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514707 上传时间:2019-02-04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设计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6 .pptx(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是高考高频考点,往往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商品种类、商业区域专业化等方面考查,不同时期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理念、社会主流思想、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影响尤为重要,要注重从社会史观角度认识商业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城市格局变化的影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含义、实施过程、影响年年都会考查到,注意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分析明清经济政策对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从全球史观角度理解明清时期东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 2.从社会热点看,古代商业的

2、发展应特别关注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借鉴: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关系的角度认识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3.从预测角度看,备考时应注重从中外对比角度考查明清时期与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注意从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1.(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

3、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解析,-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解析,-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3.(2014课标全国,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4、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解析,-7-,命题特点,考题扫描,4.(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解析,-8-,命题特点,考题扫描,5.(2018课标全国,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5、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解析,-9-,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类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作麒麟?”这一方面说明了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10-,考向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2014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

6、”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命题特点,考题扫描,答案,解析,-11-,命题特点,考题扫描,7.(2017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解析,-12-,命

7、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从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入手,深入考查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和等级秩序的理解和认识。全国卷试题在考查中国古代经济这类选择题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侧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概括总结能力等。,-1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8.(2016课标全国,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

8、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解析,-14-,一、商业活动 1.远古时代: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西周骨贝和铜贝流通。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4.汉代 (1)商运活跃,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2)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5.唐代 (1)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 (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15-,6.宋元 (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9、纸币“交子”。 7.明清 (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大。,-16-,二、“市”的发展 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 (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草市”已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17-,概念阐释古代“市”“草市”“夜市”“晓市”

10、的区别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一般也称小市、早市,指在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至天明就散了。,-18-,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 3.唐代 (1)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雄富冠天下”。 (2)江南地区的经济中

11、心杭州、湖州商业发达。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 (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2)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成为著名城镇。,-19-,图示解史唐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化,-20-,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从图1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2宋代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1-,四、重农抑商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

12、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 (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2)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3)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影响 (1)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2)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不能正常发育。,-22-,五、工商业的管理 1.特点: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2.表现 (1)秦政府颁行秦律,对经济管理的措施非常严密。 (2)汉初通过加重赋税来抑商;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的制度。 (3)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4)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控制私营工商业。 3.影响 (1)抑制了

13、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明清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3-,六、“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沿革 (1)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注重“朝贡”贸易体制。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 (3)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仍然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3.影响 (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4-,七、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原因: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 2.出现标志:明代江南地区“机户出资

14、、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发展表现: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4.发展、特点:地区性、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甚至中断。 5.发展缓慢原因:明清王朝压制工商业以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6.影响:冲击并侵蚀传统的经济形态。,-25-,易错易混“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清朝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6-,主题一,主题二,戴着镣铐跳舞古代中国商

15、业的发展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27-,主题一,主题二,材料二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

16、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需,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至彼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28-,主题一,主题二,【读史攻略】,-29-,主题一,主题二,-30-,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特点 (1)变化趋势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 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为主。,-31-,主题一,主题二,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