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670392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雎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雎鸠 荇菜 3.窈窕淑女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蒹葭1.诗经秦风 爱情 2.蒹葭 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4.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5.B(都是写清晨霜露未完全消散的情形)6.D(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观沧海1观 惊讶、赞美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苍色 2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3由实到虚的手法。绘画了海上波澜壮阔的景象 4山岛 巍然屹立 生机蓬勃 5.C饮酒1.示

2、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 “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 “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4 “见”字好, “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 “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送杜少府之任

3、蜀州1B2 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3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4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次北固山下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 ;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2. 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3.A 4.C使至塞上1.可从诗题“使至塞上” ,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

4、是一首边塞诗。2比喻、对偶 3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3.B C行路难停投拔顾;内心的苦闷、抑郁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

5、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望岳1巍峨(高大)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春望1.破 深 2.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3.望 山河 草木花鸟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

6、情的表现手法。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2.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4.D 5. 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7、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

8、不清什么颜色了。2.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运用典故 悲哀凄凉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钱塘湖春行1爱(最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绿杨阴里白沙堤2.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 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 “几处” “谁家” “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3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 “浅草”写出了花的

9、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 “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4D 5.D 6.C雁门太守行1.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 。2.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3.引用燕昭王筑台置金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4.A5.激战前的紧张气氛 激战中的刀光剑影 奋不顾身的进军追击赤壁1.咏史诗 特点:借史实抒情。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3.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

10、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4.以小见大 以美女的命运比喻国家的命运。泊秦淮1.特点是朦胧(迷茫) ,冷寂(悲凉)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2.亡国之音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夜雨寄北1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有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诗人用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2. “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

11、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无题1.“相见时难”的“ 难”指困难, “别亦难”的“ 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2.“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3.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4.思 对情人的思念5.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

12、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6.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 ,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渔家傲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C浣溪沙1.夕阳 落花 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登飞来峰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高瞻远瞩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英雄气概密州出猎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狂

13、”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 ;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3.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4.倾城5.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6.C 水调歌头1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3.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4、) 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 、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 、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 “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游山西村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2.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

15、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4.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破阵子1.梦幻(梦境、理想)现实 2.收复中原,统一国家。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5.D6、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7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过零丁洋1.形势的危险 境况的艰苦2.比喻 将家与国的命运结合起来,又显示出风雨飘摇的时代特点。3.直抒胸臆,决心以身殉国。表现出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热爱祖国的宝贵品质。一直感召后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天净沙秋思1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B 4.D山坡羊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 “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 “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