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6621803 上传时间:2019-02-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学科 高一年级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探测器飞越小行星探测,圆满完成使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在“嫦娥二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地球与月球相比之所以出现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B.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 地球上四季分明2. 月球与“嫦娥二号”构成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月球-“嫦娥二号”系统C. 太阳系D. 总星系【答案】1. A 2.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有生命的条件和天体系统,学生要熟悉地球有生命的条件,天体

2、系统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层次。1. 地球与月球相比,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月球没有,A对;地球和月球与太阳的距离一样,B错;地球和月球都有昼夜交替现象,C错;四季分明不是形成生命条件,D错。2. 月球与“嫦娥二号”相互绕转构成的天体系统是月球-“嫦娥二号”系统,B对;包含在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ACD错。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巨大,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能、水能与太阳辐射无关B.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裂变反应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 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结果【答案】C【解析】风能、水能都来自太阳辐射,A错;太

3、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B错;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对;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主要是地球内部的核裂变反应,与太阳辐射无关,D错。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其运行周期约是1.5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天宫一号”的线速度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比( )A. 相等 B. 较小C. 较大 D. 不能确定5. “天宫一号”升空时,北京(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C. 昼夜平分 D.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答案】4. C 5.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学生要学生地球自转的速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4、阳高度的季节变化。4. “天宫一号”围绕地球中心旋转的半径远远大于地球表面的自转半径,而且旋转周期远远小于自转周期,所以“天宫一号”围绕地球的线速度远远大于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选择C。5.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已经过了秋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AC错B对;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错。6. 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 岩石圈、地幔、地壳 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岩石圈、地幔、地核 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答案】D【解析】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

5、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D项正确。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7.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 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8.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射方向【答案】7. B 8. C【解析】试题分析:7

6、. 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图示可知:a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射向大气,故判断为地面辐射;c由大气射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发出辐射的物体气温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b为地面长波辐射主要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c为大气逆辐射主要受云量的影响,故本题选B。8.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强了大气逆辐射(C),把大部分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故本题选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7、. 10. 图中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9. C 10.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和风力大小,学生要掌握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和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9.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所以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一直向左偏,选择C。10. 等压线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越大,风力越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区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越小,风力越小,图中a、b、c、d四点中a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选择A。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受三圈环流的影响,P地的天气特点是( )A. 温和湿润 B. 寒冷

8、干燥C. 高温多雨 D. 炎热干燥12. 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暖湿的中纬西风 B. 干冷的中纬西风C. 干冷的极地东风 D. 冷湿的极地东风【答案】11. D 12. A【解析】试题分析:11. 读图,根据P地的纬度和气流运动方向,在30纬线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应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D对。12. 根据Q地的纬度,该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湿的中纬西风气流被抬升,形成的降水。所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暖湿的中纬西风,A对。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及特征。13.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引起大气成分变化,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的

9、是( )A. 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B.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全球森林总覆盖率在下降C. 人类大量地围湖造田、填海造陆,使水域面积在变小D. 人类对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人类对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全球森林总覆盖率在下降,影响碳循环,导致温室气体增多,这些会引起大气成分变化,使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大量地围湖造田、填海造陆,使水域面积在变小,不会引起大气成分,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选择C。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

10、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时刻不止地对地球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4. 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 太阳辐射能 B.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C. 水能 D. 生物圈内的生物能15. 塔里木盆地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A. B. C. D. 【答案】14. A 1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要求掌握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掌握水循环分类,能够区别水循环类型。14. 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吸收太阳辐射能而蒸发上升完成的,A对。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会影响水循环,B错;水能是水循环中的能量释放,不是能量来源,C错;

11、生物圈内的生物能与水循环没有关系,D错。15. 塔里木盆地水没有流入大海,只是在陆地及上空循环,所以不参与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只参与陆地内循环,选择C。16. 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水)。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北流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A. B. C. D. 【答案】C【解析】河流流向由地势高低决定,根据图中潜水位数值变化可推导出地表地势变化均为北高南低,所以河流都自北向南流。潜水与河流之间存

12、在互补关系,可在图中做一条垂直与河流流向的辅助线,由此可以判断a图河流水位低于两侧潜水,所以潜水补给河流;而b图河流水位高于两侧潜水,所以河流水补给潜水。所以C正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A. 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 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C. 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D. 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18. A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A. 丁处 B. 丙处 C. 乙处 D. 甲处【答案】17. C 18. A【解析】试题分析:.18. 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圈里大洋的西岸为暖流,故A正确。甲、丙属于中高纬度环流圈,为寒流,乙为西澳大利亚寒流。考

13、点:考查寒暖流的判断和洋流的分布规律。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线)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9. 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0. 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A. 第一次航行里程长B. 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C. 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D. 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答案】19. D 20.

14、D【解析】19. 郑和下西洋应在冬季最合适,此时顺风顺水。20. 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时利用了洋流,此路线是顺流而行,因此时间变短。21.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西北多,东南少东南多,西北少春秋多,冬夏少夏秋多,冬春少A. B. C. D. 【答案】D【解析】26.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故选D。【考点定位】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22.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为向斜成岭B. 地质基础很不稳定C. 处有可能找到石油D. 处岩石比处岩石坚硬23. 上图中甲、乙、丙、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22. C 23. A【解析】试题分析:22. 从图中地质构造可知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图中没有断层,没有有单斜山等地质基础很稳定;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力破碎,岩石比处岩石疏松;而处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