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乐观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守势现实主义之评析中文摘要:现实主义一般对国际政治采取悲观的看法,守势现实主义则不然,认为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不必然会导致冲突,国际体系蕴藏的侵略诱因并不多,在适当的条件配合下,国家彼此是可以合作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对外扩张不见得对国家有利,有时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国家想要得到安全的最好方法是维持既有的权力平衡,而不是累积权力本文对守势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加以阐述,并提出批判文章先讨论守势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与主张,指出安全困境和国家意图在守势现实主义论述的中心地位,进而论述守势现实主义的两个主要论点:良性的国际结构和攻守理论最后再针对这两个论点以及认知所扮演的角色提出批判 关键词:现实主义、守势现实主义、攻守平衡、安全困境、意图 一、前言 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上,现实主义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历久不衰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的研究学派﹐就像一个大家族一样﹐包含各种不同的成员,而非只是一套理论如 Stephen Van Evera 所说,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理论,而是一个研究典范(paradigm)Robert Gilpin 也指出,现实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哲学立场,而不是一项科学理论,可以被证明或推翻。
1 虽然现实主义理论的型态有不断的修正与创新,但是其强调「实然」的研究传统,却一直没变然而,对于世人所渴望的国际和平,现实主义通常采取悲观的看法,认为除非国际上出现一个中央政府来维持秩序,否则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将无法避免相较之下,理想主义则认为,国际冲突可以经由国际制度或国家自我约束而化解理想主义在国际关系的思潮上,有很大的成分是为了反对现实主义的悲观看法而起,两者主张往往背道而驰 由于现实主义将国家对权力的追求赤裸裸地显示出来﹐并强调冲突的必然性﹐这种悲观论与人类追求进步向往和平的天性,大相径庭,为许多人所不喜因之,现实主义的论述,往往成众矢之的,成为各家哒伐的对象如 Jeffrey Taliaferro 所言,现实主义犹如一只「黑色怪兽」(bête noire),人人喊打,其它国际关系理论的论述出发点皆直接针对现实主义加以反驳﹐批判其不足﹐再阐述自家的看法2 似乎,只要能找出现实主义的重大缺陷,自家学说的地位就可稳固3 例如新自由制度主义(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主张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不必然导致冲突﹐国家可以藉由建制(regime)和规范(norm)来达到合作的目的。
4 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藉由经验观察﹐得出民主国家之间彼此几乎从不打仗的结论﹐进而认为当国际社会都是由民主国家组成之时﹐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将消失﹐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和平亦可达成5 建构论(constructivism) 强调观念(idea)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认为现实主义的观念不仅是国际冲突的根源﹐而且是迈向国际和平的障碍﹔只要人们摒弃现实主义的想法﹐采纳相互合作的和平观念﹐国际冲突将可避免6 众家学说对现实主义反感之烈﹐ 无怪乎 Robert Gilpin 要感叹, 「政治现实主义者没人爱」﹗7 然而﹐不管有没有人爱,现实主义所要呈现的只是国际政治的「实然」(is)﹐而非「应然」(ought)亦即﹐在华丽辞藻的背后﹐国际政治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即使这些事实多么令人憎恶,现实主义也要加以揭露世人虽然渴望和平﹐认为国家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合作﹐竭力避免战争尽管人们希望国际政治「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现实主义认为除非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停止﹐这些愿望将难以实现在缺乏中央政府仲裁之下﹐国家若想要安全﹐为现实所逼﹐必须追求权力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现实主义者对国际政治都采取悲观的看法,也有不少现实主义者试图藉由对理论的论述,找出避免冲突的条件。
对这些学者而言,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不必然会导致冲突,在适当的条件配合下,国家彼此是可以合作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对外扩张不见得对国家有利,有时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国家想要得到安全的最好方法是维持既有的权力平衡,而不是累积权力这派理论称之为守势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8 守势现实主义对国际政治采取较乐观的看法﹐认为国际体系蕴藏的侵略诱因并不多﹐而此诱因的大小要视诸如攻守平衡(offense-defense balance)或地理环境等等其它因素而定,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不必然会导致冲突,国际上存在一些因素可以化解无政府状态的不良影响所以 Charles Glaser 有「作为乐观主义者的现实主义者」一文的出现,强调现实主义的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在特定条件的配合下,国与国之间是可以合作而不需竞争的9 这些论述都试图为现实主义的悲观论找出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来 本文将对守势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加以阐述,并提出批判文章将先讨论守势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与主张,指出安全困境和国家意图在守势现实主义论述的中心地位进而论述守势现实主义的两个主要论点:良性的国际结构和攻守理论最后再针对这两个论点以及认知所扮演的角色提出批判。
现实主义自Morganthau 强调人性权力欲望的古典现实主义,再到 Waltz 的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 或称结构现实主义),历经数次的外来挑战与内部争辩,现在已大致分出守势和攻势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两大流派,二者皆强调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10 为了有较详尽的介绍,本文将着重守势现实主义本身,与其它现实主义理论比较的部分将尽量减少 二、守势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与主张 国家的首要之务是维持现状,还是追求最多的相对权力?国家到底要有多少权力才算足够?现实主义的两大流派对这些问题有很不一样的答案攻势现实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权力是多多益善,权力越多,就越安全守势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权力应适可而止,不要太多,过多的权力反而有害安全所以,二者对于如何获致安全有不同的看法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的首要目标是安全只有在生存得到保障之后﹐国家才有余力发展经济﹐保护人民﹐增进福址因之﹐各国对自身安全额外重视﹐当其它目标与国家安全相抵触时﹐国家将优先考虑安全﹐而搁置其它目标守势现实主义的假定(assumption)乃是该理论立足的基础﹐也是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虽然学者对这些假定的描述略有出入﹐11 但是大致可以归纳出下列基本五点﹕ 第一﹑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者现实主义的研究对象以国家为主,国际组织、多国籍公司、或个人则较少被注意国家才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者12 第二、国际政治是处于无政府状态(anarchy)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的重要概念﹐它并不是指混乱或杂乱无章﹐而是指在国家之上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可以维持秩序国际上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或国际法庭﹐但是这些机构维持国际秩序的能力﹐远不如一国之内的中央政府﹐而且它们往往需要大国的配合﹐才能发挥功效无政府状态一直是国际关系中历久不衰的特质 第三﹑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大部分国际政治的结果(outcome)和国家外交政策的行为(behavior)政权型态和个人因素则扮演次要的角色 第四、国际上的安全相当充足13 国际体系内涵的侵略诱因很少,对外扩张的国家将面临别国的制衡(balancing)如 Waltz 指出,权力平衡是国际政治的通则 第五、国家是理性的行为者国家在采取行动之前,会先仔细计算利益与成本,当成本高于利益时,国家将避免行动 以上五点构成了守势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其核心主张为国家追求安全的最好方法是维持既有的权力平衡,而非使其权力最大化,国家只需适度的权力即可,过多的权力反而会引起他国采取措施加以制衡。
Waltz 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则是守势现实主义的代表作Waltz 可说是结构现实主义(或称新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认为国家行为主要是受到国际结构的宰制虽然 Waltz 强调国际结构的竞争性,也未触及攻守平衡(如下述),但是他的核心思想仍属于守势现实主义Waltz 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结构使国家特别看重安全,而「国家的第一要务不是使其权力最大化,而是保持在体系中的地位」14 ,这项说法正是守势现实主义的核心主张,即国家的首要之务乃保持现状,维持既有的权力平衡,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权力对守势现实主义而言,制衡乃是国际体系的普遍行为,弱国会联合起来对抗强国, 所以 Waltz 说「国家制衡权力而不是使其最大化」15 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对这一点有更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国家的终极要务不是权力,而是安全」,国家的权力过多或过少都不好,过多会导致别国的反制,过少则易受侵略16 因此,Waltz 被批评有一种「现状的偏见」(status-quo bias),认为在他的理论中,所有国家都是安全的追求者,没有侵略者,大家都是警察,没有强盗17 由于权力平衡是国际政治的普遍现象,一国如对外发动侵略,将会面临其它国家的联合抵抗,四面楚歌,反而使自己更不安全。
除此之外,愈往外扩张,治理边陲的成本将越来越高,陷入泥沼,结果得不偿失依此来看,过度扩张是会有反效果的,迟早会把自己打败(self-defeating)如 Jack Snyder 在《帝国迷思》一书所言,「最具侵略性的国家制造出最多的敌人…,侵略者通常会发现有压倒性的力量反对他」18 所以,与其对外扩张而最终导致失败,国家不如专心于维护既有的权力平衡,才是生存之道 相较之下,攻势现实主义则采取不同看法它与守势现实主义一样,都认为结构大幅影响国家行为,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标,但是对于如何获致安全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守势现实主义认为国家获致安全的最好方法是维持既有的权力平衡,过多的权力不见得会增加安全;攻势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若要安全就必须使其相对权力最大化,国家的权力比他国愈多,就愈安全,权力是获致安全的最佳途径19 所以,两者争辩的焦点在于对如何获致安全有不同的看法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在守势现实主义的论述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简言之,安全困境是指一国为了增进自身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会减少别国的安全之所以如此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意图不确定」(uncertainty about intentions)的问题。
20 例如,一国为了安全而增强军备,此一行为将威胁到别国的安全,因为别国无法确认这些武器不会用来对付自己,纵使知道现在不会,也难保未来不变在这种意图不确定的情况下,别国自保的最好方法就是也增强自己的军备,以备不时之需,于是便产生武器竞赛的安全困境守势现实主义认为,虽然安全困境是国际政治难解的问题,但它不是常数,而是变项,其严重的程度却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也可依攻守平衡(offense-defense balance)而变,而且在特定情况下国家的意图是有办法得知的所以安全困境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升高,甚至战争在其它条件的配合下,安全困境是可以舒缓的,国家也可相互合作 如何解开安全困境这一难题是许多国际关系学者所关心的重要课题,守势现实主义亦不例外关于如何舒缓安全困境的方法,首推 Robert Jervis 于 1979 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安全困境下的合作〉21 Jervis 认为,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时,安全困境将可化解:1)防卫性的武器和政策可以与攻击性的武器和政策区分开来(「攻守区分」 offense-defense differentiation),2)当防御具有优势的时候(「攻守平衡」 offense-defense balance)。
简言之,防御具有优势是指防卫自己领土比攻占他国容易;反过来,攻击具有优势则指攻占他国领土比防卫自己容易当防御具有优势的时候(守比攻容易),国家只要用少数的军事开支便可达到安全的目的,也不用担心对手发动先发制人的奇袭,因为攻方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以突破守方的防御,战争容易陷入僵局,即使胜利,亦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