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63411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领域,校本管理成为制约其推进与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管理,不仅涉及到了领导者和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了相应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环境保障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学校实践的层面,结合实践积累的经验,系统地研究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管理问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 校本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其实施成效如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从学校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相应的政策、制度、组织、参与者、资源等因素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本文试从影响综合实践

2、活动课程实施因素的视角,研究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资源建设等问题。 一、加强组织文化的建设,增强课程实施的力度 (一)学校领导要转变领导风格,自觉成为课程改革的发起者 已有研究表明,校长所提供的支持与协助是促进课程真正发生变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以校长的领导风格为研究的焦点。霍德和贺尔发现,校长的领导风格倘若由反应者发展至发起者,便会促进课程变革的效能。他们认为校长的远见、推动力、一致的决策、优先性的安排都是使教师成功地实施创新的重要因素。罗森霍尔茨等研究结果也显示成功的校长特别善于争取额外的资源(如金钱、时间、人员),使教师获得能力和信念,进而协助创新的实施。行政

3、人员提供的清晰指示和改善措施,也会使教师更投入地实施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同样需要学校领导的引领和组织。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发起,仅仅依靠教师自发地研究和组织显然难以推进。因此,校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首先要成为自觉的发起者,领导部门领导共同学习与研究,统筹规划和编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为年级和班级课程实施提供宏观指导。如我校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三条主线,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四个方面整合起来,从纵向的角度确定了各年级主题学习的内容。低年级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确立了“关爱生命”的学习主题;中年级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确立了“热

4、爱家乡”的学习主题;高年级从“人与自己”的角度确立了“关爱自己”的学习主题。 因此,学校领导者首先要组织人力研究和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自觉担负起课程开发与编制的责任,而不能因以体现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为由而推卸领导的责任。实际上,任何一项改革尤其是在推进之初,没有领导者的引领、鼓励和政策支持,都不会取得预期的、理想的效果。 (二)充实和完善教研室的力量,发挥研发和指导的职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需要学校在实践中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 学校可依托教研室,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课程研究职能,适当充实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力量

5、。围绕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研室可以发挥其研发、规划、设计、培训、指导和评价的职能。 1研究和规划的职能 教研室要根据国家新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和学校实际,研究和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实施方案,其中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实施原则、学年计划、指导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组织管理等。 2培训和指导的职能 教研室不仅承担着研究、规划和设计的职能,还分担着对全校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的职能。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需要,定期加强理论培训和指导,并且将理论培训与跟踪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3教研和交流的职

6、能 定期组织学术沙龙活动,积极开展校级、学年间的研究交流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与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4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职能 教研室一方面要结合理论培训和指导的需要,及时收集和整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先进学校的实践事例,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本校实际收集和整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信息资料,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设计方案、教师指导方案、学生学习计划等整理成相应的档案,为及时总结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 5开发课程资源的职能 教研室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等。诸如建立社区人力资源库,动员家长参

7、与学生主题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指导,以弥补校内指导力量的不足;与社会有关机关建立联系,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和体验的基地。诸如农场、工厂、部队、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等。 (三)建立课程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和指导作用 校本研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群体行动研究的优势,但也难以克服自身理论研究薄弱的缺陷,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需要依靠专家的理论培训和指导。学校在依靠自身内在力量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以专家为主体的学校课程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指导、咨询、审议、评价的职能,能够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课程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审议和论证的职能,课程专家帮助学校集体论证和审议综合实践活动课

8、程的实施方案;培训和指导的职能,课程专家要根据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相应的辅助组织,推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合作指导。因此,它客观上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辅助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委员会,这一辅助组织能够从纵向与横向的层面,将学校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学年组以及全体教师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以团队为基础的全员参与的、立体的、交叉的、开放的、合作的、高绩效的阶梯型推进组织系统,以发挥教师群体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协同研究与指导的作用。 促进委员会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纵向的角度自上而下建立起不同层面的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委员会。 宏观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委员会,由校长、教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学年组长和学科组长等人员组成。其职能是从宏观的层面研究、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方案。 中观层面的促进委员会,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两大方面,分别建立指定领域促进委员会和非指定领域促进委员会,我们根据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将指定领域称为综合主题促进委员,将非指定领域称为综合活动促进委员会。综合主题促进委员会由教学校长、学年组、学科组组长和教师组成,主要负责研发、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年级综合主题学习方案。综合活动促进委员

10、会,是由主管教育的副校长、相关学科组长、科任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学校综合活动的研发、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工作。 微观层面的促进委员会,分别在中观层面促进委员会的基础上,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的综合主题,分别设立低、中、高年级综合主题促进委员会,由年级组长和本年级的教师组成,具体负责各年级综合主题方案的研发、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另一方面根据综合活动的内容领域,分别设立学校大型活动、学年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促进委员会,分别负责不同活动方案的研发、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诸如学校大型活动体育节,以体育组教师为主体,音乐、美术等相关科任教师为辅,组织全校师生研发、规划、设计体育节的活动方案,诸如向

11、全校师生征集体育节节徽、节旗、节目、项目等。 综上所述,在校长直接领导与管理下,以学校教研室为基础,以促进委员会为核心,以课程咨询委员会为支撑,形成以团队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开放的、合作的、立体的阶梯型校本管理的课程组织结构,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合作研究与指导的功能。 二、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增强课程实施的效度 (一)建立合作的指导体制,为课程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学校行为,需要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合作指导体制,以更好地增强对学生主题学习、综合活

12、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学校可以成立校内外合作指导人材库,在校内广泛地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在校外和社区建立以家长志愿者为主、社区具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合作指导体制,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人力资源,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力量和能力。 每个班级由一名班主任、一名科任教师、若干名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组成合作指导力量,在指导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基本原则。班主任教师负责全程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包括校内外有关活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科任教师协助组织与指导,主要

13、负责校内外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主要参与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面指导和个别指导,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校内外人力资源的聪明才智和合作指导的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安全。 (二)建立开放的教研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各学科课程同样需要教科研制度作保障,尤其是在起步探索阶段,更需要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研究、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这一课程高质、高效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由于涉及到了全校行为,体现了不同学科的合作指导,因此她的教科研制度与单一

14、学科课程教研制度有所不同,她需要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同学年的主题学习和主题活动,将不同学科的教师整合起来,开展开放的、合作的研究。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建立如下开放的、多元的教科研制度。一是建立校级教科研制度,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研室的人员、学年组长、学科组长为主体,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重点围绕着学年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过程、评价、管理等问题开展论证、研讨与交流,使学校能够宏观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二是建立年级教科研制度,以学年为单位,由同学年组的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重点围绕着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指导问题开展研讨活

15、动,做到及时交流与反馈。 三是建立校内外合作的交流研究制度,从学校到年级和班级可以分别建立不同层面的交流研究制度。在学校的层面上,可以课程开发中心为主,邀请校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论证、研究、审议、评价工作;在年级的层面上,学年组长可根据学年主题学习、主题活动的需要,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家长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在班级的层面上,以班主任为主,邀请科任教师、家长开展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及时反馈信息。 (三)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其确定下

16、来,使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具有了合法地位。那么,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具体包括如下的规章制度。 1制定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 根据教师承担这一工作的量有多少来核定具体的工作量。诸如“以班主任教师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指导体制,那么,班主任教师每周就要承担 3 课时的工作量,科任教师承担 1、5 个工作量。新的课程设置也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科学计算,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如果不考虑教师的回报,就很难保证这一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率。2制定设施设备使用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主题和综合活动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场地空间和时间,没有这些物质条件作保障,很难使这一课程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应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制定有关学校设施设备使用制度,以确保这一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诸如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各种专业教室、体育馆、运动场等的开放使用与自主管理等。 3制定检查与评价制度 定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对课程实施状况和结果进行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