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67801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地理最新题3.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最新题3经对武广线与京沪线的研究表明,一般城市规模越小,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相对也越远。距城市中心最远的枣庄站和宿州东站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甚至达到30千米。边缘城市的边缘车站是否能带来足够的人流量和关注度,实际上颇为可疑。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高铁运输枢纽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主要取决于A. 高铁到城市的距离 B. 城市的等级规模C. 城市的空间结构 D. 城市的地域类型2根据图表分析,高铁站属于城市中心型的有A. 小城市、中等城市 B. 大城市、特大城市C. 中等城市、大城市 D.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3机场飞地型高铁站形成的新城区A. 降低了旅客的出行成本 B. 拉动了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C. 扩大了城市的等级规模 D. 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城市病”农村农民建设住房所用的土地成为宅基地。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出现“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某空心化村庄的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到A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B. 到B点时,村中心和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C. 到D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D. 到F点时,全村宅基地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5影响D-H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城

3、市化的持续推进 B.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C. 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 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读我国东南部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6促进和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分别是()A. 地形和交通 B. 交通和地形C. 气候和地形 D. 河流和气候7下列关于甲乡镇首条对外公路选线的选择,正确的是()A. B. C. D. 微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下图为某微农场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A. 市场 B. 科技 C. 政策 D. 劳动力9在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生产旺季,下列城市微农场中加液次数最少的是A

4、. 上海 B. 北京 C. 济南 D. 郑州10如果在城市地区推广微农场,其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削弱太阳紫外线辐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雨岛效应减轻水源污染A. B. C. D. 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源转化为畜产品。近30年来,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下图示意19902011年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变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表述正确的是()A. 北部增量快于南部 B. 重心以向东部移动为主C. 东部增量快于西部 D. 南部增量为负值12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 市场距离 B. 资源禀赋 C. 政府决策 D. 粮食单产13该时期

5、我国草食家畜养殖数量、重心的变化表明()A. 缓解了北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压力B. 为我国温室气体的减排做出了贡献C. 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增产潜力大D. 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能力接近极限剑麻喜高温多雨的高坡环境,有“绿色金子”之称,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各种行业。下图所示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目前这里的产量仍很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注入大西洋的河流比注入太平洋的河流A. 流量季节变化大 B. 流量大 C. 平均流速快 D. 流程短15导致该区域剑麻产量大的主导社会经济条件是A. 人口众多 B. 距发达国家近,市场广阔C. 高温多雨的气候 D. 大型飞机的出现,交通

6、条件改善下面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6下列有关A河流的描述合理的是 ()A. 为外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 流域面积大,流速快C. 越往下游流量越大 D. 流程短,流量年际变化大17A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A. 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B. 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C. 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D. 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18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A. 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B. 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单位产量更大C. 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7、D. 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19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 B. C. D. 德宏傣族景颜族自治州首府芒市。地处滇西边陲,素有“孔雀之乡”美称。夏季前往旅游时,可推荐尝试的著名小吃有傣族撒撒,味道苦辣或酸辣;土特产为咖啡、油淋(水)牛干巴等;主要景点是树包塔、独木成林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傣族吃苦辣和酸辣味道的撒撒是因为芒市此季节的气候A. 凉爽 B. 干热 C. 湿热 D. 寒冷21芒市的自然植被属于A. 季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高山灌木姓名: 12

8、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5分钟地理限时训练参考答案1B 2D 3D【解析】1据材料可知,一般城市规模越小,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相对也越远。且据右侧表格信息可知,站点数量和高铁距市中心的距离均匀不同城市等级规模有关。因此高铁运输枢纽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等级规模。故选B。2修建在市中心的高铁站最为便捷,是欧洲日本高铁的主流。它可以作为城市交通枢纽,促进办公、消费产业的聚集。最适合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中修建。故选D。3据图可知,机场飞地型除了修在郊区可以不占用城市原有的土地指标,还可以带动周边土地开发,建设高铁新城,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城市病”。

9、故选D。4C 5A【解析】4据材料知,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说明中心地区最先迁移,村周边地区后迁移,全村为二者之间,所以a全村、b村中心、C村周边。据图可知, 三条曲线是“变化率”曲线,只要某段时间内变化率是正值,那么“变化量”是呈上升趋势的,直到变化率为零时,“变化量”是呈下降趋势的。结合图示,D点表示全村宅基地变化率为O,故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故选C。5据图可知, D-H时间段内,全村人口减少。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城市化发展人口不断外迁引起的

10、,A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会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村人口会增加,B、D错;农村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少,C错。故选A。6 B 7 B【解析】 6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图的应用。读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位于沿海地区, 水上交通便利,交通条件是促进乡镇发展的重要区位;甲地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 不利于乡镇发展,地形是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因素。线沿鞍部修建,坡度较缓、工程量小,便于公路的修建。7读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位于沿海地区, 水上交通便利,交通条件是促进乡镇发展的重要区位;甲地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 不利于乡镇发展;所以促进和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分别是交通和地形。选B正确

11、。9读图可知,线沿鞍部修建,坡度较缓、工程量小,便于公路的修建;均穿越多条等高线,沿线地势起伏大,修路工程量大且安全性低。选B正确。8B 9A 10B【解析】8据材料可知,微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因此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科技。故选B。9生长旺盛期加液次数最少可以倒推此时该地营养液消耗较慢,再反推蔬菜生长速度较慢或蒸发、蒸腾速度较慢,可知此时该地的天气气温较低,光照较弱,降水较多等天气特征,然后结合正常年份6月份江淮地区梅雨天气,可知该地最可能在江淮地区的上海,故选A。10如果在城市地区推广微农场,可以调节城市气

12、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增加水汽,增强城市雨岛效应,正确。故选B。11A12B13C【解析】11读图,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总体上是向北迁移,说明北部增量快于南部,A对。重心以向北部或西北部移动为主,B错。北部增量快于南部,西部快于东部,C错。南部增量比北部慢,不表示南部为负值,D错。12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源转化为畜产品,即以草为主要食物,将草转化成畜产品。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集聚区靠近草场分布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资源禀赋,B对。根据重心迁移方向,距市场渐远,市场距离不是主要因素,A错。以草为食,政府决策、 粮食单产不是主要因素,C、D错。13该时期我国草食家畜养殖数量、重心的变化,养殖

13、重心向北迁移,加重了北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压力,A错。不影响我国温室气体的减排,B错。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草食家畜养殖增产潜力大,C对。重心向北部地区转移,说明没有达到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能力的极限,D错。14B15B【解析】14图中区域为中美地峡,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此注入大西洋的河流比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故B正确,A错误。由等高线可知东侧地势较缓,范围广,因此注入大西洋的河流比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平均流速慢,流程长。C、D错误。15决定农业生产规模的是市场,该地距离北美和欧洲都比较近,市场广阔。所以导致该区域剑麻产量大的主导社会经济条件是距发达国家近,市场广

14、阔,B正确。本地人口众多不符合事实;剑麻不适宜用飞机运输;高温多雨的气候不是社会经济因素。故A、C、D错误。16A17B18C19C【解析】16读图,A河注入海洋,是外流河。根据纬度判断,A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对。图中可以看到,A河流域面积小,流量小,由于源头距海较近且海拔高,河流落差大,流速快,B错。上游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量大,越往下游,蒸发量越多,河流流量越小,C 错。流程短,流量受气温影响,年际变化小,D错。17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对水需求量大,而A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水资源短缺;有色金属冶炼需要大量能源,当地缺乏能源支撑,故选B。A位于安第斯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C错;天气不影响资源的开发,D错。18根据图中纬度,D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人口密度大,市场广阔。C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所以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好,C对。C地区沙漠气候区昼夜温差更大,A错。C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冰雪融水量更大,B错。C地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D错。19本题考查河流和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B河流流经地区地势没有明显的倾斜方向,每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B河流向东运动;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B河流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