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71288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七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七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七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七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一 选择题1 A 2 D 3 D 4 C 5 A 6 C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B 14 D 15 C 16 C 17 D 18 B 19 C 20 B 21 D 22D 23 B 24 A 25 D 26 C二 是非题1 F 2 F 3 F 4 F 5 T 6 F 7 T 8 F 9 T 10 F 11F 12 5 13 T 14 T 15 T 16 T 17 F 18 T 19 F 20 F 21 T 22 F 23 T 24 F 25 T 三 论述题1 答:与最终产品的需求相比生产要素的需求有两个不同的特征:(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

2、求” 。 (2)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一种“联合的需求” ,即同时对多种生产要素的需求。2 答: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可以在商品给定的市场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该商品,即在该商品给定的市场价格下,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即弹性为无穷大)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厂商可以在该要素给定的市场价格下购买任何数量的该要素,即在市场决定的价格水平上,企业面临的供给曲线水平(即弹性为无穷大) 。在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某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的决定不仅考虑市场价格,还考虑这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低于平均产值曲线的边际产值曲线(VMP 曲) 。3 答:在完全竞争情况下个别厂商对多种生产要素需求连

3、等式为:MPa /Pa =MPb /Pb=1/MCx =1/MRx =1/Px 当厂商需求多种生产要素时,则必须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即 MPa /Pa =MPb /Pb=.(a, b表示不同的生产要素:MP 代表边际产量:P 代表价格) 。该公式表示最后一元钱在购买任何一种生产要素时,其产出量都相等。如果把上式倒过来,则表示每个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量的单位成本,即 P曲/MP 曲=P 曲Qx/Q 曲=P曲 Q 曲/Qx=TC/Qx=MCx, 其中 MCx是使用 A要素生产的那个产品的边际成本。这样,上述成本最小化等式又可以写成: MPa /Pa =MPb /Pb=1/MCx 厂商为了获得最大

4、利润,必须使其产品的边际收益(MRx)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上述连等式又可以进一步写成: MPa /Pa =MPb /Pb=1/MCx=1/MRx =1/Px4 答:在 A作为唯一的生产要素时,个别厂商对 A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低于其平均产值曲线(VAP 曲)的边际产值曲线(VMP 曲) 。但是,在存在多种生产要素时,厂商对其中的 A要素的需求曲线就不再是这种情况。因为当 A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其他的生产要素如 B,C等的需求量将会因此受影响而发生变化,而其它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对 A生产要素的需求,使A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VMP曲移动.这种影响就是生产中生产要素

5、之间对个别厂商的”内部效应” 。由此,厂商对作为多种生产要素之一的 A 生产要素需求曲线是由原来的 VMP曲曲线随着 P的变化,产生内部效应之后,新的 VMP曲的变化轨迹所形成,将比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弹性更大。5 答: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曲线就是指整个产业对某种生产要素的总需求曲线。这条总需求曲线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一样,不能直接将产业中所有的个别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简单相加。产品市场需求曲线之所以可以由所有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简单加总,是因为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虽然有由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因也会产生商品的负效应,但毕竟是一种例外。而生产要素的市场总需求曲线则不能这样

6、求出,理由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下跌,则所有厂商都会多购该生产要素,以增加生产。但是,当生产增加后,产品的总供给增加,假如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偏好,收入等其他条件不变,产品的价格将会下跌。这样,厂商的供 66给数量必然会减少,这样就会派生出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减少。这时个别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将会左移。因此,在新价格下,整个市场对该生产要素的总需求曲线,就是个别厂商根据左移后的需求曲线的总和。这种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下跌对个别厂商需求的影响称为“外部效应” 。6答: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1)能够工作的总人数。这涉及总人口的劳动力数、劳动力的训练和质量、

7、年龄和性别构成、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2)劳动报酬率的高低,包括不同职业、行业和工种的不同工资率,以及不同等级的劳动的不同工资率。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多少主要是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某种等级的劳动的个人供给曲线一般是自左向右上方倾斜的,及工资率越高,工人愿意提供的劳动越多。但是,事实上,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劳动者生活提高到一定水平后,更高的工资率可能导致他们愿意提供的劳动反而较前减少,即劳动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人们在劳动与闲暇之间选择情况。人们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实际上受两种效应的支配,即替代效应与收益效应。工资率提高到底是刺

8、激人们增加劳动时数还是促使人们减少劳动时数,取决于由此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当替代效应占主要地位时工资率的提高将使人们提搞增加劳动量,这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的区域,当收入效应占主要地位,工资率的提高将促使人们减少劳动的供给量,这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斜率为负的区域。若两种效应相互抵消,则劳动时数不变,这就是劳动供给曲线不是单调递增而有可能向后弯曲的原因。7.答:(1)买方垄断是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即对某特定生产要素仅有单一购买者。 (2)当生产要素的使用被专门化,而在某特定厂商或用途上较之任何其它厂商的用途有高得多的生产率时,就发生垄断购买。由于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较高。所以厂商能对

9、该要素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成为垄断者。此外,在地理上。职业上、要素或生产的缺乏流动性等原因也会产生垄断购买。 (3)买方寡头垄断者是同类或有区别要素的很少几个购买者之一。买方垄断竞争者则是对一个不同质的要素的许多购买者之一。8答: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但由于它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它的产品销售价格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即面临着一条向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价格不随单个的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与其边际收益 MRP相等,他们都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 MPPP。但在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厂商的产量越大

10、,销售价格越低。所以边际收益 MRP曲线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分离。位于 VMP的左下方。此时,MRP 曲线就是卖方垄断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如下图。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某要素价格为 P,卖方垄断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则由 MRP曲线与 MFC的交点来确定。这时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为 Q1 如果厂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条件时,则其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收益 MRP,此时均衡的要素使用量为 Q2。由此可知,存在卖方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少于完全竞争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9.答:把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买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就能得出这时的

11、要素价格。下图显示了这种情况。要素的需求曲线 MRP和要素边际成本曲线 MFC交于 E0 ,对应的要素需求是 Q0 ,要素的供给曲线 S(AFC)对应于 Q0的供给价格是 P0 , 这是在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共存条件下的要素均衡价格。和单是买方垄断条件相比,此时的要素价格要低一些,而且使用的要素数量也少了一些(见图中 P1和 Q1点) 。10.答: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位置不同,交通便利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即为级差地租,肥沃程度最低,交通最不方便的土地生产所获收入仅够成本,故不能支会地租,这叫做”边际土地”,但肥沃程度高,交通便利的土地,其生产成本低,因而其生产所获收入,除支付成本外,尚有剩

12、余,这种剩余就是级差地租的来源。11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按市场价格供给时,超过其预期要求所获得的部分之间的差额。举例说明如下,假设有一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如表:每小时工资($) 劳动供给量(小时)10以下 010 515 620 7假如市场的工资率为$20/小时,那么该劳动者则愿意工作 7小时,总收入为:$20/小时7 小时$140,但是根据上述该劳动者的供给表,其供给价格(即愿意按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的量)的总和为:$105$15$20$85,即最初 5个小时的供比例价格总和为劳动的供给价格为$50,而对第 6个小时劳动的供给价格为$15,对第 7个小时劳动的供给价格为$20,加起来

13、供给价格的总和为$85。与实际所获之间的差额为:$140$85$55。这个$55 就叫做生产者剩余。12答:“创新理论”是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来的,是迄今为止,影响最深的利润理论。按照熊彼得的理论,创新是指对原有均衡的突破,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形成生产要素的新配置。而创新是把科学上的创造发明用在商业上并能获得成功的活动,企业家正在推动这种创新的人, ”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活动;(1)发现新产品;(2)应用新技术;(3)开拓新市场;(4)获得新原材料的供给;(5)运用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五项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创新。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市场价格不变,在其他厂商来模仿之前,则能以高于成本

14、上升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这种利润是企业家的利润,是创新的结果。然而这种利润并不能维持很久。因为创新的才能虽然只在少数企业家才具有,而大部分生产者都具有模仿能力。一旦创新出现,必然引起他人模仿,这样,当大家都降低成本时,市场价格也必然下降,原来由于创新产生的利润不复存在。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里,创新活动是不会停止的,一种创新所产生的利润消失后,另一种创新又会出现。因此,在动态社会里,利润总是继续存在。 四.计算题1.解:根据题意,劳动的需求曲线 D:L50W450,劳动的供给曲线 S:L100W(1)SD,100W50W450,均衡工资率 W3,均衡需求量L300。(2)D:L50(

15、WS)450,其中 S为补助金。当 W4 时,劳动供给 S:L 400.S D :400 50(4S)450,S 3。总的补助额为 400 3 1200。(3)W 4时,劳动的需求量 D 250,劳动供给量为 S 400,失业 U 150。WL250 300 400430DDSSDD第 1题2.解:根据题意,出租车的需求 D:K 1500 25v;出租车的供给 S: K 75v 500(1)SD75v500 15000 25v, 100V 2000, v 20,K 1000 。(2)出租车的需求 D K1700 25v 300g,当 g 2 时 D: K 1700 25v 600 110025v, SD 75v 500 800 25v; 100v 1300, v 13 ,K 475。(3)图略3解:(1)这 5个劳动力的配置应使他们各自的边际产出为最大:第一个劳动力去 A农场,第二个 B农场,第三个去 A农场,第四个去 C农场,第五个 A农场。这样,总产出 10875434,最后一个劳动力的 MPL 是 4。(2)若 P1, 则 PMPL 14$ 4 W (工资率) ,5 个工人的工资总额 WL$20;土地所有的利润TRTCPQWL $34$20=$144,解:根据题意劳动占总成本 2/7,当工资率(w)上升 1%;则价格上升 2/7%,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