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670321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闲话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轻兵器USMC 的轻武器装备主要有:M1911A1 手枪、M1 卡宾枪、M1903 步枪、M1903A4 狙击步枪、M1941 步枪、M1 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BAR) 、M1928 冲锋枪、M1A1 冲锋枪、雷兴冲锋枪和M3 冲锋枪、M1917 霰弹枪、勃朗宁 M1917 机枪、勃朗宁 M1919 机枪、M2 重机枪、巴祖卡火箭筒、M2 火焰喷射器和 M2 迫击炮。日军的轻武器装备没美军那么丰富:南部 14 手枪、94 式手枪、99 式步枪、99 式狙击步枪、百式冲锋枪、99 式机枪、93 式火焰喷射器和 100 式火焰喷射器、92 式重机枪、89 式掷弹筒。至于 3

2、8 大盖和歪把子在太平洋战争中已经基本上被 99 式步枪和 99 式机枪所取代,所以本文不再累述。假设一个日军步兵中队跟一个 USMC 步兵连 PK 的话,那双方的胜算有多少呢?首先,我们要看看双方的兵力配置:日军一个中队有 180 人,下辖一个一个 19 人的中队部、三个小队,小队下辖三个步兵班和一个装备三门掷弹筒的掷弹筒班,每个步兵班有 13 人,包括班长、4 名机枪射手和 8 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 99 式步枪。火焰喷射器和 92 式重机枪一般是战时

3、加强。而冲锋枪呢只在战争末期少量实验性的装备过部队,一般步兵连中压根就没见过这玩意。USMC 的步兵连编制员额为 193 人,由三个下辖三个班的步兵排加上一个兵器排构成,兵器排中编制 2挺.30 轻机枪(M1917 机枪或 M1919 机枪) 、3 门 60 迫炮、3 门火箭筒与 1 挺勃朗宁 M2 重机枪。步兵班的编制为 13 人,3 挺勃朗宁自动步枪(早期为两挺)加 8 把步枪(早期为 M1903或少量的 M1941 半自动步枪,后期为 M1 步枪) 。手枪、冲锋枪、卡宾枪主要由军官、军士、司机、机枪手和通讯兵使用。同样,火焰喷射器通常也为战时加强。就步兵班一级的装备而言,早期的 USMC

4、 与日军相差不大。主要是当时 USMC 并不为军方所重视,武器装备也远不如陆军牛叉。第一批进入太平洋战场的 USMC 还在使用老掉牙的 M1903 步枪,该枪为毛瑟步枪的变形枪,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和 5 发固定弹仓。精度颇佳,可靠性也不错。但作为一种手动步枪,其性能与日军所使用的 99 式步枪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至于少量装备部队的M1941 半自动步枪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与 M1 加兰德步枪共同竞争美军制式步枪中败落的型号之一。该枪采用了独特的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这种自动方式无需活塞、导气管等部件,枪管可快速拆卸分解,采用 10 发鼓形弹仓装弹,可用 5 发桥夹装弹,也

5、可逐发手工补充,较之 M1 步枪只能使用 8 发漏夹要方便许多。不过该枪的缺点却要比优点更加明显,该枪的结构较为复杂,例如枪机上设计有 8 个闭锁凸笋,加工工序复杂、成本高,此外为减轻重量,该枪的枪管管壁也较薄,容易因外力作用或不恰当的保存而出现变形,导致其精度下降。不过在太平洋第一集中该枪并没有出现,倒是在许多国产影视剧中都能看到这玩意在主角手中显摆。在太平洋战争后期,USMC 普遍换装 M1 步枪后,日军就远远比不上了。以至于战后美国人统计:日军每开一枪,美军至少要还击 60 枪。半自动对手动步枪的优势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当然,也得有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才能这么玩,鬼子可玩不起这

6、样的打法。到了班用机枪这一级别的武器,鬼子的劣势就体现得很明显了。鬼子步兵班装备了一挺 99 式轻机枪,该枪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故障率也远低于原先装备的“歪把子”机枪。采用 30 发弧形弹夹并装于机匣上方,外观与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机枪颇为相似。99 式轻机枪枪管上开有散热槽,并可快速更换备用枪管。而美军装备的勃朗宁自动步枪重量要比 99 式轻机枪轻一些,20 发弹匣位于机匣下方,切枪管无法快速更换。就表面数据而言,勃朗宁自动步枪的 20 发弹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续性,而且持续射击会导致枪管过热,而鬼子的 99 式机枪似乎火力持续性更好一些。可鬼子一个班就一挺机枪啊,美国人可是三挺,数量上占了绝

7、对的优势。一开打子弹就跟下雨似地,乱拳也能打死老师傅嘛。况且鬼子的后勤补给能力跟美军远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美军可以源源不断的给前方提供充足的弹药补给,而日军却很难做到。鬼子只好祭出了外挂掷弹器!掷弹器和掷弹筒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用途却不一样。掷弹器其实就是加装在步枪上的枪榴弹发射装置,鬼子装备了 100 式和二式两种掷弹器。100 式掷弹器通过一个导气孔将火药燃气向上导入发射筒,通常发射的是 99 式手榴弹,而且可直接使用实弹射击。而二式两种掷弹器则只能使用空包弹和专用的枪榴弹。这两种掷弹器简单实用,提高了步兵班的面杀伤能力。当然,美军也不是傻子,他们的步枪也能使用外挂。无论是 M1903 步枪

8、还是 M1 步枪都可以使用枪榴弹发射装置发射枪榴弹,M1941 半自动步枪由于其独特的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而无法发射枪榴弹。所以,在外挂的使用上,双方基本上品分秋色。在班一级的对抗中,由于日军缺乏半自动步枪和班用自动武器火力密度的不足,无法与美军相提并论。双方排级单位的火力配置又是怎样的呢?日军小队的火力支柱就是 89 式掷弹筒。掷弹筒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手榴弹(枪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挡,它的射程较手榴弹和枪榴弹远,但不及迫击炮,威力也仅相当于手榴弹的威力(它本来就是发射手榴弹的) 。此物重量仅为 2.7 公斤,甚至不及一只步枪的重量,但有效射程却可达 500 米。由于日军普遍缺乏重武器和自动

9、武器,当然,这是相对于欧美国家军队而言。所以对掷弹筒极为倚重,其掷弹筒射手的训练也非常严格。在中国战场上的经验表明,鬼子的掷弹筒在 400 米内能保证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五的命中率,对于同样缺乏重武器和自动武器的中国军队无疑是致命的威胁。但到了太平洋战场,掷弹筒发挥的作用却很有限。究其原因,还是火力密度和后勤保障方面的限制。掷弹筒作为一种概略瞄准射击的武器,其精度取决于射手的熟练程度和射击时的稳定度。日军使用掷弹筒的时候,通常要保证机枪能有效的压制对方的火力,保证掷弹筒手有充足的时间估算距离和瞄准。另外要说明的是:掷弹筒没有脚架,依靠射手调节射角,这就要保证射手在射击的时候要牢牢控制住掷弹

10、筒。但是在 USMC 暴风骤雨般密集的火力压制下,掷弹筒手很难进行精确的瞄准,这就导致了命中率的下降。第二个要说明的是:USMC 的传统是步枪手要进行 500 码(460 米)的射击考核,所以 USMC 的神枪手一抓一大把,在 460 米距离内,鬼子的掷弹筒手连抬头的机会都很难,更别提进行精确的瞄准了。还有美军的掩体构筑也比较科学,也进一步导致了掷弹筒杀伤效果的下降。USMC 的排级武器配置则是鬼子望尘莫及的:除了下放到排的 M2 式60MM 迫击炮外,还有一挺 M1917 机枪或 M1919 机枪,如果有必要的话巴祖卡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也可以下放到排。如此豪华的火力配置下,鬼子哪还有反击的机

11、会。另外,M2 式60MM 迫击炮的最大射程可达 1800 米,而 M1917 机枪或 M1919 机枪的有效射程均在 1000 米,远大于鬼子掷弹筒的射程。鬼子视为小队火力支柱的掷弹筒便没法象在中国战场那样发挥威力,战果也不明显。另外,对付掩体的话那可是巴祖卡火箭筒的看家本事,基本上是一敲一个准,而鬼子直到战争末期才搞出类似的东西,可惜已经回天乏力了。至于连级的武器配置,鬼子基本上就没啥可拿出手的家伙了。92 式重机枪就是唯一的支援武器了。92 式重机枪依然沿袭了老式机枪的特点,不能快速更换枪管,主要依靠环绕在枪管四周的螺旋状散热片来解决枪管发热的问题,设计上远逊色于同时代的 MG42 机枪

12、。该枪发射的是 7.7 毫米步枪弹,采用了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起落式闭锁机构,供弹方式金属刚性弹板。虽然 92 式重机枪采用空气冷却枪管,但是其 63 公斤的重量却重得离谱,不仅比水冷式的机枪还要重,甚至比美制的 M2 大口径机枪还要重,要知道 M2 发射的可是 12.7 毫米的重机枪弹啊。但是 7.7毫米步枪弹的威力和射程远远比不上 12.7 毫米的重机枪弹,加上 92 式重机枪 450 发/分的理论射速,很难对目标形成有效的覆盖。M2 式重机枪可以在 92 式机枪的射程之外压制对方,鬼子也只有干瞪眼的份了。加上排属的 60 迫击炮的威力和射程,鬼子基本上就歇菜了。无奈的鬼子只好使出了必杀技

13、近身肉搏。长度世界第一的刺刀是鬼子的终极武器,也是缺乏自动武器的无奈之举。而且鬼子的拼刺功夫也算是一流,估计没几个国家像鬼子那样重视拼刺刀,当年也曾经用刺刀打赢过牛高马大的俄国人。可惜他们遇到的是 USMC,一只现代化的军队,而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对手。USMC 应对的办法很简单:大量装备的各种型号的卡宾枪、冲锋枪和 M1911A1 手枪、霰弹枪等近战武器。USMC 装备的冲锋枪型号比较繁杂,除了早期装备的 M1928A1 冲锋枪和雷兴冲锋枪,还有后期装备的 M1、M1A1 和 M3 冲锋枪。M1928A1、M1、M1A1 都同属汤姆逊冲锋枪系列,这一系列型号众多,但相互之间在外形、结构上存在较大

14、的差异,只要认真比较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从 M1921 一直到 M1928A1 均采用了结构复杂的枪机延迟后坐半自由枪机原理,机匣内装有一个黄铜制成的“”形延迟块,靠摩擦阻力来延迟枪机后坐速度,由于该结构比较复杂,成本太高,后来的 M1 和 M1A1 改成了了自由枪机原理。在外形方面,M1921 与 M1928 枪管上都有环形散热槽,枪管下方有前握把,M1928 枪口部分还增加了防跳器,而 M1928A1 则取消了前握把,换成了一个带指槽的护木。M1 和 M1A1 均没有枪管散热槽和防跳器,拉机柄由机匣上方挪到了右侧,保险和快慢机的形状也不一样,M1A1 在结构上相对 M1 又要简化许多,比如

15、取消了击铁,并将活动式击针改成了固定击针。M1928A1 以及它之前的型号均采用可调节的觇孔表尺,表尺座两侧护翼为矩形,M1 和 M1A1 改为简易觇孔表尺,M1A1 还在表尺座两侧增加了三角形护翼。M1921 到M1928A1 均可使用 50、100 发弹鼓,而 M1 和 M1A1 冲锋枪只能使用 20 发、30 发弹匣,取消了沉重而又不可靠的弹鼓。在太平洋第一、二集中还能发现使用弹鼓的 M1928A1 冲锋枪。而雷兴冲锋枪则是不太常见的武器,该枪是 USMC 因为缺乏足够数量的汤姆逊冲锋枪而临时采购的。据说在瓜达卡纳尔的丛林中作战的 USMC 因为该枪性能太差而抱怨不已,甚至将该枪丢进河里

16、。最受 USMC 欢迎的冲锋枪当然就是 M3 冲锋枪了,M3 式冲锋枪的出现主要是美国人对汤姆逊冲锋枪反复进行简化改进,但始终无法使其生产工艺和成本进一步降低,加上英国的司登冲锋枪极低的生产成本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2 年 10 月,美国陆军技术部牵头,通用汽车公司协助研制的 M3 冲锋枪正式列装部队,由于外形与汽车加注黄油的设备类似,该枪被戏称为“黄油枪” ,该枪大量采用冲压及焊接件,每支成本仅有 32 美元,比汤姆逊冲锋枪中最便宜的 M1A1 还低 13 美元。1944 年底,该枪经改进定型为 M3A1 冲锋枪,针对拉机柄强度不够的弊病,干脆将其取消,直接将抛壳窗加大,在枪机上加工了一个凹槽,上膛时用手指抠住此槽即可向后拉动枪机,同时在弹匣卡笋旁边加焊了一个护圈,解决了弹匣意外脱落的问题。USMC 装备的 M1911A1 手枪和各种型号的冲锋枪均发射著名的.45 英寸手枪弹,该弹威力大,停止作用强,基本上在人体上一戳就是一个大窟窿。M1 卡宾枪是一种威力介于冲锋枪和步枪之间的轻型半自动武器,该枪发射.30 卡宾枪弹,威力相当于0.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