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二阶效应201208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5068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二阶效应20120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力二阶效应20120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力二阶效应20120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力二阶效应20120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力二阶效应20120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力二阶效应2012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二阶效应20120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阶 效 应一、定义:二阶效应由两部分组成:p- 效应和 P- 效应。1.P- 效应是指由于构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自身发生挠曲引起的附加效应,可称之为构件挠曲二阶效应,通常指轴向压力在产生了挠曲变形的构件中引起的附加弯矩,附加弯矩与构件的挠曲形态有关,一般中间大,两端部小。2.P- 效应是指由于结构的水平变形而引起的重力附加效应,可称之为重力二阶效应,结构在水平力(风荷载或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变形后,重力荷载因该水平变形而引起附加效应,结构发生的水平侧移绝对值越大,P- 效应越显著,若结构的水平变形过大,可能因重力二阶效应而导致结构失稳。控制 P- 效应的方法:(1)结构抗侧刚度不能太

2、小:a.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抗规5.5.1 条及 3.6.3 条文说明b.钢结构柱长细比的规定。抗规8.3.1 条(2)刚重比上下限值;高规5.4.1 条二、规范相关条文:规范名称 相 关 条 文抗震规范抗规3.6.3 条及条文说明抗规表 M.1.1-2 附注、M.1.3(实现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抗规8.2.3 条(钢结构)抗规H.2.8(多层钢结构厂房)抗规3.10.4(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混凝土规范混规3.2.8 (内力分析)混规6.2.3(偏压构件)混规6.2.4(偏压构件)混规附录 B(增大系数法)高层混凝土规程 高规5.4 节 (重力二阶效应)钢结构设计规范 钢规3.2.8

3、条三、规范对其实现方法一、混凝土规范:(一)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砼规6.2.3 条:不考虑 P- 二阶效应的情况弯矩作用平面内截面对称的偏心受压构件,当同时满足下列三式时,可不考虑轴向压力在该方向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同一主轴方向杆端弯矩比: 12/0.9M设计轴压比: 1/.cNafbh构件的长细比: 1234/li其中:M1-绝对值较大端弯矩设计值;M2-绝对值较小端弯矩设计值;当构件按单曲率弯曲时,M1/M2 取正值,否则取负值;1nsMP-(挠曲)效应调整砼规6.2.4 条:(增大系数法) 2nsmnsMC除排架结构柱外,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

4、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大后弯矩: 。2nsmns其中: ,对剪力墙及核心筒墙,1.0mC1.0mns偏心矩调整系数: 12.703/.7弯矩增大系: 220/cns alMNeh截面曲率修正系数: 0.51.ccfA砼规B.0.1 条:(增大系数法)柱、墙肢端弯矩和梁端弯矩: nss层间位移: 1s其中:引起侧移 荷载或作用产生的一阶杆端弯矩设计值(考虑 P- 调整 )nsM不引起侧移荷载产生的一阶杆端弯矩设计值一阶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12nss1P-(重力)效应调整 增大系数 的计算:s(1)框架结构柱:砼规B.0.2 条 0/sjNDH其中:

5、所计算楼层的侧向刚度,刚度计算时,对构件的弹性抗弯刚度DEcI 乘以折减系数:对梁,取 0.4;对柱,取 0.6;所计算楼层第 j 列柱轴力设计值;jN所计算楼层的层高。0H(2)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B.0.3 条21/.4/s dGEJ各楼层重力设计值之和弹性等效侧向刚度,dEJ 41/20dJqHu结构顶点位移u结构总高度H(二) 、排架结构柱砼规B.0.4 条柱端弯矩: ,用 考虑 “P-”+ “P-”效应。00ssnsiMMNes弯矩增大系数:2015/sileh截面曲率修正系数: .cfAN, , ,其中 M 未考虑挠曲调整。0iaemx/30,2eh0/eN二、高

6、层混凝土技术规程P- 效应:未考虑 P- 效应,主要因水平力作用为主。1不考虑 P-二阶效应的情况高规5.4.1 条(重力二阶效应上限值)剪力墙、框剪、筒体结构: 21.7ndiiEJHG框架结构: , ( )20/nijijiDGh,2 整体稳定性高规5.4.4 条(重力二阶效应下限值)剪力墙、框剪、筒体结构: 21.4ndiiEJHG框架结构: , ( )10/nijijiDGh,3 实施方法高规5.4.3 条:(增大系数法)柱、墙肢端弯矩和梁端弯矩: 20MF层间位移: 1F其中:一阶弹性分析的杆端弯矩设计值0M一阶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1框架结构:高规5.4.3 条位移增大系数 :1iF,

7、 ( ) ( 5.4.3-1)1/()ni jijiGDh1,2in内力增大系数 :2i, ( ) ( 5.4.3-2)2/()ni jijiF,i4增大系数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高规5.4.3 条位移增大系数 1( 5.4.3-3)21/0.4/()nidiHGEJ内力增大系数 :F( 5.4.3-4)221/.8/()nidi三、抗震规范1不考虑 P-二阶效应的情况抗规3.6.3 条(重力二阶效应上限值)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 10%时,应计人重力二阶效应(p- 效应、P- 效应)的影响。即:时,应考虑。00.1iiaiGuMVh式中: 稳定系数;i

8、i 层以上全部重力荷载计算值; i 层楼层质心处的弹性或弹塑性层间位移;iu 第 i 层地震剪力计算值; 第 i 层层间高度。ih2 实施方法抗规3.6.3 条及条文说明:(增大系数法)柱、墙肢端弯矩和梁端弯矩: 01M层间位移: 1其中:一阶弹性分析的杆端弯矩设计值0M一阶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1-增大系数/3 注意事项抗规3.6.3 条文说明:混凝土柱考虑多遇地震作用产生的重力二阶效应的内力时,不应与混凝土规范承载力计算时考虑的重力二阶效应重复。此处说明抗规的重力二阶效应与混凝土规范的 P- 效应相对应,计算时还应考虑 P- 效应。四、钢结构设计规范1考虑 P- 二阶效应的情况钢规3.2.8

9、条:对 的框架结构宜采用二阶弹性分析。1.0hHuNH产生层间侧移u 的所计算楼层及以上各层的水平力之和;u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所计算楼层的层间侧移,当确定是否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时,u 可近似采用层间相对位移的容许值u,u见本规范附录 A 第 A.2 节;h所计算楼层的高度。2 实施方法钢规3.2.8 条:对无支撑的纯框架结构,各杆件杆端的弯矩 M:(3.2.8-2)2iMa s b(3.2.8-3)hHuNi/12式中:MIb假定框架无侧移时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各杆件端弯矩;MIs框架各节点侧移时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杆件端弯矩; 2i考虑二阶效应第 i 层杆件的侧移弯矩增大系数;N所计算楼层各柱轴心压力设计值之和;H产生层间侧移 Au 的所计算楼层及以上各层的水平力之和;u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所计算楼层的层间侧移。0.1,采用二阶效应。3 注意事项 hHuN0.25, ,加大框架刚度,重新计算。3.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