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714133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0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掌握页下注释,思考课后“探究练习”中的问题。 2. 三个回形针,一张卡通纸。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出示图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设问:1+1= ?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提示:一把锯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一支笔

2、 + 一张纸 = 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一个李白+ 一壶酒” = 诗百篇 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罗迦费因格及其作品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 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 、创造性纸牌 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明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进而复习举例论证方法。能力目标:提高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

3、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3、检查预习汲取(j)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根深蒂固(d)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锲而不舍(qi)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z)勤勉的样子。不言而喻(y)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持之以恒(hng)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三、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 (2) “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3)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 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5) 找出课文中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6) 区分一个

4、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教师点拨: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的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 ,才有发明创造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 作用:举例论证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四、文章小结论证中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论 证 过 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性人

5、才必备的条件五、扩展练习:1、请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伟人介绍给大家。 贝多芬:他幼年早慧,在年轻时就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却失聪了。但是,在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旧继续着音乐家的生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 。他是德国最伟大的乐曲家之一,创作了如:英雄 、 命运 、 田园等交响曲, 月光 、 热情 、 黎明等钢琴奏鸣曲。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重要的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 、 威尼斯商人 、 无事生非 、皆大欢喜 、 第十二夜等;历史剧理查三世 、 亨利四世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 。莎士比亚被

6、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最独领风骚者为成吉思汗,而最具才华者是莎士比亚。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爱因斯坦: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妙想,例如 4 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 (其余略。 )2、认识了

7、这么多的伟人,他们因为富有创造性思维而成功,那么怎样才富有创造性思维呢?谈谈你的理解。3、发挥你的创造力:两个三角形(可以任意缩放和摆放)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六、布置作业:1、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以不同角度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提炼观点。 (至少两个)2、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 。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装着没看见似的走开了。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

8、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 : 你们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课时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朝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2、导入部分新颖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3、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思考表达中进步。学生活动的部分他们都表现得很好。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人的创造性成就由学生来介绍,既有利于发掘他们的知识储

9、备,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 “如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创造性思维。4、补充了很多创造性思维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联系自身。5、听读课文不必要。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思考问题,一边还有自己的默读进程,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学生自由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教学重点:1、议论文三要素在本课的体现。2、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教学难点:1、编写本文的结构提纲。2、对文中难句的理解。教

10、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请一学生讲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师小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下面,我们就学习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看他告诉我们科学发明创造应当靠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丁肇中-(点学生介绍)三、检测预习:1、生翻开这课的导与练 ,师找四名学生上台写出“基点梳理)14 的答案,鼓励学生提出另外的生字难词,师生共同点评纠正。2、师补充:根据所给内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师说生答,师把词板书在黑板上。)A、形容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 一帆风顺 )B、置身

11、于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 袖手旁观 )C、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不知所措 )D、推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 )E、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 )四、感知文本:点生按座次朗读课文,一人一段,要求:不能添读、漏读、错读,声音要宏亮,吐词要清楚;读完后师找学生点评。五、巩固铺垫:师生一起回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同学们可结合课文后边方框里的文字回答)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什么是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3、怎样理解论据呢?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它又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12、据两种。4、那什么是论证呢?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推理论证等,在议论文中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说理,很少只用一种方法。六、活学活用:那么本课的论点是什么?你能为本文列出结构提纲吗?利用刚才所复习的议论文知识,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可推举一个代表把讨论提纲写在黑板上,其他人则写在书上或者预习本上。师生共同订正。 (板书)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论点)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A、 (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证明

13、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B、 (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C、 (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 “我”举例。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七、师生互动:研读课文。1、 “格物致知“出自何处?是什么含义?A、 “四书”中的大学 开篇之“大学之道”B、含义是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而作者认为 “格物致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应有这种精神?A、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

14、是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断获得新知识。B、如果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知识只能从书上获得,一旦面临真正的实验,就会不知所措,就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A、传统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 平天下。 ” B、a 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功课成绩好,但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b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缺点使得我们的

15、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八、说古论今: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壤上至今还没有诞生诺贝尔奖?谈谈你的反思。你觉得一个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主动塑造自己为国争光?可畅所欲言。九、走进文本:生自由读课文,进一步走进文本。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一下他是采用什么论据和论证方法来说明道理的。二、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上找答案。 (事例论据,道理论据;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三、师生互动:继续研读课文。1、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实验的精神”?实验的精神就是积极的探测,细致具体的计划。2、第 8、9 两段都是论述“实验”的内容,删去一段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 8、9 两段分别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使论证严密,更有说服力。3、将第 10 段中的“不常有”改为“没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不常有”说明“基本知识上的突破”不会经常出现,但不是不可能出现,如果改为“没有”就太绝对化了。4、第 12 段中的“这样”指什么内容?“这样”指“以为只要很用功 ,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5、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这段话怎样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