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4832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各物理量中为矢量的是( )A. 质量 B. 速度 C. 路程 D. 时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所以速度是矢量,质量、路程、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矢量、标量的概念2.下列情形中,可将运动员简化为质点的是A. 研究跨栏运动员的起跑、跨栏动作时B. 研究运动员八百米赛跑的运动轨迹时C. 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腾动作时D. 研究跳高运动员越过横杆的姿势时【答案】B【解析】研

2、究跨栏运动员的起跑、跨栏动作时,人的大小形状是不能忽略的,故运动员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研究运动员八百米赛跑的运动轨迹时,人的大小和形状相对轨迹来说可以忽略,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研究的是运动员的翻腾动作,故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运动员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研究跳高运动员跨过横杆的动作时,人的大小和形状是不能忽略的,故不能运动员看作质点,故D错误;故选B。【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3.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A. m B. s C. m/s D. m/s2【答案】D【解析】根据加速度

3、的定义式知,加速度的单位是,故ABC错误,D正确。点睛:加速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可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各物理量单位的关系,关键要对涉及加速度的公式要熟悉。4.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 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C. 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 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它们在同一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

4、开始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位移又相等,故在时刻乙车刚好从后面追上甲车,故A错误B正确;在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但图线斜率不相等,故速度不等,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错误;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知,0到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D正确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B.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 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D.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答案】B【解析】【详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可能在物体之上也可能在物体

5、之外,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6.在物理学史上,发现“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在一定形变范围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一规律的科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 B. 牛顿 C. 伽利略 D. 胡克【答案】D【解析】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也称为胡克定律,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同一地点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在T时刻,两车相遇B. 在T时刻,两车速度相同C. 在T时刻之前,甲车一直在乙车的前方D. 在T时刻之后,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答案

6、】B【解析】在T时间内,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而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运动,则知乙的位移比甲的大,所以甲还没有追上乙,两者没有相遇,A错误;在T时刻,两图象相交,则两车速度相同,B正确;在T时刻之前,甲车的速度一直比乙车的速度,则甲车一直在乙车的后方,C错误;在T时刻之后,乙车速度小于甲车速度,D错误【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8.一个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刹车做匀减速直

7、线运动,经过6秒停下来,那么这辆汽车在前2 s,中间2 s,后2 s内的位移之比是()A. 531 B. 135 C. 123 D. 321【答案】A【解析】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逆向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三段相临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这辆汽车在前2s,中间2s,后2s内的位移之比是5:3:1,故A正确,BCD错误。9.高空坠物会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如果一只花盆从45m高处的阳台意外坠落,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则花盆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 )A. 1s B. 3 s C. 5 s D. 7 s【答案】B【解析】由可得,。故B正确。

8、1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力打沙包,没打中,则这个力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 两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必须相互接触C. 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有拉力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A、没有是施力物或者没有受力物的力是不存在的;B、力不一定需要接触,例如磁场力;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D。11.大小分别为3N和6N的两个共点力,其合力大小可能是( )A. 2NB. 9NC. 12ND. 18N【答案】B【解析】【详解】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若二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为:F=F1+F2=3

9、N+6N=9N,为最大值; 若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为:F=F2-F1=6N-3N=3N,为最小值,所以两力的合力大小可能范围为:3NF9N,从选项中得只有选项B在此范围内,所以B正确,ACD错误。12.如图所示,三根轻绳 OA、OB、OC 共同悬挂一小球并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OA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则拉力最大的绳A. 必定是 OAB. 必定是 OBC. 必定是 OCD. 可能是 OA,也可能是 OC【答案】B【解析】设小球的重力为G,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且,根据矢量三角形可知,故OB绳的拉力最大,B正确1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

10、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A. G1和G2都增大 B. G1和G2都减小C. G1增大,G2减小 D. G1减小,G2增大【答案】C【解析】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按效果分解的力图如图所示:根据数学知识可知:G1=Gsin,G2=Gcos;当斜面倾角增大时,根据三角函数知识可知:G1增大,G2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14.关于摩擦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 两物体之间有压力就一定有摩擦力D. 两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答案】D【解析】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11、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选项AB错误;两物体之间有压力,但是两物体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还必须要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选项C错误; 两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选项D正确;故选D.15.如图,在“研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其中正确的是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D. 保证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答案】C【解析】A、细线的

12、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B、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B错误;C、在拉弹簧秤时必须要求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否则会影响力的大小,故C正确;D、弹簧秤示数只要合适就行,不需要保证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故D错误。点睛: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秤拉细线与两根弹簧秤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而细线的作用是画出力的方向,弹簧秤能测出力的大小,因此细线的长度没有限制,弹簧秤的示数也没有要求,两细线的夹角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但拉弹簧秤时必须保证与木板平面平行。16.人们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赫兹对人类的贡献,把频

13、率的単位定为“赫兹”。赫兹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是 。A. 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 通过实验发现了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C. 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D. 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的规律【答案】A【解析】1886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制作了一套仪器,试图用它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结果他成功了,赫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捉到了电磁波,即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人们为了纪念他,把频率的单位定为赫兹,故选A。【点睛】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存在。17.电磁铁的应用相当广泛,它是利用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的原理工作的,最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

14、家是A. 奥斯特 B. 库仑 C. 法拉第 D. 韦怕【答案】A【解析】电磁铁的应用相当广泛,它是利用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的原理工作的最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和b,电荷量分别为3q和q,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的电荷量各保持不变B. a、b的电荷量都为0C. a的电荷量为q,b的电荷量为3qD. a、b的电荷量都为2q【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因两球带同种电荷,所以两球接触后再分开,是把总的电荷量进行平分,即每个球所带的电荷量为,D对,ABC错。考点:本题考查相同小球电荷量的分配点评:本题

15、学生还要知道若是异种电荷,是先中和,然后把剩余的电荷量进行平分。19.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相距时,静电力为,如果保持它们的电量不变,而将距离增大为时,则静电力将变为A. B. C. D. 【答案】A【解析】设真空中两个电荷量均为Q的点电荷,相距为r时的相互作用静电力大小为F,根据库仑定律有:,若将这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变为2r,则他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变为:,易得:,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0.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I时,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电阻为2R,电流强度为2I,则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A. 2Q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