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742906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导学案八下答案修订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华初级中学语文学案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 藤野先生自主学习一、基础识记1 fI(绯)红 标 Hz(致) 落 d(第) 不逊( xn) 诘( ji )责托 c(辞) 油光可 jin(鉴) 抑扬顿 cu(挫) 深恶(w)痛疾(j)yo(杳)无消息 n(匿)名 解剖(pu ) 畸(j)形2答案见课下注释二、整体感知1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缘由。相识、相处、离别。怀念;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行为丑态的厌恶和失望。作者弃医从文。2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治学严谨(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真诚关怀。(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求实精神。课堂探究(一)1 “黑瘦” “八字须

2、”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衣着“模胡” ,冬天穿旧外套。体现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特点。2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这些事都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3因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

3、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二)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 , “油光可鉴” ,表明他们精心打扮, “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 “实在标致极了” ,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2记得的“日暮里” ,是因为这个地名让作者产生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 ,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3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 ,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

4、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4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提升训练(14 分)1A、海底捞月: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B、终于:足见奶奶低头不语时间之久,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沮丧、失落的心理。2春:糊纸袋 夏:补花、洗菜 秋:扫院子、扫大街 冬:在灯下学习 (2 分)3 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想学点文化,跟上时代,拥有工作。 (2 分)4什么时候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 (或其他含有张望的句子) (3 分)5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她的执著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5、 (4 分,合乎情理 2 分,语言表达 2 分)2 我的母亲自主学习一、基础识记1眼翳( y) 文绉绉(zhu) 佃(din)户 责 f (罚) 气 ling(量)zh(质)问 广 m(漠) 管 sh(束) 宽 sh(恕) chu(绰)号2 (1)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宽容饶恕 (3)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二、整体感知1 (1)母亲督促“我”反思勤学,体现母亲管教严格,渴望儿子有出息的品性;(2)母亲重罚“我”说轻薄话,体现母亲管教严格的品性;(3)母亲舔“我”的病眼;体现母亲慈爱的品性;(4)母亲巧妙打发大哥的债主,体现母亲宽容和善良的品性;(5)母亲容忍大嫂

6、二嫂的嘴脸,体现母亲容忍、温和的品性;(6)母亲质问五叔,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体现母亲“有刚气”的品性。2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感激、爱戴和怀念的感情。课堂探究1不离题。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主要是为了突出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我”性格养成的影响,为下文展开写母亲作铺垫。2为了表现母亲平时待人接物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是母亲的言传更是母亲的身教。一、1.写母亲既是“我”的严师又是“我”的慈母。2.母亲每天清晨要“我”反思昨天的错误言行;督促“我”勤学,为家争光;重罚“我 ”的过错,并且不许“我”哭出声来。二、1.但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2.这些影响指的是“我”学

7、的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3.“混”是写“我”在人海中漂浮,无人管束,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极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也体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4.这句话是作者讲自己待人处事的优良品德来源于慈母的教训和影响。用“如果”来假设自己只要具有那些美德,寻根溯源,就要归功于母亲。这一假设,既表现了作者的谦虚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敬重感激之情。提升训练(15 分)1. 感觉仿佛被抛弃了 感到与家人有隔阂,很凄楚 醒悟到母亲的话是对的 (3 分)2.这句话中的“竖” “挡” “咬”形象地写出了我”倔强、硬撑的情景, “俏悄”地吞食隔夜的硬面包则写出了“我”当时的窘况。整个句子把“

8、我”当时凄楚、心酸表现得淋漓尽致。句中母亲“没有强拉” ,而是“悄悄”地递给“我”面包,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既心疼“我”又不想伤害“我”自尊心的心理。 (3 分)3. 母亲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后盾,是我们最可以依靠的港湾;她为我们无怨无悔地遮风挡雨,同时她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合理答出两点,且语言流畅得 3 分)4. 心理刻画要符合特定的语境。答案示例:“我”的心里顿时有一股暖流流过。亲爱的妈妈,谢谢您这样宽容我无知的举动,牵引我回到正确的航道,我是多么愚蠢啊。无论怎样,家不会是我的枷锁,而是使我能自由飞翔的动力。是的,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语言流畅,符合语境,

9、3 分)5. 亲爱的同学(朋友):您好!我想对你的叛逆行为谈谈我的看法。你的这种举动,不是真正的独立,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而已。你的这种行为,会伤害家人的心。你不应该把家看成束缚你自由的枷锁,恰恰相反,家才是你最温馨的港湾,家才是你走向真正独立的坚强后盾。快回家吧!(称呼、看法、劝告各 1 分)3 我的第一本书自主学习:一、1. 幽;凄;秘;s;chn;wng cng;覆;kung2. (1)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2)极像。 (3)形容动作迟缓。(4)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5)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二、整体感知1.复述注意以下情节:父亲考书问书补书送书随父读书“弄不成”罚“

10、我”背书。2.“我的第一本书”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3.语句: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读后感受: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课堂探究:一、1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

11、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2 (1)父子情:“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2)同学、朋友情:“我”与乔元贞同学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 “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在贫困生活境遇中相濡以沫,温暖人心。“我”的父亲与乔元贞的父亲的朋友情: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

12、,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 。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弥足珍贵。“弄不成”与“我”的父亲的朋友情: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 “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 “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人狗合演的“双簧戏” ,让人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

13、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二、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 “童年没有幽默” ,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书里有父亲的深情、

14、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 “人不能忘本”中的“本”这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三、练笔略。提升训练1不同。张洁的“第一本书”指自己写的第一本书,它是作者用痛苦换来的财富。牛汉的“第一本书”则指作者小学一年级课本,它凝结着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同时它还可以理解为坐着人生第一课或第一本人生之书。2是一个大器晚成、勤奋刻苦、热爱文学的作家。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的苦难可以转化为财富。3表

15、达了作者对母亲同情、感激、愧疚之情。4我同意这种说法。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痛苦。在面对痛苦时,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战胜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在此过程中,我们增长了能力,磨练了意志,体验到了奋斗的快乐,获得了成功。那么,痛苦当然就是我的财富了。(也可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4 列夫托尔斯泰【自主学习】一、基础识记1 黝 滞 钝 锢 x zhr gng s2 烂(滥) 够(垢) 宣(轩) 经巍(襟危)含(颔 ) 城(诚) 灿(粲) 暗(黯)质(置) 冒(袤) 寡(郁) 机(鸡)二、整体感知1从五方面着笔:须发特点、面部轮廓、面容表情、平平的长相、令人失望的外表。2反衬其灵魂的高尚,反衬其眼睛的精美绝伦。3犀利的眼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课堂探究】1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托氏的眼睛,可折射他伟大灵魂,最能体现他高尚的精神。2不影响,人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其灵魂和精神。3你如何理解下面这两句话的含义?意为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1意为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源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 2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