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美国对华贸易制裁的效力分析[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引发了与其它国家的诸多贸易摩擦,甚至招致贸易制裁本文以美国为例,根据 1980 年到 2005 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数据,检验两国进、出口的相关性,利用误差纠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观察美国对华贸易制裁的效力结果显示,贸易制裁对出口的负向冲击会引起进口的同向变化;无论即期效果还是累计效果,制裁都会很快失效:贸易制裁不仅无助于平衡贸易赤字,而且还会损害自身的福利只有充分发挥美国的比较优势,消减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才有助于实现美国贸易平衡和福利增加 [关键词]贸易制裁,出口管制,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加大,给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很大的于扰,也带来不少贸易摩擦,一些贸易伙伴甚至采取对华贸易制裁措施2000 年共有 16 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 57 起,涉案金额 12.6 亿美元,2005 年该数字上升到 18 个国家、63起和 21 亿美元涉案金额,2006 年达到 25 个国家、86 起和 20.5 亿美元涉案金额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我国企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要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由于我国对美国一直保持较大顺差,因此成为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从 2001 年到 2004 年,美国对中国公司制裁 79 次,占其制裁海外公司总数的 70%同时,中国遭受的贸易制裁中较大比例是来自美国截至 2006 年,在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独占 22%本文以美国为例,研究其对华贸易制裁的效力美国采取贸易制裁是否有助于减少其贸易赤字,是否能够改善其福利水平,这都是令人怀疑的如果这些不能成立,那么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制裁就是损人不利己的本文第一部分检验贸易制裁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贸易制裁对美国福利的损害,最后一部分探讨美国经常项目失衡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贸易制裁缓解赤字的计量检验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内在机制和有效的宏观政策能够促进国际收支长期维持基本平衡,进、出口能够互相适应通过贸易制裁、减少进口来消减经常项目赤字的方法,只有在进、出口不具相关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效如果进、出口具有相关性,一损俱损,那么贸易制裁的效力就要大打折扣,有效性和相关性呈反比关系通过研究中国对美国进、出口的相关性有助于说明贸易制裁的效果很多学者已经对不同国家的进、出口相关性做了一些研究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Husted(1992)用美国 1967—1989 年的季度数据对美国进口与出口进行了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Bahmani-Oskooee(1994)对澳大利亚进口与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澳大利亚进口与出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协整系数趋于 1,这表明该国宏观经济政策非常有效Bahmani-Oskooee and Rhee(1997)利用韩国的季度数据建立 VAR 模型,研究认为韩国进口与出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韩国并不违背其国际预算限制Fountas and Wu(1999)用美国1967—1994 年的季度数据对进口与出口的协整关系做了研究,发现美国进口与出口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Ramos(2001)利用葡萄牙 1965—1998 年间的数据研究了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进、出口之间没有显着的因果关系Arize(2002)采集 50 个国家的季度数据,分别用Johansen(1995)和 Stock Watson(1998)的方法进行验证,发现七成以上的国家存在明显的进出口协整关系Soo and Zulkomain(2004)利用马来西亚 1959—2000 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国进口与出口的协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为马来西亚进口与出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任永菊(2003)利用中国1980—2001 年的年度数据,用 VAR 方法研究了中国总体进出口的相关性,结论是中国的进出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王群勇(2004)采用中国 1981—2003 年的季度数据和 VECM 方法,研究认为在长期中国的进出口维持均衡关系 前人的研究几乎都是检验一国对全世界的进、出口相关性,虽然大多数都发现了协整关系,但是这对于评价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摩擦却没有多少解释力对全世界贸易量的协整关系不能得出双边贸易量也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要评价两国贸易壁垒的效果必须检验特定两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 1980 年到 2005 年中国对美进、出口的数据,检验二者的相关性,利用误差纠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观察美国对华贸易制裁的效力首先我们检查中国对美进、出口的平稳性,然后做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纠正模型,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说明制裁的效力数据来自 IMF 的 DOT 数据库,样本选取1980 年到 2005 年的年度数据以 LOGEX 代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对数,以 LOGIM代表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对数计量软件使用 EVIEWS5.01.平稳性检验宏观经济序列大多为非平稳的,对非平稳序列进行 OLS 回归会导致谬误检验平稳性的常用方法有 DF、ADF 和 PP 检验在本文中,我们分别采用 ADF和 PP 方法,对 LOGEX 和 IDGIM 做例行的平稳性检验。
结果显示两个序列都为I(1)过程2.协整检验对于服从 I(1)过程的变量,可以通过 EG 两步法或者 Johansen 方法来检验其长期关系Johansen 和 Juselius 在 1990 年提出了一种在 VAR 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来检验多变量协整关系的方法,即现在最通行的 Johansen 检验检验过程中依据变量特征值建立 VAR 模型,并且需要正确设立滞后期 k如果滞后期太短,误差项的自相关会很严重,并导致参数的非一致性估计;滞后期太长又会损害自由度本文对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 LR 统计量、赤池和施瓦茨信息准则确定如果亦池和施瓦茨信息准则的判断一致,则可以直接确定滞后期如果不一致,那么还要引入 LR 检验进行取舍LR 似然比统计量定义为:L=-2/[logL(k)—logL(k+1)]X2(N) 2其中 logL(k)和 logL(k+1)分别是 VAR(k)和VAR(k+1)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值k 表示 VAR 模型中滞后变量的最大滞后期,LR 统计量渐进服从 X2(N2)分布根据检验结果可知 LOGEX 和 LOGIM 存在协整关系,并且赤池和施瓦茨信息准则的判断一致3.误差纠正模型由于 LOGEX 和 LOGIM 两个变量是协整的,那么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短期内如果出现偏离均衡的情况,会有某种纠正机制来使短期的偏离回复到均衡水平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如果两个变量是协整的,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由误差纠正机制表述根据赤池和施瓦茨信息准则选择滞后项,建立误差纠正模型为:4.脉冲响应函数 在 VAR 模型中,往往难以对系数做逐一解释,一般是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描绘 VAR 系数中的因变量如何响应误差项的冲击一般假设在某一个方程中的误差项增加一个标准差,这个冲击将会改变所有内生变量的现期值和未来值脉冲响应函数跟踪这种冲击在将来若干个时期里所起的影响在这里,我们观察对出口施加一个负向标准差的冲击会对出口和进口带来怎样的影响根据图示,出口变量一个负向的标准差冲击会在当期立刻打击出口,但是进口变量从下一个时期开始会产生同向变化,使得出口和进口逐渐趋于平衡进、出口指标分别在第 4、5 期后开始产生正向补偿,使初始的负向冲击的累计效果趋于消失另外,在第 5 期之后还一度出现出口超过进口的反应5.检验结论综上所述,根据 26 年来中美的贸易数据,进口和出口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误差纠正机制能够保证来自出口干扰项的冲击会在进口产生同向反应其经济学含义是,贸易制裁只能对当期的出口产生抑制效果,经济内在的均衡机制会使进口随之减少,制裁效果无法持续,后期甚至还会出现补偿。
因此,贸易制裁对经常账户的干扰只是暂时的,无论是即时效果还是累计效果,其影响力都会很快失效,这种制裁是效率低下的如果再考虑到对方报复行为的可能性,很难保证贸易制裁具有明确的减少顺差的效果制裁引致的美国福利损失 根据前文的检验可知,仅仅基于经济内在的均衡机制,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就是低效的,试图以此微弱效果来解决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贸易制裁不仅无助于解决贸易赤字的问题,而且还会严重损害美国自身的福利水平1.对华贸易制裁会损害美国本土的消费者福利传统的经济理论说明,自由贸易会提高交易双方的福利水平无论对方的产品多么廉价,消费者都会受益美国无论是采取何种措施提高贸易壁垒,强制减少中国产品进口,只能使美国消费者转向次优的商品选择,消费者剩余减少贸易保护的范围越广,涉及金额越大,那么美国消费者剩余损失也就越多由于中、美的比较优势存在明显差异,有着完全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两国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产业,美国生产商基本上已经不再从事这类产品生产即便有的话,数量也很少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些有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美国自己制裁中国产品的后果,只不过是让其它国家产品替代中国产品。
为了维护极少数的美国生产商的利益,却要牺牲所有美国消费者的利益,这样的贸易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如果再考虑到美国消费在产品间转移带来的成本,美国的净福利损失还要更多2.对华贸易制裁会损害美国的高端生产者利益采取贸易制裁、限制中国向美国出口,会引发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量减少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其比较优势之所在,也是其财富创造的主要来源中国从美国进口量的减少会直接损害美国的高端生产者利益,使就业岗位下降贸易制裁的力度越大,这种财富和岗位的损失程度也越大这部分利益损失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容易直接观察到,但是实际存在3.贸易制裁行为还会伤害美国海外公司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有着强大的海外盈利能力中国由于自身的比较优势,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生产基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近年来在中国总出口量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商品一直超过半数并不断攀升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至少有 1/3 是在华投资的美国商人生产的对华贸易制裁无疑会打击这部分美国公司,损害海外美国企业的利益难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哈斯在其《经济制裁与美国外交》一书中指出,制裁几乎从未起过正面作用,不仅会给无辜人民也会给美国企业界、工人和对外政策的利益造成很大的伤害。
4.被制裁国的报复行为是一种可信和有力的威胁由于中、美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中国掌握着大量的美国债券,有足够的能力干预美国基准利率实际上,中国不需要做出实际报复动作,只要对美国债券或美元储备做出某种威胁暗示,就足以扰乱美国的金融秩序因此不仅在生产、贸易等实体经济,而且在金融领域方面,中国都有充足的空间和手段对美国采取报复总之,美国在对华贸易制裁的过程中,不仅无助于解决巨额逆差问题,而且还会严重损害美国的自身利益,并使美国面临有力的报复威胁,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无效的美国贸易账户失衡的根源和解决途径现代国际经济交往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贸易只是反映了其中的一部分经济活动传统的国际收支账户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国际经济交往的复杂记账要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贸易赤字只不过反映了国际收支的一部分内容,并不能表明美国最终的经济损失美国虽然在贸易项目上有不小的赤字,但是在海外投资上却获利颇丰,并且也吸引大量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分析美国贸易账户失衡的原因必须综合考虑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根本上看,美国贸易失衡源于三个方面:首先,失衡源于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本位,必须借助美国赤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