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谭洪涛)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239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报告(谭洪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术报告(谭洪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术报告(谭洪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术报告(谭洪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术报告(谭洪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报告(谭洪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报告(谭洪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信计算 闵应骅 教授2008-10-11重庆大学 A 区主教学楼 504 会议室今天的学术交流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709 所和三峡大学承办的,主要研究:可信与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系统及应用, 容错理论与软件,故障诊断与测试。首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FELLOW of IEEE , 闵应骅教授给我们做了可信计算的主题报告,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一、研究现状可信计算的研究从 Anderson 首次提出可信系统到 TCPA 的可信计算已有 30 余年的历史,其研究重点也从早期的容错计算,故障检测和冗余备份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可信硬件 平台、

2、可信软件系统、可信网络接入。我国长期以来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局面比较混乱,包括计算机领域在内,对于计算的可信,没有足够的重视,现在开始逐步重视起来。可信计算是指:一个可信(trusted)的组件、操作或过程的行为在任意操作条件下是可预测的,并能很好地抵抗应用程序软件、病毒以及一定的物理干扰造成的破坏。二、行业标准1999 年,由包括 Intel、Hp、Compaq、Microsoft、Ibm 在内的业界大公司牵头,成立了可信计算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 tcpa) ,并提出了可信计算概念,其主要思路是增强现有 pc 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并

3、推广为工业规范,利用可信计算技术业构建通用的硬件平台。三、TCG 思想TCPA 联盟在 2003 年改组为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 TCPA) 。TCPA 的枳计算平台标准实施规范中,可信计算包括以下三个属性与功能:1)确保用户身份的唯一性,用户工作空间的完整性与私有性;(2)确保硬件环境配置、os 内核、服务及应用程序的完整性;(3)确保存储、处理、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 完整性。四、结论可信计算研究从实际开始,可信性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光靠技术,计算机道德教育应该提上日程。可信计算研究从实际开始,可信性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光靠技术

4、,计算机道德教育应该提上日程。听了报告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深入地学习, 对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收获,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当前世界计算机工业发展趋势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方向Jesse Fang 博士2008-10-27重庆大学 A 区国际会议厅Jesse Fang 博士就当前世界计算机工业发展趋势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方向为我们讲授了一堂很生动的报告。Fang 博士现在担任美国 Intel 公司总部 CTG 编程系统部董事和首 席科学家,兼任 Intel 中国研发中心的执行董事和 Intel CTG( 企业技术事业部 )的中国区首席技术官(CTO) 。Fang 博士是最早与 Intel

5、 首席技术官 Justin Rattner 先生一起创立微处理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之一,而且一直领导着编程系统实验室进行编程环境技术的研发工作,以实现 Intel 硬件微体系架构的研究和微处理 器的设计,是微处理器方面的权威人士。方博士首先指出,计算机工业是建立在半导体芯片工业的基础之上的,并简要介绍了半导体芯片工业的一些常识。这其中包括:半导体在成熟时每两代用同一个半导体工艺,每一年半多点,新的半导体工艺就又会出来;当半导体的门越做越小时,半导体的电子流就很难控制,则芯片就会很烫,用冷却系统费用就会很高,半导体的功耗会增加,但 主频增不上去。而对于单核的处理器来说,就靠主频来提高性能了,当然

6、也可以使处理器变为双核或者多核等。国际上计算机产业是在不断竞争中发展的。前几年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至今才开始复苏,而他们的计算机工业也不能例外。经过深刻的反思,从而使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朝着 标准化、开放式、缩小化或规模优化方向走。激烈的竞争导致计算机产业的又一次革命,过去的跨国计算机厂商,从制造芯片开始,包罗整机、外围设备、系统软件、支撑软件,直 到 应用软件,应有尽有地生产和销售;这带来了许多不利之处,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只能打破界限,发挥各自长处,进行分段合作,从过去的纵向变成了横向结合。另一个发展趋势是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日本把信息产业分成计算机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和第二通信产

7、业。这种分类法有其合理性,但不等于说计算机就和通信密切结合了,在计算 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已有技术上的保证,同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设想提出之后,更为迫切。而这两个领域的互相渗透是又一 次 的信息业革命。报告中还对今后世界上计算机产业竞争的态势进行了预测:1、未来计算机产业仍将继续重整,许多计算机厂商将被淘汰。计算机厂商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大公司亦会放下架子,向中小企业学习管理经验,今后的市场仍将以技术驱 动为主、需求牵动为辅。2、由于微处理器、并行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显著提高,加速了缩小化和规模优化的发展,使得过去是主流的大、中、小型计算机的销

8、售进一步下降。开放式系统将成为用户选 型的优先指标。3、随着零部件标准化的形成,以及即插即用(Plug-and-play)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厂商大量生产无差异化的产品,今后购买计算机的用户将能采购零部件 来搭建自己所需的计算机系统。现在美国和台湾的 PC 机市场已经开始这样做,受到了用户的极大欢迎。可以预见计算机的咨询服务亦会随之发展。4、在计算机界今后的几年中,谈论最多的将是信息高速公路和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方法决不等于 C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该方法的主要表现在如何将客观世界中 的对象映射到计算机要表示的对象。目前已提出十多种方法。可以预见计算机软件业将在更广泛的程序上采用面向

9、对象的方法,非面向对象的软件产品在销售上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 阻 力。5、随着信息压缩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将会向家电产品渗透,来替代原先的影视设备,使得电视的高清晰度、音响的高保真成为现实。如今的多媒体还会向超多媒体发展。6、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业仍将保持高增长率,软件商品率将进一步提高,可重用、可移植、可集成将会成为主流。7、无论是计算机制造业,还是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业,今后的知识产权将会受到深层次的注重,知识产权的纠纷将会时时发生,从而迫使各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8、机生产厂商的竞争优势将取决于性能价格比,以及更新换代的速度,为此各厂商都会在、成本管理、加强销售和推出相应的软件开发平台上寻找出

10、路。9、工作站生产厂亦将把竞争力放在价格、联网能力和影像图形加工能力上,为此各厂商亦会在、推出相应的软件开发平台,以及策略联盟上寻找出路。机和工作站的 差异将会越来越小,今后的划分将是桌上计算机、手提式计算机和掌上型电脑。10、软件工程将会有较大的发展,IEEE1991 年制定了“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ISO/IEC制定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标准草案(1994 年) ,他们的共同点 是从用户、系统角度出发来看软件的生存周期,且与方法无关,该标准的制定将会对软件开发商有较深影响。这也是软件过程研究后的一个成果。另外,国外对中间件 Midleware 反映强烈,也要我们加以密切注意。Intell

11、igent Control Based on Fuzzy and Fuzzy System 冯刚 教授2008-12-01重庆大学 A 区主教 18112008 年 12 月 1 日下午,在主教学楼 1811 会议室,我校领导向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制造与管理系的冯刚教授颁发了重庆大学客座教授聘书。希望冯刚教授能将前沿的学术思想 引入我校,冯教授也表示将会为重庆大学尽力,多为重大校友带来些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受聘仪式结束后冯教授给我们做了一场名为“Intelligent Control Based on Fuzzy and Fuzzy System”的学术报告。冯刚教授精彩的报告,使大家了解了关于

12、模糊理论在智能控制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动态。冯刚教授系 IEEE 高级会员,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 Cybernetics 以及控制理论与应用国际期刊的副主编辑,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原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讲师,曾获德国洪堡基 金,在模糊系统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以及非线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原创性的研究,研究成果一直被国际控制界所引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百余篇

13、论文。模糊理论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的 L.A.Zadeh 教授于 1965 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 推理和模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自然语言均是模糊的,比如高矮 和 胖瘦 等概念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问十个人就可能有十个不同的答案,因而是不明确的和模糊的。而模糊理论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理论。许多人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模糊理论”,认 为该理论本身是模糊的、不准确的。这其实是对模糊理论的误解。模糊理论本身并不是模糊的,相反它是一种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不精确的东西的理论方法。将模糊理论应用 到 控制领域能很好的解决很多传统控制理论

14、无法解决的问题。L.A.Zadeh 教授提出模糊理论之初模糊理论并没有取得学术界的广泛肯定,知道 20 世纪 80 年代末,日本人把 模 糊理论广泛的应用于几乎各个领域的控制,诸如地铁、家用电器、机械等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模糊理论才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不论是在学术领域, 还 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当中,模糊理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冯刚教授首先简单明了地为师生们介绍了模糊控制的几个发展阶段:传统模糊控制、模糊 PID 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模糊控制,并对每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做了详细地 分析和比较。随后冯教授介绍了自己所带团队的研究思路:

15、将传统的控制理论技术和模糊理论相结合和控制系统稳定性、镇定性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动态。最后对模糊控制未来的发展 方 向和面临的挑战做了详细地总结。冯教授深入浅出的论述和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在讲解学术问题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科研趣闻,整个报告生动形象,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受益匪浅。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普适技术 刘云浩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2009 年 1 月 9 日下午 3 点地点:重庆大学主楼 1811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低成本且具有传感、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形成的网络。它独立于基站或移动路由器等基础通信设施,通过分布式协议自组成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规模大、高

16、冗余、拓扑易变化、能源有限等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以往的网络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整个网络运行是以数据处理为中心,同时兼有传输数据的功能。这个特点体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越性,它必将在现在乃至未来得到巨大的应用,尤其是在普适计算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给科技领域又带来了一次机遇,随着它的发展,许许多多的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技术在出现,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也给其他技术的新兴带来了技术支持和实现条件。这当中,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最紧密的就是普适计算这门技术了,普适计算的特点,随时随地地通过任意网络服务获取任意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它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普适平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个新兴、充满着智能的普适环境中,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将变得更加方便,而且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天然的传输媒介,把普适计算的“透明”这个显著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现普适计算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