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300898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江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忆江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忆江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忆江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忆江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忆江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江南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江南教学设计中卫市第五小学 殷月霞【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欣赏忆江南歌曲(DVD),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赞美的是什么地方?江南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吗? 是啊,江南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诗人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2介绍词。3出示忆江

2、南。学生抄写在国学本上。4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资料后,屏幕出示。其实,不少人写过忆江南。但是流传最广,深受大家喜爱的,还是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这首词究竟有什么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忆江南。5范读忆江南(配乐以明丽昂扬为基调); 二、读通读懂 同学们,我们读古诗词,一般要经历这三步:读得通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课件出示)自由练读1、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3、齐读。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句的意思。 你读懂了什么?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

3、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的江水(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3)“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

4、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4、正因为江南是如此美丽,因此,作者在词的最后深情地说:能不忆江南?请大家关注这句词中的标点符号。书上用的是什么标点?(问号)指名读,读出反问的语气。其实啊,在古代,词是没有标点的,这个问号,是今天人加的。如果让你加,你觉得应该加什么标点? 加上后读出语气来。将这首词连起来读。自读男女生读师生引读。四、读出韵味1读出词的韵味。(范读自读指读齐读师生回声读2同学们,词越读越有味。但是老师一个问题,一直想问大家:这江水,这江花,本是很平常的事物,为何到了

5、白居易笔下,显得那样的美呢?是不是白居易当时所在的洛阳不美丽呢?出示资料链接1:3可见,洛阳,也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白居易觉得这平常的江南景物是如此的美丽呢?4出示资料链接2: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吗?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杭州的山山水水都已经融入了白居易的生命,因此,他觉得特别的美丽。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的理解,融进这首词,我们再来读读,你一定会读出独特的韵味学生齐读。5听大家动情地朗读这首词,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在洛阳,在香山脚下,满头华发的白居易,痴痴地凝望着南方,他昏花的老眼中浮现出了一幅又一幅画面,是什么呢?(教师伴随着课件画面,深情叙述:可能,是江南的小桥流水

6、;可能,是江南的桃红柳绿;可能是江南的荷叶田田;可能,是红胜火的江花;也可能,是绿如蓝的江水出现得更多的,也许是江南岁月的点点记忆;离开江南时,父老乡亲的泪眼朦胧师:这首词和它作者白居易,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敬畏!就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背诵下来。4、情境表演。师:在作者眼里,江南就是故乡,江南就是故人,江南就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六、课外延伸同学们,其实忆江南不只是一首,当时,作者连着写了三首。请看大屏幕。(结束)忆江南教学自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

7、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教学措施:、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

8、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教学不足课堂中情境表演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只是老师过渡语有些欠妥。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