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742869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辨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6 例临床观察【关键词】 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疱疹病毒群的 EB 病毒(EBV)引起,本病特点是: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大,周围血中出现非典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抗体反应阳性。本病易在婴儿及青少年集体中形成流行,也常见散发病例,大部分病例预后好,部分病例病程长,也有少数危及生命,此病无特殊治疗方法。20032006 年,我们辨证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6 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6 例均为本院儿科患者,其中男 14 例,女 12 例;年龄最小 1 岁,最大 12

2、岁,2 岁以下 2 例,24 岁 6 例,56 岁 4 例,79 岁 6 例,1012 岁8 例。26 例外周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10%,最高 48%;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16例;辨证分型:实热型 18 例,阴虚型 4 例,湿热型 2 例,血虚型 2 例。1.2 诊断标准1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血清学检查等三方面,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外周血象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10%以上,血清学检查:嗜异性凝集实验阳性。1.3 辨证治疗1.3.1 实热型 药物组成:柴胡 10 g,白花蛇舌草 30 g,黄芩 10 g,板蓝根 12 g,金银花 12 g,牡丹皮 10 g,赤芍

3、药 10 g,白茅根 60 g,生甘草 6 g。1.3.2 阴虚型 药物组成:生地黄 15 g,玄参 10 g,黄芩 10 g,金银花 12 g,连翘 10 g,蒲公英 15 g,青蒿 9 g,黄芪 9 g,生甘草 6 g。1.3.3 湿热型 药物组成:金银花 10 g,竹叶 10 g,黄芪 10 g,夏枯草 10 g,泽泻 9 g,猪苓、茯苓各 10 g,车前子 10 g,车前草 10 g。1.3.4 血虚型 药物组成:黄芪 10 g,党参 10 g,白术 10 g,白芍药 10 g,当归 10 g,茯苓 10 g,炒谷芽、炒麦芽各 10 g,生地黄、熟地黄各 10 g,陈皮 3 g,炙甘草

4、 3 g。以上各型中药均,日 1 剂,水煎分早、晚口服,10 日为 1 个疗程。1.4 疗效标准1 痊愈 :体温平稳,症状、体征消失,化验正常,随访 1 个月无复发;好转:体温正常,症状显着减轻,化验白细胞计数稍高,异型淋巴细胞 10%左右。2 结 果本组 26 例,痊愈 23 例(实热型 16 例,阴虚型 3 例,血虚型 2 例,湿热型2 例);好转 3 例(实热型 1 例,阴虚型 1 例,血虚型 1 例)。平均治疗 3 日热退。3 讨 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是(EBV),EBV 首先感染咽部淋巴样组织中的 B 淋巴细胞,病毒经过复制,播散于整个淋巴系统,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带病

5、毒的 B 淋巴细胞可激活 T 淋巴细胞,使其增强并转化为细胞毒性效应,因此本病的病理变化能侵及各脏器,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按中医学观点,本病属温病范畴,受热毒或毒疫而致病。中医认为瘟疫初起,首先侵犯肺胃,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恶心、腹部不适等。高热不解,肺胃热盛,引起痰火瘀结则淋巴结肿大,热毒又使体内气血运行受阻,引起血瘀,临床表现为肝脾大,舌质黯红,热毒不解伤津耗液,出现阴虚火旺证候。热毒不解,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导致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舌质淡等,在气虚基础上又出现气阴两虚,表现为低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本病的特征是邪毒热久,耗气伤阴,正虚邪恋,故病程比一般外感病程长,高热或

6、低热常绵延不去。本组病例按中医辨证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病邪较重正气未衰的实热型和邪气已衰,正气亦虚的阴虚型,其它类型较少。实热型治宜清热解毒化瘀,佐以扶正;阴虚型治宜益气阴兼以清热祛邪,二者治疗中均应注意化瘀,使气血疏通,防止病情反复,促使患者康复。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2,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并有降低自由基产生和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2;白花蛇舌草能使淋巴细胞中网状细胞显着增生,并增强白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玄参能延长抗体的存在时间2;牡丹皮活血散瘀,清热凉血,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金银花、

7、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气血两清,表里双解,同时具有抗病毒及革兰阳性菌作用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程呈自限性,病情轻重悬殊,轻型的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不治自愈,而典型病例中相当一部分病例高热或低热均难退,急性期高热均 2 周左右,康复期发热减轻后仍表现乏力,食欲不振,且为期较长,可达 23 个月不等。本组痊愈的病例热退后一般情况好转,门诊随访 1 个月均无不适。出院时好转的病例在门诊随访治疗 12 个月,也完全康复。痊愈的实热型和阴虚型病例中平均在发病后第 8 日开始治疗,平均退热时间 4 日,好转病例开始治疗在发病后的 15 日以上,治疗后病情好转均在 2 周左右,这说明早期诊断,早期中药治疗效果好。【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512王振刚,周金黄.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4-2613王鸿锦. 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2,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