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67705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走向合作: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摘 要:竞争与合作是组织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运行机制,但过度竞争的学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偏离,组织结构的异化,组织文化的缺失和学校竞争的失范等负面效应。应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内涵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摒弃过度竞争意识,构建基于合作的学校组织发展框架,对学校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合作创新机制进行组织再造,制定基于合作的教育政策,建立学校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共享的学校组织文化,建立扁平化学校组织结构,优化学校领导的角色与行为,以实现人与人、人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关键词:竞争;合作;学校组织;学校发展竞争与合作是人类进步的两大

2、动力,也是组织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运行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争价值、竞争思维、竞争理念一直主导着社会组织的变革,竞争已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教育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也成为日常话语和制定教育政策的选择方案。竞争冲击、消解了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激发了教育活力、提高了教育效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进行现代教育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以及进一步促进学校组织发展方面力所不能及,甚至由于过度竞争而造成了诸多问题。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内涵和相应的运行机制,重新认识竞争的边界,重新审视、反思教育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构建基于合作的学校组织发展框架,对于促进学校

3、发展有重要意义。一、竞争与合作:组织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运行机制竞争与合作的天平偏向哪方,体现了组织发展的价值导向,也是进行组织发展运行机制设计的前提。 (一)竞争竞争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对稀缺资源进行争夺,竞争优胜劣汰的根本属性使它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是一种淘汰机制。作为激励机制,它使胜利者在实现竞争目标的同时,获得需求的满足。作为淘汰机制,它使失败者在失去竞争目标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失败的代价。人类的竞争有三种形式,即生存性竞争、竞赛性竞争和合作性竞争。生存性竞争是竞争的初级状态,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外部利益;竞赛性竞争立足于组织内部,竞争的目的是实现对群体既得利益的合理分割;合作

4、性竞争以提高群体的整体竞争能力为目的,通过个体间的联合、互助与合作以及与外部解除战略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将群体外部利益内部化。竞争导向的组织表现为竞争性的组织结构、竞争性的组织文化、竞争性的组织运行模式和竞争性的组织环境。竞争性的组织结构是指战胜对手的高度统一的集权性组织要素及其关系;竞争性组织文化是一种强调用竞争作为组织管理的主要方法和策略,鼓励内部成员之间进行经常性竞争的观念、思维、制度和活动方式;竞争性组织运行模式和竞争性的组织环境是指组织之间为实现各自的目的而争夺有限资源的状态。在竞争条件下,组织发展主要是一种量的增长。尽管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竞争并不是万能的。一

5、方面,竞争机制自我调节功能的盲目性、事后性和短期性等特征,常常导致竞争机制失灵,而竞争机制失灵的可能结果一是由竞争不足演化为过度竞争,甚至不正当竞争,过度竞争的结果必然是竞争组织“两败俱伤”,走向竞争动机与目标的反面。二是由竞争趋向集中,由集中趋向垄断,引发新一轮的竞争。另一方面,竞争也有着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传统竞争一直体现为一种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一方胜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失败,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大量的组织发展实践证明,那种以消灭竞争对手为目标的低层次做法不但不能给组织带来最大的成效,而且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合作组织是诸多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6、相对独立于环境的整体,正是合作使组织获得一种共生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只有竞争,没有合作,这个组织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解体。合作是组织产生的基础,也是组织发展的重要机制。第一,人类是群居合作性的动物,人类个体孱弱的躯体特征和生命过程中漫长的依赖期,决定了人类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中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个体的力量或能力生存和发展。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人类的生存活动中总是要面临资源稀缺和匮乏的问题,而人类解决生存资源稀缺与匮乏的问题只能依靠合作而不能依靠竞争。第三,竞争必须以合作为基础和前提,盲目或过度的竞争却会破坏人类合作,从而破坏人类的生存条件。无论是为了生存或是

7、发展,组织必须依赖和利用合作的力量。人类演进的历史也表明,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建立,其实质就是借助联合的力量,以合作的形式创造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空间。有关研究证实了合作型的工作关系对开放式管理、提高员工参与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组织内部来说,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就是为了适应环境和持续发展而不断进行学习的组织,在整个组织中充满着学习气氛,所有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它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管理界的广泛重视,成为社会和组织再造生机、发挥创造性、增强竞争力以及获得可持续发

8、展的有效途径。对组织外部来说,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战略联盟或称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和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战略联盟的性质是长期合作,是自发的、非强制性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原有组织管理的独立性,既可以不间断地从其它组织获取营养,又可以为伙伴组织做出贡献。二、竞争导向的学校组织在竞争理念的强化下,学校组织的发展目标、结构、文化等核心要素都明显带有竞争的色彩,竞争一度成为学校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主要的运行机制。(一)竞争导向的学校组织发展特点1.学校发展目标的功利

9、性竞争导向的学校组织发展目标是提高升学率,这有意或无意地排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过度竞争现象。教育目标功利化弱化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教育的科学性、人文性、民主性受到损害。2.学校组织发展的封闭性学校相互间和学校内部的激烈竞争,造成了学校之间封闭、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的阻隔。一是学校与学校的封闭。重点学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大、中、小学之间,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二是学校内部组织之间的分离。如年级组之间、班级之间、学科组之间等合作与联系不够。三是学校内部人与人的封闭。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师生之间、教师

10、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四是学校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忽视了人际间的交互影响、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3.学校组织文化的同质性学校组织文化的同质性是指学校文化内容、方式及其产品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单一、课程内容的刻板、教学方法的僵化,使学校普遍缺乏个性。同质性越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往往就越低。(二)竞争导向的学校组织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竞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和现象。自然的、公平的竞争,可以增强学校内部的活力,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片面以竞争为导向造成的过度竞争的状态则是有害的。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盲目崇拜竞争的作用,视

11、竞争为推动学校组织发展的万能手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组织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1.学校教育目标的偏离理想的教育目标应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其各种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过度竞争往往会过分强化学校的选拔功能,忽视学校的文化传承及对人的发展功能,造成学校教育背离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代之以升学率为直接目标,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绝对标准。2.学校组织结构的异化学校组织“自上而下”的单向沟通方式,有使其异化为竞争体系中的“行政组织”或“经济组织”的倾向,学校组织的目的变成了如何实施有效的控制。统一的培养规格、分割的课程体系、标准化的课程内容、精细化的评价手段,以及教师队伍管

12、理等方面均带有过强的行政色彩和功利因素,而学校组织自身的演进规律和文化本性相对弱化。3.学校组织文化的缺失学校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创设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相长的文化组织,与其它组织相比具有智慧性和生成性的特征。但竞争导向的学校组织倡导的是一种占有性、排他性和对抗性的文化。这种组织文化把教师看成是传递文化的工具,学生是接受文化的容器,忽略了文化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性,容易造成师生创新能力不足。4.学校竞争的失范学校间进行适当竞争,有益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但缺乏一定的规则的竞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一方面,学校之间的差距过大,不均衡现象已经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部,由于学校资

13、源配置的不公平,过度的竞争容易引发学校内部组织冲突和人际冲突。教师的职业倦怠、学生的厌学皆与过度竞争有关。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学校竞争的客观基础。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择校”现象突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同类学校的竞争不在同一起点上,一方面助长了教育的寻租行为,另一方面不平等的竞争加剧了学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经济竞争延伸到教育领域,并产生了扩散效应。文凭“符号”价值的强化、文凭的生产过程的弱化造成了教育竞争的异化和失范。从教育自身来看,过度竞争是学校组织异化的反映。过度竞争不仅是外部因

14、素的反映,也是教育系统内部存在问题的产物。过度竞争的弊病不但源于教育本身的某些特性,也掺杂了某些人为的因素。如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重点班和普通班、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划分,使教育差别超出了既有的界限,给学生、教师和学校造成了潜在的压力,从而大大强化了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基于合作的学校组织再造树立基于合作的学校组织发展观,并在其引领下进行制度和方法创新,实施学校组织再造,是进一步推动学校组织发展的关键。学校组织再造就是要构建学校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合作创新机制,实现人与人、人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一)制定基于合作的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15、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它对学校组织发展和行动方案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以竞争为导向制定的教育政策对于提高效率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形势下,适度弱化竞争、强化合作将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目的。制定基于合作的教育政策对我们提出了反思以往教育政策的要求。第一,面向全体学校,而不是个别学校。教育政策具有引导性,适时制定促进校际合作的教育政策,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所在,相应的“择校”现象也会逐步解决。第二,面向团队,而不是个体。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基于合作的教育政策,将会促进学校组织整体发展,而通过竞争强调教师的差别,频繁运用个体奖励的办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地调动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但背离了实现教

16、师队伍整体发展的目标。第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教育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一切按比例和名额划分的、基于竞争的、只能使少数学生受益的教育政策应该重新梳理,使教育政策导向回到面向全体学生上来。 (二)建立学校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基于合作的学校与学校的关系应定位于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一个“生命”的系统,其目的在于创造共同价值,如同企业的战略联盟,其宗旨是不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划分势力范围,而是努力与竞争对手共同创造并分享一个更大的市场。构建学校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有利于缩小校际差别,实现共同发展。基于合作的校际间战略伙伴关系应是在共同理念前提下开展的,双方对于学校组织发展的理念应基本一致,共享的理念是形成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关键。建立学校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应为合作的双方带来实际的利益,这是合作战略得以实施和成功的前提。利益的来源在于参与合作学校的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及核心能力的互补,合作伙伴之间通过共同开发所创造出的新的发展机会。而这种创新的契机在学校整个战略的实施中是重要驱动力。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