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71213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摘要】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解决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着力点要使行业(企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政府要把实习基地视作高职院校的组成部分,要像支持学校建设一样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杭州市由政府出资建设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做法值得借鉴。【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践基地建设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

2、原则,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机制,以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职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要在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行业所属企业中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温家宝总理在 2005 年 11 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3、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教育部教高(2006)16 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二、现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几种典型形式及其局限性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近几年来,对“如何结合”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

4、总的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分布式本文不作讨论)。其中集中式比较典型的有: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学工交替式、校企融合式等四种方式。(一)订单培养式“订单培养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按照协议(甚至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冠名班”)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仅仅是初次就业)。因此,这种模式也倍受肯定。事实上,从深层次看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订单(如文秘、会计等专业)。()订 30 个、50 个可以单独组班,但订 10 个甚至 5 个怎么办?()人力资源消耗的期限

5、很长,就某个企业而言,今年订了,明年、后年就不一定要了。因此,这种模式下,学校就得不断地寻找订单,同时要不断地根据订单调整培养方案,难度很大。()由于许多同学集中在同一单位工作,势必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空间,随之而来跳槽现象就不可避免,进而造成企业对学校的怨言。()有的订单还解决不了实训问题,比如一个即将开门营业的高档酒店下的订单。(二)项目驱动式“项目驱动式”是指校企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作为媒介进行合作,来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并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完成教学培养工作。校企双方根据项目需要,互派人员到对方任教和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项目和学生技能学习场

6、所,学校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企业客户提供相关专业毕业生,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机制。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特别适合与动漫设计与制造、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这种模式的难点是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因此适用范围不广。(三)学工交替式“学工交替式”是指把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段交替进行,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一个学期下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期间,一切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按新员工的标准考核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津贴。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项目化教学、半工半读、订单式等培养形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比较适合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与部分机械制造业有关的专业。它也不适合

7、技术含量高、牵涉到有关企业机密的岗位,其局限性类似于订单式培养存在的问题。(四)校企融合式“校企融合式”是指通过将企业的培训中心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教研室融为一体,采用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成立培训学院(有的干脆冠名“XX 学院”)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学校学历教育学生培养任务的同时,还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这种模式是前几种模式的深化,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比较理想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开始合作的 34 年会比较顺利,能比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也会逐渐暴露出来。(1)和订单培养、学工交

8、替模式一样,吸纳 12 届毕业生后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会明显减少,无法批量接收。(2)由集中就业引起的跳槽会令企业很头疼。(3)自己无法接收,也就意味着为同行的竞争对手培养人才,因此,企业对核心技术、尤其是牵涉的商业机密的东西绝对是留一手,这样学生也就无法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三、实施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前述四种工学结合典型模式的局限性,无意贬低这四种模式在现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实施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以便寻找对策。由于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

9、改革、实习实践、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基本上是学校“苦心经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广为寻找企业“订单”,寻找实训基地,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而行业企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如果说企业对工学结合有积极性那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确实有用人需要,二是招收实习生作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使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工学结合都是个别行为,推行起来成本高、效率低。工学结合的前提是要发挥校企两方面的积极性。要发挥两方面积极性就必须找到互利共赢的切入点,因此在企业本身没有用人需求的情况下,它就不愿意(也没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企业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四、解决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思考(

10、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综观世界上校企合作办学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在合作办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像日本的“官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中政府的立法保障等。因此,根据我国的国情,要构建最优化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就必须树立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必须抓校企合作的观念,坚持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调动行业、企业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高职教育。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1)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努力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职业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实验设施。同时,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鼓励企业投

11、资职业教育。(2)政府还要通过立法,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优惠政策,比如企业办职业教育和接受学生实习,可免交部分税收。可考虑出台一部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权益法,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加大支持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3)可以借鉴的“杭州模式”。政府应把实习基地视作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像支持学校发建设持实习基地建设,只有这样,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才有物质保障。在这方面杭州市政府有了大手笔。具体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场馆、购买器材、提供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个可供培养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公共实训基地。该基地是一座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技能实践“大学”,具有综合性、公益性、示范性的特征。高职院校、职高、技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12、等教学实体以及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把自己的学员送到基地,在基地的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训练环节的困难。(二)要使行业(企业)成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主体使行业(企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至少是利益主体)是破解“企业与学校两张皮”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离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模式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部教高(2006)16 号文件已经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因

13、此,行业(企业)也应站在全局,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合作办学。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企业应由配角变成主角,由幕后走向前台,由被动合作者转成主要投资者,在每一个行业中选择若干个企业专门作为高职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要使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进课堂讲课以及“师傅带学生徒弟”形成制度。(三)实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

14、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总之,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积极开展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确实解决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参考文献1齐宋泉,高文燕.双轮驱动校企腾飞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2龙德毅.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天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3陈缨之.创新高职教育模式?人才培养不拘一格N.浙江日报,2007-01-23(12).4毛信意,周晨.创造高职教育“宁波模式”N.东南商报,2006-9-19.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号.6洪光豫.杭州将建技工实训基地N.杭州日报,2007-03-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