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31627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其它相关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其它相关论文-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增强经济竞争力摘要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虽有比较优势,但由于科技和知识含量低,附加值低,这种比较优势是初级的,在国际贸易中已处于劣势。“价廉物美不再是中国商品的优势,而是中国企业的悲哀。”从发展趋势看,根本出路在于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将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以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两手并举,来改善我国经济的素质,发展技术和劳动双密集型产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势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 比较优势;发展优势;竞争力;科技进步;信息化;人

2、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我们既要巩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扬比较优势之长。同时,又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优化比较优势的素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传统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难以维持国际竞争优势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和被动的不利地位。从需求结构看,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发展,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日趋饱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容量增幅有限。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

3、中,生产地区分布也极不均匀,易遭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冲击。我国进出口量庞大,经常引起大宗进口原料价格上扬,同时国际上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我国此类产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引起价格逐年下降,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我国总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发达国家对我国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近年来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均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外资流向也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挤占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因

4、价格太低或下降过猛而失去市场的问题。更何况我国与几个大的贸易伙伴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不利地位雪上加霜。显然,并不存在只要发挥了比较优势,就可发展壮大的国际分工。人类经济交往遵循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的原则。比较优势理论始于国际贸易模式的关注。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际分工,从而使各国获益。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成为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竞争优势理论始于企业战略与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企业内部环境决定企业

5、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外部环境制约比较优势的发挥。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是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基础。当然,国际贸易市场结构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致使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结果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如果仅仅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就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玩具业等,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根据巴拉萨显性比较指数(RCA) 表明,我国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在下降,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国内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攀升,产品

6、成本加大;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再加上这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多采用降低价格来扩大销售,更加大了价格下滑幅度。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少、产品质量不高,这种中低档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面对的只能是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和日益下降的价格水平。因而,以低素质劳动力密集为基础的产业已日薄西山。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以高附加值拓展利润空间,是资本积累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积累率超过 40%,高于世界一般水平 20 个百分点。联合国公布的2002 年贸易和发展报告称,中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

7、甚至低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世界劳工组织的统计分析指出,如果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定为 1,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为 4.6,印度为 2.5,韩国为 3.4,日本为 2.9,美国为 2.6。国家统计局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继 2004 年大幅缺工,2005 年珠三角地区、江三角洲缺工及招工难状况仍然存在。我国总劳动力人口为 7.61 亿,占世界总量的 26%,就业问题一直是突出的社会问题,招工难的现状反映出工人工资福利待遇实在太低,乃至长期欠资、甚至挖空心思地不给工资。调查显示,考虑到实际物价上涨幅度,这些年,珠江三角洲多数企业的工人工资水平升幅极小,很多是不升反降。不少报道说,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城务

8、工者的平均月工资在当地只够一天吃四碗炸酱面。由于工资水平低,我国的消费率也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目前发达国家消费率 80%,世界平均消费率为 78%,2003 年我国消费率为 55.4%。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随着原始积累的终结,提高全社会的收入水平,是经济由投资拉动型增长转向消费带动型增长的关键。这也意味着我国必需改变劳动力低工资、低素质的现状,应在优化劳动力素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以防止坠入“比较优势陷阱”。今后我国将逐步限制和停止高耗能加工贸易。提高比较优势素质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因为竞争优势是一种实际表现出的竞争能力

9、,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比较优势,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自然要采取比较优势的贸易发展战略。但由于工艺技术、人力资本等主要生产要素滞后,致使产品的深加工受到限制,这种比较优势是初级的,难以形成竞争力。而且,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已呈现弱化现象。如,我国出口 8 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由于我国向美国的出口多为低附加值的实物产品,而美国向我国的出口多为金融、法律服务、软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种表面的等价贸易却掩盖着深刻的不平等。而且这种并不平等的“双赢”,还是在不受干涉的“自由”贸易过程中才

10、能实现,一旦加以人为限制,则我国连以 8 亿件衬衫换取一架“空客”或“波音”的机会也被剥夺。根据比较优势转移的规律,如果我们不尽快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也就意味着失去比较优势而无优势可言。如果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较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那么,较发达国家的引擎,就比发展中国家的引擎效率高。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或自然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进口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这种比较优势结构在一段时期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但如果沉溺于这种比较优势,就会强化我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领头产

11、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战略无力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所以,我国要提高经济竞争力,就必须改变主要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格局,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增加产品技术与知识含量两方面着手,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和知识含量,也就是说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优化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素质,形成劳动和技术双密集型新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品的劳动力增值量将远远低于信息增值量,以低成本劳动密集为优势的国家将逐步失去发展的动力。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知识经济成为发展方向,全球竞争突出表现为高科技水平的竞

12、争,由此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表现在世界贸易格局上就显现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知识、技术密集化。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今后,我们要促进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高级技术人才、技术资本和技术市场,逐步形成劳动和技术双密集型产业新的比较优势,增强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的势力和竞争力。我们还可按照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合理推进产业的空间转移和企业“走出去”。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别国的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的比较优势,比如,到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加盟国外企业的某些项目等,利用他人的比较优势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政府应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特别要通过制度

13、创新不断改善市场、体制、法制和政策环境,并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方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发展十分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成本优势走向技术优势,是我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从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链条上看,我国最不具备优势的是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重点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因为我国的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并不具备什么优势,甚至短缺矛盾将随工业化的推进而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每 1 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是日本的40 倍。英国金

14、融时报的调查显示,如果中国企业都按照国际标准实施环保措施,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丧失殆尽。“价廉物美不再是中国商品的优势,而是中国企业的悲哀。”今后我国将逐步限制和停止高耗能加工贸易,要积极构造合理的国际分工框架,应考虑通过对外投资和购买矿产资源等形式将资源采掘和初加工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进口我国相对稀缺的资源和初加工产品,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双密集型产品的格局,在生产链条上构造“一头在外,两头在内”的分工模式。同时,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有不少增速达 20%至 40%左右的高增长行业迅速崛起,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要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就要不断提高这些行业的比较优势素质

15、,也就是说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前沿科技群的不断突破。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着眼,要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科技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能力,占领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科技与产业制高点;大力加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需要以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改善比较优势的素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型工业化之路。

16、如何提高比较优势素质 提高比较优势素质关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劳动与技术双密集型产业,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附加值。同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若干高新技术领域形成新的优势,以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两手并举,来改善我国经济的素质,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势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地说,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离开了创新,发展中国家已有的比较优势将很快失去,更不用说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了。动态比较优势的核心是创新,没有科技发展就无法在对有限资源、有限机会的竞争中获取先机,比较优势的素质就难以优化,经济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如果没有一批基于科技创新的高增长行业作为主要推动力,国民经济就难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 30%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60%80%的水平,而且比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