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742874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最高的享受—听经闻法(第二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第二集) 2008/8/15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談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 。前面我們是依月燈三昧經當中的一段經文,說多聞十種利益,我們應當要學習。經上所說的,平常我們在講席當中也經常提到,就是順逆境界,真正會學的人沒有不得利益的。在逆境惡緣提醒我們,因為看到造作罪業的人,你細心觀察果報就在現前。看到這些果報,我們就知道決定不能造惡業,真的是一飲一啄 ,古人講莫非前定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在逆境裡頭特別看這個果報,讓我們提高警覺,不敢起惡念、不敢做壞事,這就是在逆境當中,逆增上緣讓我們受益。順境裡面不能起貪念,這個很重要,一起貪念就壞了。所以說無論在

2、什麼境界,要保持清淨心、要保持平等心,心平氣和,道業就能增長,災難就能夠化解。所以問題還是在個人會不會,不會,他造業。那聽經聞法就變成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標準,不知道標準,他敢造業。並不是他敢造業,他糊塗、他迷惑,不知道果報的可怕。尤其是佛門,你看地藏經上所講的,造五逆十惡的罪,佛能救;盜常住物,佛不能救。常住物是道場的,道場的東西佔一點點便宜,或者是利用道場的名義貪圖個人的名聞利養,無論是錢財也好、飲食也好、供養也好,那個果報都不得了,都非常之可怕。所以你了解,你就不敢了;你不了解,佔一點小便宜,沒有問題,好像無所謂,到哪天果報來了,你後悔莫及,這不能不知道。修大福報,在佛門修的;造最重的罪業

3、,也是在佛門造的。所以這個地方真的是兩個極端,修大福報如果你不往生的話,你做人王、天王,那人天福報;可是你要做錯了事情,造罪業的話,那你總是阿鼻地獄,這是經典裡面講得非常詳細。今天我們要講聞經十益,這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面說的,它前面有一段文:【謂毘盧遮那如來。現法界無盡身雲。遍一切處。與十方佛。互為主伴。稱性圓融。而說此經。令諸菩薩一切大眾。及未來世法界眾生。皆悉得聞。信解悟入。生如來家。 】我們先看這一段。 毘盧遮那是梵語,學華嚴經的當然都能懂得,可是我們這兩片光碟是普遍單獨流通。此地講聞經就是華嚴經 ,針對華嚴經來說的,聽華嚴經利益無量無邊,清涼歸納為十類,歸納為十條來給我們介紹。

4、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沒有形相,法身就是法性,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毘盧遮那這句話、這個名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 ,只有法身才遍一切處 ,法性遍一切處。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法性的現相。你看我們在還源觀裡面看到的第一條,第一條自性清淨圓明體 ,那個體就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處。第二段講起二用 ,二用就是依正這兩種現象,從哪來的?是從體變現出來。體為什麼會變現?起心動念,這叫根本無明。起心,宇宙出現了;動念,正報出現了。正報是誰?正報是我自己,就是我從哪裡來的,你從哪裡來的。對我來說,正報是我,你呢?你是我的依報;對你來說,你是正報,我是你的依報,所以互為主伴 。主就是正報,伴就是依報,

5、依報是講我們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宇宙是物質環境,人還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所以正報只講自己,自己才是正報,主只有一個。科學還沒有發現到這個地方,說是什麼大爆炸,這都講不通的,只有佛法講得是真正透徹。講到究竟處是沒法子講的,譬如說到一念不覺 ,他為什麼會有一念?為什麼會不覺?這有沒有答案?沒答案。為什麼沒有答案?有答案就又落到分別執著裡去了,你起這個念頭,為什麼?回答,念頭就起來了。所以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唯證方知,你自己不證,你不能知道。佛也說不出來,佛也只能說到這個地方,就到了,到頂點了,往上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那就是你證的功夫,實證的功夫

6、。真的把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是,就是如如佛,天真佛!所以那個地方不能有疑情、不能有懷疑,有懷疑你永遠證不到。這就讓我們想到大乘教裡佛常講,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貪瞋痴慢疑。你怎麼能不疑?你看又說小疑就小悟,大疑就大悟,你不疑就不悟。可是到最高的地方不能疑,最後一關不能用這個方法,就是這個邏輯在那個地方行不通。這也是過去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哲學裡面講的科學方法論,在佛法向上一著完全用不上。在佛教裡頭中下階層行,用得通,佛家自己有因明 ,因明就是邏輯、就是辯證法,用在中下兩層,高等的用不上,這個東西變成沒用處。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思惟是第六意識,功能不小,對外能緣法界虛空界,對內能緣

7、到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為什麼?因為它用妄心,妄沒有辦法證真,只有真的才能證真,虛妄的不能證真。這個道理要很細心去體會,你要真正肯定它。真心能見妄心,妄心不能見真心。所以自心,我們講自性或者講法性,你看現法界無盡身雲 ,起二用就現相了,依正莊嚴現出來了。依正莊嚴是什麼?法身,這時候我們自己有身相出來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起心動念也沒有。起心動念沒有為什麼會現相?起心動念的習氣。所以華嚴經上給你講四十一個階級,法身菩薩,這都真正證得法身。證得法身還有高下之分,那是什麼?帶的習氣厚薄不相同。習氣濃厚的,位子低,十住;帶的習氣很薄的,地位就高,像十地,等覺這是最薄的;習氣

8、沒有了,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習氣都沒有了。習氣沒有,他還現不現?不現,但是一般講他還是現。他為什麼現?他最後那一品微薄的習氣可以斷掉,他不斷,大乘教裡面講留惑潤生 。他要是一斷就什麼都沒有了,就回到大光明藏,回到常寂光土了。常寂光淨土裡面精神、物質全沒有,換句話說是你自受用,你不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一定要現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還是會現相。他現相做什麼?現相幫助實報莊嚴土的菩薩,因為那些菩薩起心動念確實斷了,他習氣還在,習氣還在還要幫助他。所以毘盧遮那要現身,現的是無盡的身雲,現無盡身。你看看我們現在講的,我們人屬於動物,所有動物身、所有植物身、所有礦物身、所有自然現象的身,只要你

9、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都算是身。這個身叫什麼?這個身叫法身, 法界無盡身雲 ,你把幾個字統統拿掉,就留下一個法、一個身,你就懂得什麼叫法身。所以法身有變化,沒有生滅。雲,這個雲字必須要用,不能少的,雲是什麼意思?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你看到有雲彩;你說它有,你看我們現在乘飛機,飛到雲層裡頭沒有了。這就告訴你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古人是用這種來教導我們。現在我們對這個現象就更清楚了,這是科學技術幫助我們了解得更透徹。我們要懂得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物質、精神的現象,確實是像現在科學家發現的,物質是無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但是你看彌勒菩薩講得多具體、

10、講得多清楚,短暫,短到什麼程度?剎那。剎那我們也沒有概念,剎那大概是很短的時間,究竟短到什麼程度也不知道。而彌勒菩薩告訴我們, 一彈指 ,彈指的時間很短,這一彈指有多少?三十二億百千念 ,這念頭。百千念,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多少個十萬?三十二億。這樣一乘起來我們就知道,一彈指多少念?三百二十兆,一彈指就三百二十兆的念頭。 念念成形 ,形就是物質,一彈指有多少物質現象生滅?三百二十兆的物質現象。 形皆有識 ,這就說明物質跟精神是同時起來的,同時有的,精神裡頭有物質,物質裡頭也有精神。精神跟物質我們看不見!看不見,佛經裡面講那個色叫無表色,我們肉眼看不見、天眼看不見,菩薩的法眼能看見、佛眼能看

11、見。所以這現象非常微細,這法身。在哪裡?遍一切處,虛空法界, 與十方佛,互為主伴 。華嚴境界裡面一定要曉得,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是不是佛?你是不是佛?是。我們與淨土有緣,我們相信淨土,我們修淨土,終極的目標都定在極樂世界, 華嚴經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我們是什麼佛?無量壽經上給我們普遍授記,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成佛都叫妙音佛,有名有號,都是妙音佛。在十方有緣世界去教化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就現佛身而為說法。雖不現,不現是隱,隱現不二,你不能說不是,不能說沒有。現的時候?現的時候也不能說有,不現的時候不能說沒有,隱現不二,這妙極了,這妙用!隨緣妙用。關鍵所在是決定不能有分別、有執著,這是最嚴重的障礙。

12、有分別,分別造成十法界,執著造成六道輪迴,有執著就有六道,有分別就有十法界。所以分別執著沒有了,起心動念也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你就提升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我們現在華嚴經上讀到的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就是實報莊嚴土,他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實際上跟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多大的差別。他在實報土裡面起用,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像楞嚴上所講的。十方世界跟你有緣的眾生,緣成熟了他就有感,他的感就像他放出去的波,這不是電磁波、不是光波,是心的波。他心有這個念頭了,你跟他有緣,你自然就應了。應什麼身出現?看他的波,是隨他的心,不是隨自己的,自己沒有意思,自己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要知道

13、。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方世界,像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世間八相成道,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叫妙用。隨緣我們懂得,妙用我們不懂!妙用是說他一生八相成道沒有起心動念,這才妙;他要起心動念,那就墮落了,就變成凡夫了,妙就妙在這裡。我們學佛真正功夫用在哪裡?功夫不是在經教,這要知道,不是在修什麼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說老實話,都是不相干的,都是黃葉止啼,是善巧方便,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就是放下,這是真的。所以我們常常要記住,六祖惠能給我們做的示現,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他就成佛了。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學過經教,你說聽經,我想他一生就聽那麼一次,五祖傳法給他

14、的時候給他講金剛經大意,半夜在方丈室,我們想想頂多兩個小時。我們也知道六祖決定不是拿著金剛經來看,他不認識字,有什麼好看?那是講給他聽。講到應無所住 ,他就豁然大悟,怎麼?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把他證得的、證悟的簡單的報告出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他是學了十二年,把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這也豁然大悟。釋迦牟尼佛的報告是什麼?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而六祖報告的是只有二十個字, 何期自性 ,就是沒想到自性, 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能大師只說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跟大方廣佛華嚴經內容一點差別都沒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濃縮就這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部的大

15、方廣佛華嚴經 。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看到,數量多大?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惠能法師就用二十個字講完了。會聽的人懂,不會聽的人不行。五祖忍和尚是見性的人,一聽馬上就懂了,行了,什麼也不要說了,衣缽就傳給他,叫他趕快走。為什麼趕快走?中國人一句老話, 同行相忌 ,別的人受不了、嫉妒、心裡不服,大家要來奪衣缽,不就麻煩的事情嗎?所以半夜三更把他送走,趕快去逃,躲起來。他在獵人隊躲了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掉了,十五年淡了,他才出來。我們學大乘教學了五十七年,這個事情能體會得到。所以能大師在壇經裡面常常告訴人,因為人家好奇,他什麼都懂,沒有念過的經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所以人

16、家問,你不認識字,沒有學過,你怎麼會講?他說這個與文字沒有干涉。那我們今天要不要重視文字?要重視,為什麼?我們是上中下三根之人,能大師是上上根人,他可以不要,我們需要。我們需要,最重要的是什麼?要懂得絕不能執著。一執著就變成所知障。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教給我們,聽經要用什麼態度聽?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 ,就是不執著、不分別!讀經也是如此,讀經是要離文字相。你看讀經用文字,即文字離文字,看到這個名詞術語毘盧遮那 ,這是名詞,佛、菩薩都是名詞,即名字離名字!不能有心緣相,就是你不能想它是什麼意思,你一想,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是什麼意思?佛沒有意思,這告訴你了。沒有意思才能夠起用的時候是無量義,有一個意思就不行,就不能無量無邊。有一個意思能夠引申,從一個引到十個,引到百個、千個,總是有數量的,你沒有辦法像自性起用,自性起用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