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728726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有趣的搭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第九单元案例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2113 页例 5。教材分析: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学习相关知识,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

2、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学情分析:这是一节主题实践活动课,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摆学具、画“搭配路线图” 、画表格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序、全面地思

3、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袋学具(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搭配中的问题。开场白: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同?这么多的家长来干嘛你们知道吗?你有什么话想对爸爸妈妈们说的?你来说说怎样做才是好的?有信心上好课吗?师:为了一会讲解的方便,我们来

4、给它们起个统一的名称吧。师:上装有两件,短的上衣叫短衣,长的就叫长衣。下装有三件,分别叫裙子、短裤、长裤。师:如果选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作为一种穿法。那同学们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件上装配哪一件下装,可以提一提你的建议吗?老师发现三年六班的同学都积极踊跃的发言,纷纷举出小手。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还说出了原因。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我觉得都很好,不过呀,我们每一个人的审美观点都不大一样。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其实这也是一门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二、引导

5、参与,探究搭配的方法。1、活动一(搭配秘诀)师:搭配中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想不想学啊? 有的人喜欢长衣配长裤,有的喜欢短衣配裙子,还有的.唉,真是众口难调啊!这样吧,我们把这里的所有不同穿法都找出来,好不好?师:你觉得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师:哇,你真是一个预言家啊!师:谁才是真正的预言家呢?我们拭目以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从抽屉中拿出信封,不急不急,先听好老师的要求:1、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观察。2、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3、完成后立即坐好。听清楚了吗?好,开始。(三分钟)师:好,同学们都摆完了吗?老师请一个小组到黑板上,把你和同桌的摆法展示给同学们看一下。师:下面的同学可要

6、认真的观察,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摆的,你有什么发现。师:看清楚了吗?你们有不同的摆法吗?师:下面同学继续认真观察,一人说一人摆。师:这个小组摆的,同学们看清楚了吗?你来告诉一下大家刚才你们是怎么摆的呀?师:在刚才几个小组的摆法中,你喜欢哪一个小组的摆法。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他们刚才是怎么摆的?板书:(有顺序)师:观察的真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补充一下?引导:突出“有顺序”三字。板书:不重复 不遗漏【评: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事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变得生活化。 】2、活动二(连线搭配)师:刚才我们通过有顺序的摆学具,找出了 6 种不同的搭

7、配方法。现在同学们来看一看,我们不移动学具,你能直接图中表示出 6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师:好,你来说,你准备怎样表示?你来连一连。师:同学们看清楚他是怎样连线的吗?谁来说一下?师:刚才他是先选了哪件上装?分别和三件下装连线,这样有几种搭配?然后又选了另一件上装,分别和三件下装连线,也有几种搭配?那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他有没有重复遗漏啊?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师:看来有顺序的摆,这真是一种好方法啊。刚才他是先选定上装进行搭配的,那我们能不能先选定下装啊,再与上装进行搭配呢?师:同学们,不管我们先选定上装分别跟三件下装搭配,还是先选定下装分别跟两件上装搭配,只要我们做到有顺序,那就可以不重复

8、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了,记住了吗?【评:学生的回答出现亮点,能够抓住事物的联系,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有序的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在此重点做了点拨,使教学进入一个高潮。 】3、活动三(记录方法)老师请同学们吃早餐。师:请同学们把题目默读一遍。读完了吗?明白这道题的意思了吗?师:这一次我们不摆学具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又清楚在练习本上把不同的搭配方法记录下来?现在开始(听好老师的要求:既简单又明了的方法记录)师:好了吗?这些早餐有几种不同搭配?你们都找出了吗?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这 6 种不同搭配方法的。师: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不仅会动手而且更会动脑,

9、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好方法,有的同学是用汉字、有的同学用数学、有的是用画画.来分别代表饮料和点心,然后再连线进行搭配,既简单又明了,真了不起。想不想看老师是怎样记录的?师:老师用上面的 A、B 字母代表什么呀?用 1、2、3 数学代表什么?这样再连线搭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呀? 【评: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使学习有目的、有方向。同时把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数学活动,真正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4、活动四(巩固深化)(1) 、三三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知道了这里也有 6 种的搭配方法,这样吧,老师再出一道难一点的题目考考你们!师:从 3 种饮料和 3 种点心中各选一种,那么可以有多少

10、种不同搭配呢?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师:有几个 3 种?所以就是几种?师:好,你有什么问题?师:你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呢?师:上面有几种饮料,每一种都和下面的 3 种点心搭配,然后你就想出来了有几个 3 种呢?师:大家觉得她的这种想法好不好啊?真是太棒了,鼓掌!(2) 、二四师:下面呢,我这还有一道题,谁能很快的说出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师:从 4 种点心和两种饮料中各选一种,有几种不同搭配方法呢?师:说说你的想法吗?师:能解释下什么意思吗?师:还愿意接受挑战吗?真好,同学们都有学习的耐心,老师很佩服你们!【评:学生有条理地说出搭配的方法并利用联想方法,学会思维和推理,是本课的关键。教学中求同

11、存异,取其精华。加以评价和鼓励。 】3、走线路师:请一位同学,把题目大声读一遍。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评:通过知识应用,进一步完成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有序思维过渡。 】三、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有顺序”的人。【总评:本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在愉快情绪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几个环节情境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使数学生活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板书不重复有顺序 不遗漏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

12、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摆一摆、猜一猜、记一记等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并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是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乘法原理,于是要求学生在进行搭配时要做到有顺序,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从多方面想办法: 一、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把教学内容的例题、课后练习的题目串成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搭配路线中,使学生处处

1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有趣,又处处增长知识。学生不仅玩得高兴,而且也学得开心。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衣服搭配、早餐的搭配、路线的搭配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然后拓展延伸,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搭配的情况?再让学生进行词语搭配,了解在语文学科中也有搭配得情况。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过渡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我让学生先动

14、手操作,然后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说说你觉得那种摆法比较好?好在哪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领悟到有顺序的进行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一、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在路线的搭配时,没能把搭配的知识迁移到走路,对于一段路和一条路线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不能正确的找到所有的路线,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二、如何灵活驾驭课堂。特别是操作课或者活动课,课堂很热闹,很多学生急着演示、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一不小心被学生牵制住了,因为太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所以拖延了时间。 三、课堂学生讨论演示的必要性和如何生成。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随机的现象的处理,还存在着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