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308734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理论知识基础.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理论知识基础1、 基础1、光学知识1 可见光的波长是380780mm 波长到波短颜色依次为:赤橙黄绿青蓝紫2 什么叫光线? 无直径、无体积、有一定方向的几何线条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属法线两侧,且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发射角3 关于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作用是汇集光线 凹透镜的作用是发散光线 凸透镜的种类: 凹透镜的种类:透镜成像公式:像距物距=焦距 像距:像点至透镜的距离 物距:物点至透镜的距离 焦距:焦点至透镜的距离小孔成像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进行的。2、化学知识 感光材料的主体结构:感光乳剂层与载体 感光乳剂层主要成分:感光剂、明胶和各种补加剂 补加剂:增感

2、剂,作用:大幅度提高明胶感光度和感色范围 增感剂包括:化学增感剂和光谱增感剂 载体:片剂或明胶 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8月19日 代表人物:达盖尔 *画家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胶卷 胶卷有保护层、感光乳剂层、片基、背面层等 感光乳剂层的含银成分:奥化银、碘化银、氯化银和他们混合体 保护层的作用:防止乳剂层划伤、防摩擦性灰雾 背面曾的主要作用:防光晕、防静电、放卷曲 片基 的特点:化学性能稳定、耐酸碱、 物理性能稳定;耐水性强、在冲洗过程中不膨胀、不收缩 光学性质有良好的透明性 有良好的耐光、耐寒、耐热性能 厚薄均匀平整度好 曝光过的胶片产生潜影显影定影相纸 底片与相片之间是一个还原的过程

3、 负片拍摄红花绿叶呈现出绿花品红叶 (负像) 反转片拍摄红花绿叶呈现出红花绿叶 (正像) 显影: 显影液主要成分是:显影剂、促进剂、保护剂和抑制剂 显影剂作用:使曝光的乳化银还原产生金属银 主要成分:米吐尔、对苯二酚促进剂作用:使显影的速度加快 主要成分:硼酸盐、碳酸盐保护剂作用:减缓显影剂的氧化过程 主要成分:亚硫酸钠抑制剂作用:防止灰雾产生(防灰雾剂) 主要成分:溴化钾、溴化钠定影作用:把感光材料上的多余的乳化银除去是影像稳定不变感光材料:负性感光材料 (负片) 与影像相反 正性感光材料 (正片) 与影像一致 反转感光材料 (反转片)与影像一致黑白感光材料分类:X光片、紫外片、色盲片、分色

4、片、全色片、红外片 色盲片:只能感受蓝紫两个光 作用:翻拍 、电影拷贝 分色片:能感受大部分光 对红光不敏感 分色片又叫正色片彩色感光材料分类:彩色正片、彩色负片、反转片、一次成像片、中间片色温:傍晚的时候为低色温,偏红黄胶片:日光型彩色胶片、灯光型彩色胶片、通用型彩色胶片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图和还原?家蓝色雷登85滤光镜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拍摄图和还原?家橙黄色滤光镜降低色温色温滤光镜的种类:校正色温滤光镜、色温转换滤光镜、色温补偿滤光镜相片纸分为:黑白与彩色反差类别:特软性(0号)、软性(1号)、中性(2号)、硬性(3号)、特硬性(4号) 纸号越小反差越大,纸号越大发差越小感光材料保存:感

5、光度威100的威中速胶卷、保存在13摄氏度以下 感光度为800的为高速胶卷 高速胶卷保存在0到8摄氏度黑色正片一般在低于20摄氏度环境下保存彩色感光材料一般在08摄氏度保存专业的反转片一般在0摄氏度以下保存2、 照相机知识 120中型相机135相机为小型相机120中型相机品牌:禄来、哈苏、玛米亚、勃朗尼卡 、海鸥(国产)4A,4B双反双镜头相机的基本结构:主体、镜头、取景器、快门、输片机构、计数器取景器:用来观察被摄物范围选择选景范围快 门:控制曝光时间、控制动态物体虚实调焦装置作用:是胶片得到清晰的影像快门速度在1/30以下为慢门 1/60以上为快门照相机的存放与保养:1、 保养:防震、防晒

6、、防尘、防潮、防热2、 存放: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地方摄影镜头:标准镜头: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短 135相机标准镜头4050mm 一般定为50mm 120相机标准镜头8090mm 一般定为80mm 50mm标准镜头视场角为50mm广角镜头:距焦短于标准镜头;视场角大于标准镜头; 鱼眼镜头视场角为180度长焦镜头:距焦长于标准;视广角小于45度 200mm长焦镜头视广角为120度光 圈:F2,8; F8; F11; F11; F16; F22. 光圈序数越小,光圈越大 ;序数越大,光圈越小 作用:1、控制通光的亮 2、控制景深; 大光圈景深浅,小光圈景深深镜头加膜 度膜:单层度膜

7、只对某一种色光启作用 多层度膜可以减弱多中色光的反射与折射,提高透光率镜头加膜的主要作用: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1、什么叫正常曝光? 影像正常反映看原景物的亮度关系,对原景物客观真实的再现2、 什么叫正确曝光? 底片上获得的密度与拍摄者的要求一致或者近视的时候3、什么叫叫曝光控制? 以摄影师的创意意图为目的改变原景物的亮度与底片密度之间的关系是摄影师主观意图的再现曝光组合参数:拍摄时使用光圈系数与快门时间的组合曝光密度参数:感光材料曝光冲洗后变黑的程度 密度大就是厚、黑 密度小就是薄、浅底片密度:可以把曝光分为4类型 1、曝光正常 2、曝光不足 密度片薄 3、曝光过度 密

8、度片厚 4、曝光不足、过度光比:主光和辅光之比定光:确定曝光祝贺参数:1、以兆度定光:一般以自然界18%的中性灰;自然界平均反 光率为18%,18%的中性灰以黄种人的皮肤, 水泥地面,草地。曝光宽容度:胶片对不恰当曝光岁允许的程度。 互易律:指光照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按正比互易曝光亮保持不变。 互易律失效:曝光时间长于1秒短于1/1000秒互易律失效括弧式: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曝光亮的拍摄 如何拍摄:通常按估计曝光亮拍一张,然后分别增加或减少曝光量拍摄高光拍摄模式:适合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的画面曝光控制阴影曝光模式:适用于暗物体为视觉中心的画面曝光控制控制景物亮度的三种方法:1、给暗物体做补

9、光处理 2、给亮物体做减光处理 3、改变构图对景物面案做一定的取舍感光度:ISO50/18(定数)ISO100/21ISO200/24 ISO400/27 ISO800/30调节相机感广度主要是胶卷的感光度胶片中的感光度越高,卤化银颗粒越粗室外光室外光光性:直射光;散射光光线种类:逆光、测光、顶光、顺光影响自然光兆度变化固数:时间、季节、气候、地点室内光灯光曝光量:1、光源强度 2、被射体至光源的距离 3、被射体的受光角度照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光照与照射距离平方反比;距离翻一番曝光量翻两番形成物体不同亮度的基本因素是:照点与反光率艺术人像 影调:高调、低调高调:8级白占画面 90%; 九级

10、白占画面8%; 一级黑占画面2%;低调:2级黑占画面 85%; 九级白占画面10%; 一级黑占画面5%;高调拍法:1 高调用光:用软光、散射光2 人物服装为浅色3 北京为浅色4 曝光控制多一至二档最大画面特点:柔和低调拍法:1 低调用光:用硬光、直射光;(侧光、侧逆光)2 曝光控制欠一至二档显著特点:锐利、厚重软调拍法:在室内一般采用电子频闪装置加柔光箱 在室外一般在阴天朦胧阳光 后期制作:用软性显影药液冲洗,用软性相纸硬调:主要是光比的控制光比:在静物最亮与最暗控制在七级以内,在拍摄人像时控制在2级光影调配置原则:均衡;透气;活人像构图:封闭性构图 开放式构图 (眼神相对)求险构图:1 画面

11、讲究节奏变化;2 画面讲究破秩序3 画面讲究破对称4 画面讲究破通达线条5 画面追求动感倾斜6 画面讲究挤压等效果7 画面追求色彩对立、跳动感 求稳构图: 均衡感构图讲究:按黄金分割比列获得对应位置原则,安排画面讲究均衡感,讲究呼应关系,在影 调上追求精致完美。破: 对照片画面里过分死板线条或画面里大面积单一色块采取设施目的改变构图死 板,使构图生动起来。布白: 将空白部分作为一种视觉元素来安排,在画面里求得空白的合理布局或者空临 效果。婚纱照片1) 单色调婚纱人像1 以黑白摄影方式拍摄,制作时用特殊的暗房工艺或电脑处理,制作成只有一种颜色的婚纱照。2 常用颜色:棕色、蓝色、浅色、淡红、淡绿忌

12、:大红、深蓝、墨绿 3 单调:加不同数值的滤光片就可以表现不同色相 2) 偏色调婚纱人像:最求一种最常规色温光源效果1 改变光源色温2 在灯具前方加升色温或降色温的透光纸或者滤光镜3 错调色温平衡胶卷 3) 淡彩调婚纱人像1 用光:软光;光照角度:顺光2 背景:无深色块和阴影; 服装道具以浅色为主3 化妆:眼线、眉毛、唇线、眼影、鼻侧影化重。4 曝光:以低亮度为准过两级 4) 重彩调婚纱人像1 服装饰品一般用浓重的颜色;例如:红蜡烛、红盖头、大红喜、红灯笼等2 道具避免消色物品3 用光:用硬光或者用色光4 在曝光控制上:准确5 制作可以用反转,负冲洗;反转冲洗配方:E-6, 负冲洗配方:C-415) 仿旧调婚纱人像1 从道具、服装在装饰上旧;例如:新娘的旗袍2 场景的设计要有时代的特色;例如:洞房、闺房、轿子、白纸窗等3 被摄者的姿态庄重;神情端庄4 色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