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70229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驱动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新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与实施,应该把握住:任务设计时理论知识要满足“必需、够用”,同时又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任务实施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 “任务”着手,通过示范讲解和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 【Abstract】That the mission drives pedagogy; teaching

2、method is to take student as centre, take mission as the new teaching way driving. The write driving type teaching material firmly grasps a mission with being put into effect, being ought to: Theory knowledge needs to be satisfied with when the mission is designed “indispensable, sufficient for use

3、”, will give first place to the student again at the same time, “make a student study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accomplishing a mission and solving a problem , grasp a technical ability. The mission puts the guidance effect bringing students main body effect and teacher into play in process into pra

4、ctic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ability culture analysing a problem, solving a problem to the student, sets about from accomplishing a “mission”, by demonstrating direction in explaining that and handling, guides a student to accomplish a “mission”, attains teachings objectives. 【Key words】The mission

5、 drives pedagog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aterial; The mission is designed; The mission is put into effect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基本属性决定了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学科型教育的不相同。高职教育使用的教材,内容和体系应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观念,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任务驱动型教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职教战线上每一位工作者付诸努力。 任务驱动型教材最显着的特点是以任务为载体, 以任务实施的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点穿插

6、到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并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园林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一门理论基础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线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地设计驱动任务,可以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园林制图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名实践者,结合自己在园林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与实施中思考与实践,对驱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驱动任务的设计 1.1 驱动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根据当前任务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

7、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提出相关理论知识点,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以下达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为此,在园林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材编写过程中,驱动任务的设计始终把握以下原则: 1.1.1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设定明确的任务目标是驱动任务设计的关键点。每一个任务,教师都应该提出明确的目标,依据此目标组织、设计任务的知

8、识点、技能点(能力点)、训练点、评价点。 1.1.2 “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关注所学知识、能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任务设计时让其带有真实的“情境”,并把相关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到任务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1.1.3 “任务”设计要大小适当, 难度适宜,要求应具体。 任务设计必须考虑任务实施过程能否顺利、圆满完成。大小适当、难度适宜的任务,可以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同时,设计时要考虑任务之间的联系问题。同一个课题下不同的任务之间要有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点。各个不同任务组成一个任务链, 形成两条线,:明线即任务链,暗线即知识链。 1.1.4 “任务”设

9、计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任务设计时要注重任务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选材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坚决舍弃现在用不上、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设计的任务在实施时要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用技术的培养。 1.2 驱动任务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2.1 注意把握住“任务驱动法”的本质内涵。 “任务驱动法”作为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具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把握任务驱动法的本质内涵,设计带有实际意义的综合任务,加强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之间的脱节。任务设计时就

10、要考虑任务实施过程的每个具体环节的目的、要求和结果,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任务 “驱动”的方法、步骤。不能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罗列、分块,否则形成的只是一种“理论知识碎片”,达不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变成“新瓶装旧酒”。 1.2.2 仔细考察任务驱动关键步骤。 任务驱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进行任务描述;二是任务分析;三是知识点的组织、阐述,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与任务实施过程巧妙地、有机地配合使用;四是任务实施,即完成任务的步骤、方法(这是核心方面);五是得出结论,并进行小结;六是练习与测评。任务实施要始终围绕任务进行驱动,不要形成两张皮,如先举了例子,还没

11、讲清相互关系及意义,又把例子抛开等现象。 1.2.3 加强实例教学,提高驱动任务“情境”的真实性。 学习既是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过程,更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生对任务的兴趣是保证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因素, 如果学生对所设计的任务不感兴趣, 那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任务要尽可能来源于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缺乏情境性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1.2.4 合理组织驱动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让技能和知识骨肉相连。 技能就像驱动任务的骨骼一样,而知识是肉,必须根据骨骼的状况来生长。知识点的组织,要看培养某项技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就让

12、学生学这些知识。即所谓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始终让技能和知识骨肉相连。 1.3 驱动任务设计实例。 任务的设计不能太难, 也不能过于简单,既要包含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要引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例如,模块二中课题四里的任务三,要求根据给出的投影图(见图 1),想象出该组合体的空间形状。 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 这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读图过程,那么,读图有哪些方法和要领;按照什么步骤来读图?读图时首先要根据前面任务一中讲到的形体分析法,对照投影将整个形体分解成三部分,然后想象出每一部分的形状,再根据投影中各形体之间的前后、左右、上下的

13、位置关系,组合起来想象整个形体(见图 2)所示。 2 驱动任务的实施 2.1 任务实施中教师应始终把握住“任务驱动法”的四个基本点。 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训练点、评价点是驱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点。教师对知识点的叙述要准确、到位、完整。对于专业课、实训课的技能点, 教师的演示、讲解要切中要点,举一反三,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训练点与评价点,教师要结合任务的展开及时完成,形成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有成就感,便于任务顺利实施。 2.2 抓好课堂练习与评价环节。 课堂练习与评价,是让学生当场消化的重要环节。在练习题类型上要改变以往单调的题型, 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或者再设计一个任

14、务, 让学生独立完成, 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2.3 任务教学实施过程要互动交流。 “任务驱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是“任务”的下达者和“任务”完成的指导者、评价者,学生是“任务”的承担者,必须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之下才能完成“任务”,正是这种指导和参与,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互动,达到教学目的。2.4 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探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

15、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操作有疏漏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查漏补缺,及时跟上教学进度,达到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钱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绘图教学中的应用,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张启涛. 变“教”师为“导”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应用,科技信息,2008(12) 3熊淑惠. 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4韩宝玉. 应用“任务驱动法”改进计算机教材设计,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5史小娟.“园林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