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上传人:wo7****35 文档编号:76300247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市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阳市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阳市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阳市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市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通过对南阳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生态制度文明,加强政府作用;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坚持生态产业文明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提供生态城市重要保障等对策进行规划治理。关键词:生态建设;南阳 生态环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及微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综合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但是,当今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因此,关注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就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南阳市不仅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因此,进行生

2、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再创秀美山川,既是南阳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又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质质量,也是南阳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1.研究区域概况南阳市位于伏牛山南麓秦岭东段余脉,伏牛山主脉,老界岭由西向东穿越该地区北部边界,东部为桐柏山地,整体地形为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俗称南阳盆地。全市辖10县2区和1个县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南阳市周围山地海拔基本在1000米以上,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区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5条;南阳区域广阔,矿物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有价值的各类矿床矿

3、点有452处、矿产80余种;区内森林覆盖率也非常高,是全省主要的用材林基地。而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始,南阳成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所以,加强南阳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更显迫切。2.南阳市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南阳市也加快了生态建设工程:目前,南阳已累计完成防护林工程420多万亩,实现退耕还林200多万亩,发展无公害农林5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的22.1提高到35。而且南阳现在的工业发展也按照“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益”的原则,目前已形成三大环保工业体系:以天冠集团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基地,以宛西

4、制药为龙头的现代中药加工基地,以南阳纺织为主的纺织加工基地;同时,南阳先后关停、限产、转产水污染企业74家,治理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306家,投入资金5亿多元,建成工业废水处理设施800多套。但是,一些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却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两类环境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使得全市面临的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当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也在扩大和加深,如果不及时加以挽救,那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会制约南阳市经济的发展。3.南阳市生态建设存在

5、的问题3.1水资源的污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增长、人口和生产发展的多重压力以及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南阳市的地面水以及地下水环境质量已有较大的下降。就拿丹江口水库来说,丹江口库区面积1050平方千米,注入丹江口水库的河流也很多,如汉江、天河、浪河、神定河、官山河、剑河、老灌河、白河等河流的沿岸城镇废水大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库区已受到了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化工、建材、造纸、食品、采矿、制药等多行业的污染,据估计库区区域和工业企业向丹江口水库已排放污水量达1亿吨。加上不适当使用化肥和农药,使水库局部都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库区已检测出微量有机物达200余种,从历年库

6、区地质检测还发现有含量极微的毒害物质重金属1。3.2 植被破坏严重由于一些政策的不稳定,人口增长过快,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土地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导致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使山区植被屡遭破坏。如1958年大炼钢铁,伏牛山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桐柏山森林面积减少13400,历史上西峡县曾出现5次大的毁林开荒,使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据调查,西峡县去年林木生长量为205000m,年木材消耗量为229000m,折合活立木蓄积量382000m,消耗量为生长量的1.9倍2。3.3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面广,治理速度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再拿丹江口水库来说,丹江口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7995

7、.70,占土地面积的33.6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137.61,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9.24;中度流失面积2798.03,占34.99;强度流失面积1583.25,占19.8;极度流失面积422.02,占5.28;剧烈流失面积54.79,占0.692。而这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使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降低;更严重的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3.4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南阳矿产资源丰富,传统工业也大多以资源消耗为支撑,能源、原材料型工业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60%左右,这些传统企业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8、。而且这些传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空气污染不断加重。3.5 酸沉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江水(如雨、雪、雾)等迁移到地表,或在寒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酸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之一。近几年的检测结果表明,酸雨危害的区域在增加,酸雨的发生率也在上升。南阳市虽然不是酸雨的重污染区,但是在河南省中,其的酸雨频发率却排在全省第二位3。3.6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内和空间无法转移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3。例如:南阳市区内主要为城市固体废

9、弃物,它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城建土渣和商业固体废弃物,而且其中的生活垃圾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农村的固体废弃物多来自农业生产、畜禽饲养、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物,虽然农村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多就地加以综合利用,但是,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农家肥的使用量减少,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也有所增加。3.7 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森林植被的减少,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能力削弱。特别是在丹江口水源区的上游,洪水、旱灾、泥石流等灾害时常暴发。而这三大灾害的发生率由50年代的每年0.42次,增长到90年代的每年1.5次。淅川县自80年代以来,因洪水灾害,减少耕地近l万hm2,岩石裸露面

10、积从80年代的5700hm2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hm2。2000年,水源区春旱时间长达3个多月,许多地方人畜无水可饮;而夏季暴雨不断,造成丹江、汉水的一、二级支流洪水不断,冲毁良田庄稼,损失严重4。4. 南阳市生态建设的对策4.1控制人口数量人口问题是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需求大,势必造成对土地的过度索取,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发展。而人口膨胀的原因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增长,要控制人口数量,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要重点落实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倡少生优生,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3。4.2完善生态制度

11、文明,加强政府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必须依靠政府的引导与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一是政府应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实施框架,确定建设方向、基本原则、建设目标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职能5。二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生态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三是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导政绩考核制度。四是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相关配套措施,特别是应针对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项目实施相关推进政策,如生态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财政补贴政策等6。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政府要进一步公开各类信息,畅通

12、人民群众监督、投诉、管理生态事务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4.3 坚持生态产业文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南阳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上虽然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7。所以,应结合南阳生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更好的推进南阳的生态产业文明建设。4.4 控制污染工业生产排放“三废”和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土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污染治

13、理中要结合生态环境治理,要以控制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排放为重点,综合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交通污染。提高城市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以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4.5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人居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让当地水土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4.6 加强人才培养生态建设根本性的问题是人的素质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建议在教育财政中设立贫困地区教育专项基金,并在分配上向贫困地区倾斜,从根本上帮助这些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和加强农村职业技术

14、教育,提高农业职中的教学质量,办好农业高等院校及农业科研机构,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素质。4.7 依靠科技创新,提供生态城市重要保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构建绿色科技体系,实现科技的生态价值取向,把绿色科技引入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8。首先,绿色科技要求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技术活动均要符合生态化的方向。城市在发展建筑、化工、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科学技术时,既要看到其经济价值,又要看到其生态效果,竭力排除有经济价值却无生态学意义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的滥用。其次,大力发展有益于保护和合理应用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制开发

15、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特别是生物科技4.8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普及生态文化,引导公民广泛参与要加大生态意识宣传力度。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运用多种方式在市区及县区内普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知识,使生态文明家喻户晓,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步。让市民亲身感受到环境和生态变化带来的好处,树立起“向自然资源索取是有代价的,污染是要付费的”观念,建立起“循环利用”、“绿色消费”的理想模式,营造社会公德大环境,规范制约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还要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节约资源也是保护生态;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9。牢固树立“浪费是腐败,节约是善行”的观念,把节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自觉追求,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努力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参 考 文 献1赵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环境评价与预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4):5-92高更和 ,管华.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2,22(3):65-68.3李永文,马建华.新编河南地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4万咸涛.汉江流域及丹江口库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11.14(2) :60-68.5周志家.生态城市中社会生态的分析框架J.厦门大学学报,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