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文化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666794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弄堂文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海弄堂文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海弄堂文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弄堂文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弄堂文化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上海弄堂文化的研究论文摘要: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弄堂文化的研究,不仅研究了文化,感受了历史,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放松。关键词:弄堂,弄堂起源,弄堂建筑,弄堂游戏,因为在上海生活过,所以对上海最具特色的弄堂文化有着一种莫名的感动。上海这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从高空俯看: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动脉,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

2、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它唤作“弄堂” 。1、弄堂起源与发展“弄堂”古时写作“弄唐” 。 “唐”是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这个汉字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已出现。它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后来作为“大路”的这层意义渐渐被历史冲淡。及至近现代,人们已记不起“唐”这个字与建筑学有什么联系,因而代之以另一个在建筑学上有意思的汉字“堂” 。“堂”原来是对房间的称谓,与大路、小巷无甚关系,但在近现代汉语中,它与建筑学的联系毕竟比“唐”更紧密些,而且又与“唐”谐音,这样“弄唐”就演化成

3、了“弄堂” 。这种住宅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于是这门 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这种式样的建筑被上海人称为石库门 。为跟后来的新式石库门住宅相区别,早期所建的石库门住宅又叫做 老式石库门。在早期,弄堂保持着正当中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对于那些离开了往日的生活节奏而开始了现代城市生活但多多少少对传统生活还有所眷恋的上海人来说,倒也更加合适。从整体看,一个个“石库门”单元被联排在一起,呈西方联立式住宅的布局方式。一排排石库门住宅之间,形成了一条条弄堂 。

4、20 世纪 10 年代,上海的石库门弄堂有了一些变化。弄堂的规模比以前增大了,平面、结构、形式和装饰都和原有的石库门弄堂有所不同。单元占地面积小了,平面更紧凑了,三开间、五开间等传统的平面形式已极少被采用,而代之以大量单开间、双开间的平面。建筑结构也多以砖墙承重代替老式石库门住宅中常用的传统立帖式,墙面多为清水的青砖或红砖,而很少像过去那样用石灰粉刷,石库门本身的装饰性更强了,但中国传统的装饰题材逐渐减少,受西式建筑影响的装饰题材越来越多。这种弄堂被称为新式石库门里弄 或后期石库门里弄。在新式石库门弄堂大量建造的同时,又从中演变出一种新的弄堂住宅形式新式里弄。30 年代后,新式里弄进一步发展,

5、演变出一类标准更高的花园式里弄住宅。社会是分层次的,弄堂中也有高中低之分。不同级别的弄堂房子在质量上虽然有差别,但更重要的是地段。一般来说,位于闸北、南市的较差,虹口的稍微好些,静安寺路(南京西路)与霞飞路(今淮海路)一带最好。故上海有“上只角” 、 “下只角”之称谓。2、建筑艺术上海的弄堂住宅有着强烈的空间艺术特征。这种空间艺术特征首先表现在弄堂中不同层次的空间序列上,即从街面到总弄再到支弄最后入户这样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它将居民的居住空间有序地分隔成公共空间(街道) 、半公共空间(总弄) 、半私密空间(支弄)和私密空间(住宅内部)这样几个不同的层次,但又将这些不同层次的空间有机的组织在一个有

6、序的系列中。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对外由于相对封闭,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地域感、认同感和安全感,使得整个弄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对内,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又能带来一种浓烈的邻里感和社区感。总弄是整个弄堂内居民相互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次弄则是近邻之间的半公共交往空间。在这样的生活空间极易产生出亲密的邻里关系。弄堂的空间艺术特征,也表现在户内空间组合上。前后天井,将房间在纵向上分成不同的层次,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大进深住宅内的通风和采光问题。主、次房间的不同层高使空间利用更有效率。石库门和天井是石库门弄堂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空间元素和视觉元素。3、弄堂作用1)娱乐场所上海的弄堂是许多上海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7、。每逢夏季来临,弄堂中便时时可见一支支乘凉的大军。那些家中住房条件困难,通风设备较差的人家,早早地便将草席、长凳、躺椅、竹榻搬到自己所住的弄堂口,用凉水冲洗一阵,然后怡然自得地坐在那里乘起凉来。许多在弄堂里开小商店的,则将自己店门前的排门板卸下,搁上两条长凳,充当乘凉的用具。此时的弄堂内,成了一个热闹、嘈杂,充满各种人情世态的世界。老人们大多是静静地躺在竹榻、睡椅上,睡眼朦胧地摇着扇子,小伙们则大多是打牌斗棋,或者与朋友们聊着一些有趣的故事。妇女们大多是在草席上嗑着瓜子,做着针线,一边哄着孩子睡觉,顽皮的小孩子们,则大多是在弄堂里奔逐嬉闹,寻找自己的乐趣这种情景,在旧时上海都市中随处可见。现今

8、,虽然许多上海居民的家庭住房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夏日里到弄堂中乘凉的人数已远不如过去那样多,但是仍有不少上海人喜欢到弄堂中去乘凉消夏,因为那里有着一种自己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群体气氛,那里可以寻找到一种自己家庭中无法寻找到的人生乐趣。2)儿童乐园弄堂更是上海的小孩子们嬉戏玩耍,从事各种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活在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后期的上海人在童年时代几乎都有与弄堂中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经历。男孩子们玩的大多是一些较为粗犷的游戏,如打弹子和铁珠、钉橄榄核、刮香烟牌子、滚铁环、扯响铃等等;而女孩子们玩的则大多是一些较为细腻文雅的游戏,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挑绷绷等等。但是,随着家庭住房

9、条件的改善和家庭娱乐活动的发展,现在弄堂中做游戏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延续百年以上的上海弄堂游戏习俗也正在逐渐走向衰落,这是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不断走向都市化、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结果。3)热闹集市上海人的弄堂生活中除了吃饭、洗衣、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交易买卖。对于许多上海人来说,弄堂不仅是一块栖息生存的独特天地,而且也是一个买卖物品、了解市面的主要场所。许多小商品的买卖活动,都是在弄堂中进行的,它们构成了上海滩上又一种充满市井风情的弄堂习俗形式。在旧时,上海弄堂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最为热闹的,是那些卖小吃点心的生意。从清晨开始一直到晚上,各种小吃点心摊子便不断地涌向

10、上海的各条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叫卖声也在上海的各条弄堂中响彻回荡,它们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上海弄堂生活情韵。鲁迅在弄堂生意古今谈一文中说:“这是四五年前,闸北一带弄堂内外叫卖零食的声音,假使当时记录下来,从早到夜,恐怕总可以有二三十样,而且那些口号也真漂亮,不知道他是从晚明文选或晚明小品里找过词汇泥,还是怎么,实在使我似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就有馋涎欲滴之慨。 ”4、 结语无论是弄堂的建筑构造还是它给人们提供的娱乐场所,弄堂的紧凑以及人口的密集与热闹,都给人一种归属感,当你走在弄堂小道上,一种家的感觉油然而生,尽管你不是上海人,也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文化底蕴独特、人情民风独特的地方。通过

11、这次对上海弄堂的深入了解,我对弄堂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一、它象征着上海在某一时期的历史,在那个时期,上海的上流社会享受着生活,而普通的老百姓则只能呆在那一排排的弄堂里为维持生计而辛苦工作。第二、它对那些住在里面的居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虽然生活辛苦了点,但是那里是他们的家,只要回到了家,孩子有了朋友一起玩游戏,大人们谁有了麻烦,邻里间也会互相帮忙,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第三、现在的人大多只注重物质上的享受,却没有人关心自己的心灵。而弄堂里有一种宁静的氛围,可以安抚人的内心。试想,当我们穿梭于一条条的弄堂之间时,里面与外面的世界似乎隔绝了,在这里,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放下一切,好好享受。第四、它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可估计的。这里是上海开始的地方,许多上海人的习惯也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