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71275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企业研究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研究论文-浅谈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论文关键词:企业资源基础论并购重组核心竞争力 论文摘要:并购重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企业资源基础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出发,提出了拥有关键性资源是实现企业并购重组的前提,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能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观点,并阐述了企业并购重组与资源基础论的相互促进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包括通常所说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以及有助于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各种“能力”,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技术信息资源、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企业商誉资

2、源、社会资源等都是企业的资源,也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间并购重组的必要性之一就是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获得不完全流动、不可替代、难以模仿的独特资源。本文从探讨企业资源基础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出发,深入地分析和评价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并解释了跨国企业市场并购重组的战略行为,为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指导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并购重组活动及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企业资源基础论与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资源基础论及其基本内容 1984 年,Wemtefelt 发表(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标志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此后,Barn

3、ey, Petelaf 等人也为此做出 7 重要的贡献。Barney(1991)在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一文中阐述,一个企业的资源要能够为企业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必须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一是资源的异质性,即不同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二是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资源和能力是不完全可流动的。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传统的资源学派看来,企业的效益与企业所占有的可利用的有形物质资源成正比。大量企业实践证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的资源组织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强化企业的组织创新是增强企

4、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特殊的异质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差异是企业获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经济租金的原因。 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源于企业的特殊资源,这种特殊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租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获得经济租金的企业肯定会模仿优势企业,其结果则是企业趋同,租金消散。因此,企业竞争优势及经济租金的存

5、在说明优势企业的特殊资源肯定能被其它企业模仿。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认为至少有两大因素阻碍了企业之间的互相模仿: 一是模仿成本。企业的模仿行为存在成本,模仿成本主要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如果企业的模仿行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段时间内完全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使优势资源丧失价值,使企业的模仿行为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选择放弃模仿。即使模仿时间较短,优势资源不会丧失价值,企业的模仿行为也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且资金的消耗量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模仿行为带来的收益不足以补偿成本,企业也不会选择模仿行为。 二是路径依赖性。企业因某种原因拥有某种特殊资

6、源,而具有某种竞争力,但这种资源的价值在事前或当时并不被大家所认识,也没有人去模仿。但随着时问的推移,这种资源的价值和竞争力优势显现出来,成为企业追逐的对象。然而,由于时过境迁,其它企业再也不可能获得那种资源或优势,或者再也不可能以那么低的成本获得那种资源或优势,拥有那种资源或优势的企业则可稳定地获得租金。 特殊资源的获取与管理。资源基础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培育、获取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由于企业决策总是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资源基础论不可能给企业提供一套获取特殊资源的具体操作方法,仅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具体来说,就是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建立外部网络。 (二)企

7、业资源基础论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990 年,Prahalad 和 GaryHan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将资源基础理论向工商实践方向推进了一大步。资源基础论在资源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本质就是一个资源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体,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基础论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角度论述了企业如何取得和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某些资源具备了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移动性、不完全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企业就可以凭

8、借这些特殊的资源获得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仅仅从静态的资源基础论的角度分析,企业是如何获得这些特殊的资源的?又是什么使得企业的这些特殊资源和普通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创造出持续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呢?这些需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解释。 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必须具备能够应对环境变化而适时革新、整合企业资源的动态能力,适时创新,通过获得一系列短暂竞争优势而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然而,动态能力怎么建立、如何构思创新并将其付诸实施都离不开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 基于资源基础论的企业并购重组观 (一)拥有关键性资源是实现企业并购重组的前提 资源基础论认为,拥有关键性资源是实现企业并购及组建企业集团的前提。而

9、并购重组的必要性在于不完全流动、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可以通过并购来获得。一般看来,企业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是指从资源的所有者获得资源的壁垒。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指难以从其它地方获得类似的资源。当一个企业实行的价值创造战略无法被其它现有的或潜在的竞争者实施时,该企业就拥有了竞争力优势。竞争者无法实行这种战略是因为他们不拥有相关的资源。在资源基础论看来,资源与竞争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有价值的企业资源往往是稀缺的,难以模仿而且缺少直接的替代品。因此,资源的积累和交易是战略上的需要。当资源的市场交易是可能的和有效率的时,企业更可能独自行事并依赖市场。如果所有的资源可以在要素市场以合理的价格获得

10、,那么企业也就不需要进行并购重组,因为并购重组往往招致较高的管理成本,而且会牺牲一些组织控制权。对企业而言,成功的战略是那种能够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和能力并形成优势的战略。 (二)资源整合能使企业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资源基础论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强调通过整合和利用有价值的资源,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特征,因此不同企业之间会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导致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由于资源是不完全自由流动的,使得企业之问的异质性可能会长期存在。如果一个企业拥有稀缺的、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既不能够被其竞争对手所模仿,也不能

11、被其它资源所替代,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垄断的地位,并成为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必要条件。因此,资源基础理论把对企业竞争能力和绩效的分析与企业资源密切联系起来。 资源基础论认为,当资源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交易或联盟获得的时候,企业才进行并购重组;实现企业一体化可以使其它企业原有的资源,甚至是与自己相竞争的资源纳入到统一的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利用其现有的资源与其它企业的资源进行融合,从而创造更大的资源价值体。资源基础论强调并购的直接原因是能为新的企业带来有价值的资源。在当今竞争空前激烈的环境下,仅仅依靠某一类型的资源并不足于使一个企业建立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通过并购重组

12、建立企业集团可以获取不同的资源。 资源基础论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启示 (一)理论与实践意义 以往,资源基础论主要被用于研究企业合作性竞争、合作伙伴问的相互依赖性和结构稳定性等问题。资源基础论将企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来加以研究,从而使其可以将组织内部及组织问的交换理论置于一个开放系统中去分析。资源基础论在分析不平衡的“强权”合作结构和企业合作的稳定性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企业间通过并购重组创造出由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以及将各地资源加以互补整合而带来的竞争优势,这是跨国公司追求全球生产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是跨国公司纷纷转向复合一体化战略的根本原因。运用资源基础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

13、。 (二)企业并购重组与资源基础论相互促进 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公司的竞争地位不再完全取决于公司内部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而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与世界范围内其它公司或企业所结成的战略联盟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或通过并购组成的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经营战略不断进行调整,技术创新的加快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和风险。通过企业并购重组组成企业集团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并购和联盟成为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的新范式。从科技的角度看,并购重组企业技术的互补和协同必然超过单个企业的技术能力,新的经济体内企业之间互补性技术的开放和共享使企业较之以前的各企业具有更大

14、的优势。 (三)并购重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获取的重要途径 通过并购重组获得专业技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从企业外部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一方面,对拥有某种企业所必需的专长的其它企业,能够直接通过收购兼并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这种方式相对于内部开发而言,所需的时问最短,可操作性强。同时,这种旨在形成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目标的战略模式,可以克服内部开发所需资源和能力不足的矛盾。 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它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式。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企业通过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向关联性业务进行转移扩散,可以形成良性多元化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