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70971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图像的变化(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 1 课、观察蜗牛一、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知识与技能: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三、教学重难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四、教学准备:五、教师、学生准备:(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

2、或干纸、湿纸) 、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六、教学时间:七、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板书:蜗牛)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二、观察蜗牛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 (板书:观察)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三、研究蜗牛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

3、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

4、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第 2 课、观察蚂蚁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2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 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二、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教学过程:一、指导捉蚂蚁。1

5、、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2、学生分组研究。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四、研究蚂蚁的食性。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2、各小组实验。3、各

6、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2、分组研究观察。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2、学生自主研究。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 3 课、观察鱼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2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识与技能: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

7、面的兴趣。2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教学重点、难点: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2、学生自主观察。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2、师生讨论。 (教师板书问题)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鱼听

8、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鱼怎样睡觉? 于是怎样呼吸的?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四、交流研究成果。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数据等)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2、教师简要小结。五、教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2、观察鱼鱼听得见声

9、音吗?鱼知道饥饱吗?鱼怎样运动的?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第 4 课、动物人类的朋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搜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动物的认识。知识与技能:*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保护它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动物朋友。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珍稀野生动物的录像带、挂图、投影片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动物朋友。1、指导学生阅读。2、讨论:为什么说动物使人类的朋友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结交的动物

10、朋友多,认识了解的动物朋友多。 )4、讨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理由。二、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1、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阅读资料、看书。2、研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受、观点。3、大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三、认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一些野生动物的方法。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示内容是否正确,谈谈自己的想法。2、请学生设想出保护野生动物的其他措施。3、总结概括。四、调查了解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2、指导学生制作海报等形式汇报。3、对学生进行评比。五、教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啄木鸟人类的朋友-动物 牛小白鼠 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第 1 课、土壤里有什么教学目

11、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亲近土壤。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

12、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 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 2 课、落叶变成了什么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做腐

13、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能够经历成肥的全过程。*能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2、知识与技能:*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知道在成肥过程中蚯蚓的作用。*建立腐殖质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二、教学准备: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自主学习1、观察有落叶

14、的土地(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

15、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4、 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 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三) 总结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第 3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

16、土壤。2、知识与技能:*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 只塑料汤匙、3 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 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