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颌面部骨.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158836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颌面部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第四章颌面部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第四章颌面部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第四章颌面部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第四章颌面部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颌面部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颌面部骨.ppt(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易 新,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第四章 颌面部骨,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包括:系统解剖 局部解剖 研究内容:正常人体口腔、颌面、颈部形态结构 特点:区域解剖结构复杂 涉及内容与多个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如何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认识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正确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授课内容包括: 颌面部骨 颞下颌关节 肌肉 唾液腺 血管 淋巴 神经,颜面部分区 颜面部:上从发髻,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分区: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3等分,即上13、 中13和下13。 颅面部:上13区域 颌面部:中13和下13组成,

2、人为划分: 眶区 鼻区 唇区 颊区 眶下区 颧区 颏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 额面区 颞面区,口腔颌面颈部界限,上界: 眉间点、眶上缘、颧弓、乳突、上项线、枕外隆突的连线。 后界:咽门,下界: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脑颅(8块),颞骨(2块),顶骨(2块) 额骨,蝶骨,筛骨,枕骨。 围成颅腔,容纳和保护脑,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系,脑 颅 骨,面颅(颌面部骨性支架)14块骨,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 单一:下颌骨,犁骨 构成面部框架 不包括舌骨,面 颅 骨,口腔颌面部骨参与构成颅骨的面颅部分,骨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对颅面外形影响很

3、大。,重点掌握颌面部骨: 骨性标志 临床意义,第一节 上颌骨,maxilla,位置 颜面中部 左右各一 对称 形态不规则 参与构成(颜面13)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外 形,一体(四面) 上颌体( 前外 后 上 内) 四突 额突 腭突 颧突 牙槽突,上颌体(body of maxilla),前外面(脸面) 界限 上界:眶下缘 内界:鼻切迹 后界:颧突 颧牙槽嵴 下界:牙槽突,重要结构,眶下孔 位置: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椭圆形的孔。 内容: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infraobital canal)。 通向:后、上、外 朝向

4、:前、下、内,眶下神经麻醉:口外进针 口内进针 麻醉范围:上牙槽前、中神经,甚至上牙槽后神经 适用范围:同侧上颌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牙槽突修整及囊肿、唇裂等手术。,尖牙窝 位置:眶下孔下方,骨面一深窝,提口角肌(尖牙肌)起始。 前磨牙根尖的上方 上颌窦手术开窗部位 尖牙间隙,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后面观,后面(颞下面):,重要结构 颧牙槽嵴: 位置:颧突和上颌第一磨牙之间的骨嵴,在面部和口腔前庭均可触及 意义: 上牙槽后N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上颌骨前、后表面的分界线 计数牙的重要标志,牙槽孔:后面中部数个小孔,向下通入上颌 窦后壁的牙槽管,有上牙槽后N、血管通过。 1 .牙槽孔后外侧有

5、翼V丛 意义 2.上牙槽后N管理第7、8牙及第6牙 的远中颊根和腭根 3.上颌结节麻醉时由此处注入,上颌结节(maxillary tuberosity ) 后面的下部,上颌第三磨牙的后上方,位于牙槽突的后端,粗糙的环形隆起,为翼内肌浅头的起始处,是增加上颌全口义齿固位力的重要部位。,上面(眶面),重要结构 眶下沟(前 下 内)-眶下管-眶下孔 牙槽管(由眶下管中后部发出,前段有上牙槽前神经通过;后段有上牙槽中神经通过) 因此: 眶下管麻醉可同时麻醉上牙槽前、中N及眶下N。 眶下管长约1.5,进针不可太深,以免伤及眼球。,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 上齿槽中N 上齿槽前N 眶下N,内面(鼻面),参与

6、鼻腔外侧壁构成,重要结构 翼腭管: 组成:蝶骨翼突 腭骨垂直部 上颌体内面沟 内容: 腭降动脉、腭神经 意义:上颌神经麻醉 上颌窦裂孔:三角形,通向鼻腔,上颌窦(maxillary sinus),一底、一尖,前、后、上、下四壁 尖 颧突 底 鼻腔外侧壁 前壁 上颌体前面 后壁 上颌体后面 上壁 眶面 下壁 口腔 由前向后盖过5678根尖,薄骨质,无骨质或覆以粘膜,其中以6根尖距离上颌窦底壁最近。,临床意义: 上颌窦穿刺:下鼻道外侧壁 上颌窦瘘:拔除断根 上颌窦开窗:尖牙窝 牙源性感染:炎症相互播散,四突,额突(frontal process):与额骨、鼻骨、泪骨连接 参于泪沟的构成 易骨折 颧

7、突(zygomatic process) 伸向外上方与颧骨相连;向下延伸 形成颧牙槽嵴(zygomatcoalveolar ridge),腭突(palatine process) 水平骨板,在上颌体与牙槽突的移行处伸向内侧, 形成腭中缝(midpalatal suture),参与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 构成硬腭前34,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 (又称门齿孔、腭前孔) 腭突下面在上颌中切牙的腭侧、腭中缝与两侧尖牙连线的交点上 有鼻腭神经、血管穿出 切牙管(incisive canal):上颌中切牙的腭侧,鼻腭神经血管 通过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骨性标志,腭大孔(greater p

8、alatine formen): 构成: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 内容:腭前神经、腭大血管 位置: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线弓形面的中点 表面标志: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前约0.5mm.,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牙槽骨 牙槽窝(alveolar fossa) :容纳牙根的深窝 牙槽嵴(alveolar ridge) :牙槽窝的游离缘 牙槽间隔(interdental septa) :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牙根间隔(interradicular septa):多根牙之间的牙槽骨,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 筛状板:骨面上有小孔 同一部位

9、硬板:骨质致密,白色线状影像,我们其实是一个哦!,结构特点,牙槽突,全身骨骼系统中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 与牙齿的发育、萌时及恒牙的脱落、咀嚼功能和牙的移动,骨组织的改建-破骨与成骨(平衡),临床正畸治疗的生理基础,形成原因: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以利于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由此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功能:接受、传导、缓冲、弥散、消失,支柱及支架,尖牙支柱(canine buttress) 尖牙区 眶内缘 额骨 颧突支柱(zygomatic buttress) 眶外缘 额骨,第一磨牙 颧牙槽嵴 颧骨,颧弓 颅底,支柱,翼突支柱(pt

10、erygoid buttress) 磨牙区 蝶骨翼突 上颌牙槽突后端,如眶上弓、眶下弓、鼻骨弓 特点:拱门结构,坚固; 富有支持力,不易骨折; 若骨折:邻骨损伤,至颅底。,支架,薄弱部位三处 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LeFort型,LeFort型,LeFort型,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极为丰富:骨内上牙槽动脉 软组织血液 抗感染能力强 骨折愈合快 淋巴回流较广:咽后、下颌下及颈深诸淋巴结 神经支配:上颌神经,正颌外科截骨术,上颌骨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支柱式结构 骨质疏松 血运

11、丰富 骨折易愈合 骨髓炎发生率低 无强肌附着 3条薄弱线,薄弱部位,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第二节 下颌骨 mandible,概述: 位于面部下1/3,是颌面部骨中唯一通过关节能活动的骨。,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水平部称为下颌体,垂直部称为下颌支。 下颌体下缘与下颌后缘相连接的转角处称为下颌角(mandibular angle)。,(一)下颌体(mandibular body),1.外面 a.正中联合(symphysis):胚胎时期左

12、右两侧下颌骨借纤维软骨融合处,在出生一年左右形成骨性联合。 b.颏结节(mental tubercle):正中联合两旁近下颌骨下缘处,左右各有一隆起。,外斜线,c.外斜线(external oblique line):颏结节经颏孔下方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 肌肉附着:上方(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 下方(颈阔肌)。 d.颏孔(mental foremen):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方处;孔内有颏N,血管通过。,2.内面 a.颏棘(mental spine):近中线处有上、下两对突起,称上、 下颏棘,分别为颏舌肌及颏舌骨肌的起点。

13、b.内斜线(intermal oblique line):自下颌颏棘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对应的骨嵴。因有下颌舌骨肌附着于此,故又称下颌舌骨线。,翼下颌韧带附着在下颌舌骨线后方,c.二腹肌窝(digastric fossa):内斜线下方,中线两侧近下颌骨下缘处,有不明显的卵圆形陷窝,为二腹肌前腹起点。 d.舌下腺窝(subligual fossa):内斜线上方,颏棘两侧。与舌下腺相邻。 e.颌下腺窝(submandibular fossa):内斜线的下方,二腹肌窝的后上方。,3.牙槽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相似 牙槽窝小 牙槽突内、外骨板均由较厚的骨密质构成 前牙区唇侧比舌侧骨板薄 前磨牙区颊舌侧厚

14、度相近 磨牙区颊侧比舌侧厚 4.下缘:下颌骨最坚实处 作为颈部的上届及下颌下区切口的有关标志,(二)下颌支(mandibular ramus),或称下颌升支 几乎垂直的长方形骨板 喙突、髁突、内面、外面,1.喙突(coracoid process)(肌突OR冠突) 扁三角形 下颌切迹(mandibular notch) 咬肌血管,神经通过;边缘和内侧面有颞肌附着;外部有咬肌前部覆盖。,2.髁突(condylar process):或称关节突 关节翼肌窝(翼外肌下头附着) 横嵴:前斜面、后斜面,3.内面 a.下颌孔(mandibular foramen):中央稍偏向后上方,呈漏斗形,其口朝向后上

15、方,男性下颌孔约相当于下颌磨牙的咬合平面,女性和儿童则位置较低。 b.下颌小舌 蝶下颌韧带,c.翼肌粗隆下颌小舌后下方,骨面粗糙,为翼内肌附着 d.下颌隆突 在下颌孔的前上方,有由喙突往下后及髁突往前下汇合而成的骨嵴 由前向后: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孔毗邻关系: 前方下颌小舌(mandibular lingua),为蝶下颌韧带附着。 后方下颌N 沟,下牙槽N、血管经此入下颌孔。 前上方下颌隆突,此处由前向后有颊N、舌N、下牙槽N 越过。 下方下颌舌骨沟(mylohyoid groove)沟内有下颌舌骨N,血管经过。 前下方通入下颌管。,4.外面 a.下颌支外侧隆突:外面上中部有突起或

16、骨嵴,位于下颌支内侧面的下颌孔前或后5mm,下颌孔上缘上方1.016mm处。行下颌支手术时,可以此为标志,保护下牙槽N、血管。 b. 咬肌粗隆:外面下部粗糙,为咬肌附着处。,二、结构特点,(一)下颌管 为位于下颌骨骨松质之间的骨密质管道,在下颌支内起于下颌孔,与颏孔相连,通颏N,血管。 下颌管从下颌孔至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具有以下特点: 距骨内板较外板近 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近 距下颌骨下缘较牙槽嵴近,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时候注意不要损伤 : 下颌角(易骨折) 舌神经(位于该牙远中及舌侧1cm,位置表 浅,表面仅有黏膜覆盖,易损伤) 下颌骨(损伤下牙槽神经),(二)牙力、肌力轨道 牙力轨道 肌力轨道,骨,肌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