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451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含义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落实吴仪副总理关于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标是:努力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载体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主体,并根据发展要求和条件基础,在严格把关指导下,逐步扩大试点单位。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模式是:积极探索和完善

2、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通称 KY3H 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创新治未病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规范技术方案、完善评价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机制是:积极探索治未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以及治未病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机制、文化传播机制等。经过历代医家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 “治未病”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也可以说是“治未病”的三种境界,即“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和“瘥后防复”。 “未病先防” 着眼于未雨绸缪,保身长全,是“治未病”的第一要义;“既病防变” 着力于料在机

3、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瘥后防复”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其核心,落实到一个“防”字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结合中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就应当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正是这些思想的典型表达。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音 cu)后防复”三个阶段。“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

4、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防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正气、调摄情志、健身锻炼、调节生活、合理膳食、谨慎起居,并倡导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同时强调可以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以达到保健和防病,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目的。“已病防变”,即有病早治,防止病变。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以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防止传播条件的产生。如中医药在防止冠心病心衰

5、的发生,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瘥后防复”,即愈后防复发。是指疾病初愈时,采取适当的调养方法及善后治疗,防止疾病再度发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疾病恢复期,人体正气尚未复元,疾病症状虽已消失,但病根未除,若因调养不当或治疗不彻底,受某种因素诱发,将使潜伏于体内的旧病复发。愈后防复发,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 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

6、: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以治病为目的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这一重大转变,至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的医学,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 “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治未病,须防 4 种错误观念虽然我国医疗方向也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但是,老百姓在预防上面却存在很多误解。误区一:健康人不用防病中医认

7、为,决定人体健康的基础在于体质。体质就是身体的基本素质,体质好,身体就健康,就不容易生病;体质弱,就多病。但健康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好坏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决定体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因素,即遗传基因,胎儿时期受到母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先天禀赋充足,自然身体健壮。二是后天因素,即对身体的锻炼调养。出生后,第一个条件已经无法改变的,但后天调养却完全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后天调护得当,则气血生化有源,健康长寿。陈主任说:“我们要认识到,人体没有永远的健康,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如何早期做好调养、让疾病衰退来得晚一些,这就是调养生息的目的。所以,健康人不用防病,是一种非

8、常错误的观念。”误区二:防病,老了再说陈主任称,要改变这种观念,防病,就应该从小“防”到老。陈主任说:“也许有些人觉得一辈子时时挂念疾病是很累的,但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管理意识,并不是让你没病也去看病。治未病讲究的是饮食、运动、药物等内调外治的方式,最主要的是人要有防病的意识,就像饭前要洗手一样,一种贯穿一生的意识。”误区三:多吃药物、保健品、药膳,就能防病药品、保健品、药膳对预防疾病是有一定的效果,但这只是防病的一个方面,还有非药物疗法(如针灸、熏洗、按摩、导引、运动)等。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方式最好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需要的调养方式差异也很大。别人吃了有效

9、的保健品,并非自己吃了也好。另外,许多人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明白,而体质也是会改变的,所以“施治”以前一定要辨好“证”。误区四:得了病,不用防这也是错误的。在中医看来,生病不单是某个器官出问题,而是这个器官所在的系统都受影响。比如肾虚可能引起耳鸣,患者在治疗耳鸣的同时,也应该防治肾虚引起其他疾病,从根本上防病。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疾控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由 1991 年的 70上升到 2000 年的 81,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 85和 80。10 年中,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

10、糖尿病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占总死亡数的 36。而绝大部分疾病是由数量不多、可预防的已知危险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不健康饮食,不锻炼身体和使用烟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有很多疾病,我们都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作为健康杀手的多数慢性病,都可以通过“治未病”的种种措施来预防;而对于传染病,通过打断传染必须的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行,指导人们远离疾病。现代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活快节奏、不良生活习惯,使现代病种发生了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营养过剩的代谢紊乱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这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 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一书提出了“辨证施保” ,研究形成有效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保健体系,明显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来延年益寿,这是 21 世纪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中医“治未病”,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以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来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功能的、整体的变化来把握生命,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调护。总之, “治未病”是人类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 “治未病”对于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