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220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概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资源管理1一、 信息的含义(1)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尔实验室电话研究所申农提出: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并给信息下了一个高度抽象化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 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1948 年出版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与控制问题 ,从更加广阔的领域研究了信息,他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3) 英国学者阿希贝,1956 年提出“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 ,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4) 意大利学者郎高, 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决问题: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

2、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5) 信息很复杂。信息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所依赖和使用的一种既非物质又非能量的东西,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消息、信号、数据、情报和知识,且种类十分繁多,如自然信息、生物信息、人类信息、原始信息、再生信息、社会信息、电子信息等。(6) 信息概念的实质:即信息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它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获取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或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二、 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三、 信息资源的含义(1) 狭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

3、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2) 广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即广义的信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类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各种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技术的集合。四、 信息资源的特征(1) 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a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b 稀缺性;c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2) 特殊性 a 共享性;b 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信息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是不可分的) ;c 时效性;d 不同一性;e 驾驭性五、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条件(1

4、) 信息经济的崛起:二十世纪以后,人类的信息积累由量变阶段上升到质变阶段,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革命,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向更多地依靠信息的投入,无形的信息变成了重要的经济资源,以经济手段强化信息管理与利用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2) 信息观念的转变:信息需要管理成为信息活动中的共识,正如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所言:“没有控制和没有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它反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 。人们意识到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要使它发挥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管理。(3) 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信息技术浓缩了空间和时间,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支持手段。其次,以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组织者

5、得以广泛应用,不断完善和升级的信息系统给组织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工具和手段,同时也对信息管理提出新的、特殊的要求。(4) 企业的根本转变:首先 20 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增加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价值。全球化也加剧了竞争,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地采用最新信息技术,由此带来了新的管理实践问题。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促使企业不断扩大其数据规模,这些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大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为企业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提供了条件。其次,资源观念的变迁,从企业资源主要是物质资源,到认为人是第一因素,对人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再到认为信息资源是所有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伴随着企

6、业资源概念的变迁,信息资源管理呼之欲出。最后是人们对管理系统的反思,使人们想要寻找一种将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结合的战略层面的信息管理方式,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奠定了需求基础。六、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信息资源管理首先产生于美国政府的文书管理领域,随后在工商企业得到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开始在各类企业普遍实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得以迅速发展,(1)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 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有一下 几个特点:a 制定信息政策规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2b 赋予信息资源管理权威定义; c 设置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和官员(2)工商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 工商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

7、思想的特点:a 将信息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b 以资源管理代替技术管理;c 以提高生产率为切入点,以支持组织战略为最高目标;d 设置 CIO七、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1)诺兰阶段模型在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研究中,研究最多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发展常被称为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其中最著名的是诺兰的阶段模型1973 年,诺兰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把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 年,诺兰完善该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扩展为 6 个阶段,每个阶段不可逾越阶段 动因 应用部门 用户状况 预算 管理和控制 技术初装 计算机的出

8、现 财务、统计 陌生、怀疑 少量投入 集中、放松 批处理蔓延 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不断被认识向其他部门扩展 表面热情、过高期望快速增长 集中分散、较放松远程批处理控制 计算机费用持续上升,但未获得应用的效益出现集中控制信息技术(系统)的部门,如,信息中心用户参与 快速增长到增幅降低集中、正式的规划和控制计算机应用DBMS集成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分布于组织各部门用户责任 又一次大幅增长 集中分散、规划和控制DBMS 和联机应用数据管理(数据)信息才是组织的重要资源的认识组织各部门 承担系统运行和开发的责任稳定增长 分散、共享数据 分布式网络成熟 信息资源观念和

9、信息、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发展组织的所有部门 用户和信息技术人员的融合稳定增长 数据资源、战略规划数据资源管理七、 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1) 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可以归并出管理哲学、管理过程、管理活动、管理手段和系统方法等五类观点a 管理哲学:1988,美国马钱德、克雷斯莱因,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对改进组织的生产率和效率有独特认识的管理哲学;美国史密斯、梅德利,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比管理信息系统复杂得多,它可能是整合所有学科、电子通信和商业过程的一种管理哲学。b 管理过程:1979,霍顿,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一个机构的信息内容及支持工具(信息、设备、资金等)的管理(过程) ;英国学者马丁, 信息社会

10、信息管理就是与信息相关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培训和控制过程;1982,怀特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是有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信息需求的过程c 管理活动:1992,博蒙特和萨瑟兰,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师一个集合词,它包含了所有能够确保信息利用的管理活动;1998,麦克劳德,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导向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资源管理是公司各层次的管理者为确认、获取和管理满足公司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而从事的活动;1997,中国霍国庆, 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于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

11、理活动、d 管理手段:1985 年,莱维坦和迪宁提出将信息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手段,主张从管理对象的角度来探讨信息资源管理。1993,中国卢泰宏, 国家信息政策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综合,是一种集约化的管理。 “集约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信息管理对象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管理意味着对信息活动中的信息、人、机器、技术以及资金等各种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另一方面是指管理手段和方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管理是多种管理手段的综合。e 系统方法:1984,里克斯和高,论文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这一重要的组织资源而实施规划、组织、用人、指挥、控制的系统方法;19

12、85,伍德,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中集中有效方法的综合。这意味着信息资源管理需要将一般管理、资源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馆管理以及政策制定和规划方法结合起来,并加以运用。(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的内涵:第一、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是组织。只有在组织部门的具体管理信息资源管理3过程中,信息资源管理这一理念才能得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行为才能得以有效实施。第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客体是广义信息资源。只有将管理的客体定义为广义的信息资源,才能通过有效地管理活动,综合发挥信息的资源作用。第三、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效益。信息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成为有效的信息处理者和决策者,从而

13、有效地提高每个人和整个组织的生产率,最终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第四、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单纯技术管理方式的否定,必须实施综合的管理方式,才能发挥组织战略资源作用,要采用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人文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集成化管理。八、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1)根据信息资源管理范围的不同,可以将信息资源管理分为微观信息资源管理和宏观信息资源管理两个层面。(2)微观信息资源管理:基于组织层面的信息资源管理,将信息及其各种支持手段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围绕这一组织资源采用综合的管理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开发、集成和控制。首先,组织层面的信息资源管理以满足组织信

14、息需求为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追求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其次,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构建各类信息系统来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第三,其管理过程是从组织整体信息需求出发,制订信息政策,设置信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规划,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改造组织的信息系统,以信息战略支持组织战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3)宏观信息资源管理:基于社会层面的信息资源管理,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认为信息不仅是组织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资源,要求围绕这一社会经济资源展开一系列管理活动。首先,其管理活动是满足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其次,以通过国家信息

15、政策与法规、市场与利益的协调机制对广义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信息产生的发展等进行协调与控制作为主要内容;第三,其过程是从全社会出发,全面规划信息资源,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在保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前提下,兼顾信息资源利用的公平。八、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学派(1) 国外学派 a 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霍顿、马钱德、史密斯、梅德利、博蒙特、萨瑟兰、D.胡赛因和 K.M.胡赛因等为代表,其理论主要源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以建立满足组织需要的信息系统为核心,故称信息系统学派。主要理论:信息是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资源管理是对管理的创新;

16、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信息资源需要综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师信息系统和其他学科相互整合的产物;信息资源管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学派的特点:一是将信息视为组织资源,强调信息的资源特性和经济特性;将成本管理引入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注重研究信息的价值,强调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二是以组织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载体,侧重研究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实现形式,强调通过信息资源提高组织的生产率,进而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三是重视信息系统理论同管理理论的结合,将信息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四是注重案例研究和集体研究。b 记录管理学派,美国学者里克斯、高、罗比克、英国学者库克等是记录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主要来源于信息技术在记录管理中的应用,侧重研究记录管理系统的建设。记录管理理论实质上是一种与办公室文件处理有关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主要理论:记录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记录。记录是指记录在任何媒体上的信息,包括所有书籍、论文、图片、影像及其他载体记录下来的资料。从内容上则包括能够反映一个组织机构的功能、政策、决策、程序、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