。斤:斧头一类的工具。听:任意。尽:全部砍下。失容:改变脸色。则:判断副词。质:对、目标。,【译文】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自己的人说:“有一个郢地人,白色的尘土弄脏了他的鼻子尖,大小厚薄就像苍蝇的翅膀一样,他让一位名字叫石的木工来砍掉它。匠石挥动斧头呼呼生风(速度极快),放手砍下去,全部把那点儿白色的垩土砍了下来,郢人的鼻子却没受伤。郢人站着,脸色一点儿都没变。宋元公佐听说了这件事,把匠石召来说:试着为寡人砍一砍!匠石说:我以前确曾能砍掉鼻子尖上的尘土。虽是这样,但我的对象(搭档)死了很久了!自从先生惠子死了以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思

6、 考,1、本则寓言是说匠石的高妙?还是说郢人的修为? 2、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3、你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发?,1、本则寓言是说匠石的高妙?还是说郢人的修为? 其根本是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默契。 换一个工匠,郢人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 2、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 (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没有谁可以说了。)-怀念惠子。,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选段妙趣横生。,思 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7、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

8、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濠梁之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相关链接,钟期死,伯牙不复弹;郢人死,匠石不复斫;惠施死,庄子无与言。呜呼,人生在世,虽挟绝技,又恶可以独施乎哉! (清宣颖南华经解),伯牙和钟子期,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知音何处寻?,请列举你知道的知音佳话。,1、管鲍之交 2、李白与杜甫 3、马克思与恩格斯 4、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 ,3、从这则寓言中可得到什么启发?,对手即朋友。 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对象”。斫者与被斫者都同样了不起,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成功。故庄子与惠子同匠石和郢人,双方的对立与配合

9、是自然和谐、天衣无缝的。他们的对立与配合,不仅凝聚着思想互异的默契,凝聚着友谊,而且也凝聚着个体生命得以最自由最充分发挥的自然真实。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 绿叶很重要。 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我们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知音难觅,珍惜志趣相投者。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第2则,【原文】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10、。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11)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12)百仞之渊,背(13)逡巡(14) ,足二分垂在外,揖(15)列御寇而进之(16)。御寇伏地,汗流至踵(17)。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18)之志,尔于中(19)也殆(20)矣夫!”,【注释】 为:介词,给。引:拉开。盈贯:足、满。措:安放。发:射出。适:往。沓、寓:合,搭在弦上。象人:木偶人。尝:试。履:踩、践踏。(11)若:你。(12)临:靠近。(13)背:动词,背对着。 (14)逡巡

11、:退却。 (15)揖:拱手行礼,请。(16)进之:让他走向前。(17)踵:脚后跟。(18)恂目:眨眼、眼睛转动。(19)中:射中。(20)殆:危险。,【译文】列御寇给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拉满了弓弦,安放一杯水在他的胳膊肘上,把箭射了出去,第一支箭刚刚射出去,第二支箭又搭在了弦上,第二支箭刚刚射出去,第三支箭又搭在了弦上。在这时候,列御寇就好像是木偶人一样(不该动的地方纹丝不动)。 伯昏无人说:“这是射箭的射箭,不是不射箭的射箭。 (有射箭欲望时的射箭有射箭欲望时心里只想着射箭,就会聚精会神;没射箭欲望时射箭,精力就不会全在射箭上,便会心不在焉)试着跟你登上高山,踩在高而危险的石头上,身临百丈深

12、渊,你还能射箭吗?” 于是伯昏无人就登上高山,踩在高而且险的石头上,下临百丈深渊,背对着深渊倒退着走过去,脚掌有三分之二(一说“十分之二”)悬空,向列御寇拱手行礼,让他走向前去。列御寇吓得趴在地上,汗水一直流到脚后跟。 伯昏无人说:“那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上可以登上青天窥探,下可以潜入地下的黄泉,意气奔放于八方,神情不会改变。现在你有惊恐目眩之意,你对于射中目标,可能性太小了!”,【思考】第二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射箭绝不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必须内守大道,外忘一切,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妙境。有高明的技术,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一事无成。(列御寇的射箭术很高明,可以在胳

13、膊肘上放一杯水的情况下还百发百中,他已经忘记了弓箭和射术,也就是说,射箭在他那里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行为,所以他射箭时看上去像是个木头人。但这还不够,当伯昏无人让他站到悬崖边上射箭时,他就腿软而射不出箭了,因为这仍是有心射箭的技巧,心中还装着个“我”,受着自己的束缚,因此射箭术达不到超一流。 ),启示:学习或工作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清心寡欲,物我两忘。,【发挥】 人做到了忘我,没有了负担,心态就能够变得轻松自如,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就容易取得成功。 人与物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方,或集中于己方,势必加强对立的一面,不利于发展统一的关系。人与物不协调,则很难把事情做

14、好。物我两忘,驾轻就熟,则能游刃有余,于无隙入有间。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拥有放松的心态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成功与否。 患得患失注定不能让成功驻足,怡然忘我才能浇开灿烂的成功之花。,第三则,【原文】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注释】相与:共同,一起。遇:相会。谋:计议,商议。报:报答。以:连词,表目的。视听食息:均为动词,看/听/饮食/呼吸。,【译文】南海的神是儵,北海的神是忽,中间地方的神是浑沌。儵和忽常常在浑

15、沌的地方见面,浑沌待他们非常好。儵和忽商议着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一口、两耳、两眼睛、两鼻孔七窍,来看、听、饮食、呼吸,这浑沌偏偏没有,试着给他凿开七窍吧。”他们每天凿一窍,第七天浑沌就死了。,合作探究,1、请概括本则寓言的内容。 儵与忽为了报答浑沌,给浑沌日凿一窍,最终却导致浑沌死亡。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 浑沌无为则生,有为则死;天下事也一样,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发挥】浑沌,一个纯粹自然的原生体,没有七窍,

16、没有正常人、事、物的功能和特征,却居中央帝位,是最高形式的统治者形象,同时也是“无为”政治思想的形象代表。与之相对,儵、忽二帝“有为”政治的典形代表,他们固执世俗有为观念,不理解浑沌的非常态,以后天有为的途径来恢复其七窍,岂知自然原生与后天有为是截然对立的,结果造成了悲剧。可见,有为实在有害,由此推及现实,说明人类宜取消一切有所作为的政治事任,恢复人类初始的原生态,保持自然质朴的千奇百态,无欲无知,无名无利,不以人的智慧玄机去看待自然,更不要以人的有为规范去对待万民,因此,浑沌无为则生,有为则死; 天下无治则安,有治则乱。,第四则,【原文】任公子为大钩巨缁(1),五十犗(2)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3)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4)大鱼食之,牵巨钩,錎(5)没而下,骛扬(6)而奋鬐(7),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8)鬼神,惮赫(9)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